傳承中華美德手抄報模板合集,弘揚傳統美德,提高道德修養

2020-12-16 騰訊網

「有了這個公眾號,從此手抄報作業再也不用愁」

【手抄報模板圖片】

【文字素材參考】

01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裡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裡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m列傳》

02傳統美德分類

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1、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等。

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中華美德 弘揚中國精神
    美德的傳承,成就了我們民族的輝煌。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不但以中華美德為自豪,而且懂得中華美德的價值和作用,以高度的自覺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美德,並且不斷地加以豐富和發展。在重視道德踐行的同時,還特別注意中華美德的教育和傳播。
  • 安遠:踐行鞠躬禮儀 弘揚中華美德
    客家新聞網訊 賴庚金 李麗萍報導:「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為德遠播」,為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安遠縣九龍小學從尋找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契合點入手,以學會「鞠躬禮」為主要抓手,利用教師例會、國旗下講話、廣播站、宣傳櫥窗、隊日活動課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推行鞠躬禮活動。
  • 中華傳統美德(經典)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孩子們的民族精神,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仁愛思想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它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文明美德。開展仁愛教育之前,我們在認識上存在偏頗之處:一怕步入復古誤區;二怕影響教學質量;三怕師資難以跟上;四怕增加師生過重負擔。
  • 2019考研政治思修考點: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1.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華傳統美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   (1)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傳統道德中的義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質是公私之辨。「公義勝私慾」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
  • 威海學習爭做美德少年 弘揚美德培育友善涵養孝心
    手抄報比賽  學習美德少年 臨港區苘山中學舉行「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手抄報比賽。  為了紀念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臨港區苘山中學舉行「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手抄報比賽。     陽春三月,除了蕩漾在身邊的春意,也有一個人,恰似春天一般吹開人們的心扉,吹化人與人之間的冰雪,他,就是人民的好戰士——雷鋒。
  • 弘揚中華傳統勤勞美德
    勤勞是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中國人的勞動精神一代代傳承,離不開對中國傳統勞動觀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勞動的範疇和內涵也隨時代變遷而不斷延展,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弘揚勞動精神,創造美好生活是當下國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國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個歷史基點。  勤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貫徹始終的道德倡導。人類勞動發展分為奴役勞動、謀生勞動、體面勞動、自由勞動四個階段。對人類社會勞動的認知和熱愛,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多有論及。《大戴禮·武王踐祚·履屢銘》中寫道:「慎之勞,則富。」
  • 傳承國粹《弟子規》文化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檢察風雲》雜誌社社會工作站河南站訊【記者 魏健 河南上街報導】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系列指導精神,進一步傳承國粹《弟子規》的內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事處聶寨社區黨總支、聶寨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祖國70華誕到來之際,9月19日,
  • 創新德育模式,提高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效
    這些經典文化正是對中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對青少年的道德修養、行為習慣、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我們應該以傳統美德教育為抓手,探索德育新模式。,尤其是經典文化與傳統美德的教育脫節,從而無法達到發揮中華經典文化在傳統美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 中華傳統美德的魅力
    「十思」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也體現了歷代中國人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堅守。那麼,中華傳統美德為何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當前應怎樣堅守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立足於現實的人、立足於你我他組成的社會。中國人從來相信,每個人都要講道德,道德跟每個人有關;天道與人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人能夠「與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甘肅省商務廳幼兒園舉辦迎六一「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慶祝...
    5月30日上午,甘肅省商務廳幼兒園裡歡歌笑語,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活動在這裡舉行,廳領導馬相忠、張世恩、劉萍及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經合局、信息中心、後勤中心負責人
  • @中小學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等你來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18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的通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小編帶你來看看↓↓↓活動主題和時間主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時間:20182018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包括「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小小傳承人」「我的家風故事」「英雄在我心中」。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市立陽安幼兒園舉辦國學主題升旗儀式
    伴隨著意義深遠的《憫農》朗讀聲,市立陽安幼兒園9月22日上午舉行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為主題的升旗儀式。升旗儀式後,各年級組的孩子們用飽滿的激情、高亢的聲音、惟妙的舞姿展示經典誦讀節目,帶領全園師生領略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了中華傳統美德。以循循善誘、正確引導、教育和感化孩子,認真踐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
  • 西安高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良好家訓家風
    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好家風、好家訓的傳承,是廣大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修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為了教育和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起大家對傳統中華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引導未成年人傳承良好家風家訓,進一步提高對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知,由西安市委文明辦主辦,高新區文明辦、樊登書店聯合承辦的
  • 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
    資料圖片  中華傳統美德對於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有重要時代價值。在剔除糟粕、不斷揚棄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及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以認識其價值為理論前提。  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國無德不興。」
  • 弘揚、倡導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
    為積極弘揚重陽節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青島市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營造關愛老人、孝老愛親的節日氛圍。各區市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針對重陽節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通過登山賞菊、愛心義診、文化展演、志願服務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引導市民傳承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愛老敬老的節日精神。這部「我們的節日·重陽」專題片,記錄青島市民在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中,弘揚、倡導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
  • 弘揚國學經典 傳承中華美德
    浩瀚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的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涵養底蘊文氣、善養浩然之氣,它講求良善和諧,以德育人,涵養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時代精英。近日,一場簡樸而豐盛的以「弘揚國學經典·傳承中華美德」 為旨的鄭則宏老師授徒慶典儀式在汕頭君華大酒店舉行。12名衣著唐裝,神釆飛揚,經過認真甄選,人品良正,尊師重教,熱愛「易學」文化的學生參加授徒拜師儀式。
  • 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新知新覺)
    我國民法典系統整合新中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民法典編纂提供了豐厚滋養,使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 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社會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確立和弘揚,對社會進步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呢?第一,有利於協調人際關係。正因為中華民族確立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體系,倡導了這樣一種道德理念,有利於改善人際關係。
  • 《歡樂飯米粒兒》弘揚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