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結婚生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人生經歷。但看上去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中間卻包含了太多太多。
最近開播的韓劇《產後調理院》就以「月子中心」為故事中心,敘述高齡產婦「吳賢珍」坐月子時發生的故事。
這部劇用黑色幽默、誇張的戲劇化手法,講述了四十不惑的職業女性、高齡產婦等女性的生育過程以及產後在調理院的適應過程。
該劇題材上大膽又有創新,編劇簡直就是女性「肚子裡的蛔蟲」,生產時和月子裡會經歷的種種細節,都被拍出來了,是令人驚喜的一部韓劇。其劇情的真實性、與生活場景的貼合度,引起了無數產後媽媽的共鳴。
《產後調理院》把女性生產這題材拍的搞笑又溫情,恐怖又搞笑,不少網友表示如果是國產劇肯定全職媽媽職場媽媽吵翻天,要不就是孕期出軌罵小三吧...
這種題材如果是國產劇,編劇很有可能會把全職媽媽,職場媽媽,未婚媽媽擺在對立面,撕逼大戰...丈夫孕期出軌,大家開始罵小三罵狗男人,要麼就是爸媽跳出來道德綁架,原生家庭對人的綁架。
感覺國產劇現在,不是讓人哭,勾起你的悲慘遭遇,比如原生家庭,就是讓你罵小三跟出軌男人。
然而在這部《產後調理院》裡,雖然是產後這個非常沉重的題材,拍的妙趣橫生,既把母親的困境擺出來,也把媽媽之前的對立擺出來,但是並沒讓她們撕逼,反而這些媽媽因為這些困境互相交流敞開心扉,求同存異,每個媽媽也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對丈夫的塑造,也沒有塑造甩手掌柜,也沒有塑造孕期出軌,劇裡你會看到孩子的爸爸也一樣,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媽媽和孩子,女主擔心自己產後影響夫妻關係,結果丈夫也因為怕痔瘡手術影響夫妻感情。
《產後調理院》不僅把母親的困境擺出來,還對於如何養育孩子,求同存異,不管是全職媽媽,職場媽媽,未婚媽媽,沒有捧一方沒有踩一方,沒說哪個正確哪個錯誤,都是為了孩子,選擇自己的方式,因為養育孩子這一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裡面沒有狗血劇情,沒有什麼小三出軌亂七八糟。有的全是媽媽面對的最現實迫切的問題,生孩子的痛苦,哺乳和奶粉的選擇,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各自的窘境,誰帶孩子,老公能給到的幫助多有限,生完孩子重回職場的艱難...
如果是國產大概率會講什麼小三出軌,自我崛起之類的了。
對比《三十而已》這種女性現實題材,男人小三都是工具人。而《產後調理院》你會和主角共情,而不是電視劇去調動你的負面情緒,讓你去哭,去罵,去撕逼,去發洩。國產劇國內編劇長點心吧。
有網友表示感覺這個劇還有點科普的意思,即使是一個未婚未育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絲毫沒有因為這個劇而對生孩子恐懼,媽媽們都很不容易啊!
韓劇題材方面真的甩我們一條街,現在國內的女性題材劇,感覺就是把女性的痛苦擺出來,看女性多痛苦多不容易,然後設置一個工具人(丈夫媽媽小三)成為女性痛苦的製造者,讓大家去罵去發洩。
對比國產劇,現在好多劇開拍告訴你拍的是哪本小說翻拍的,就已經開始讓你覺得基本不會好看了。也側面反映圈裡能創新寫劇本的人很少很少了,好編劇都在給頭部供血,下沉電視劇市場基本等於沒有編劇。年輕人、新人都消失了,不知道怎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