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賣美瞳的店家坦言:「我們沒有那個證,但是質量你放心。」
店家將藏在柜子裡的各式隱形眼鏡拿出來,一排排小玻璃瓶的外包裝上並沒有醫療器械批准文號等相關信息。
多數商家無資質偷偷出售 消費者買回一天就戴出角膜炎
去年6月1日,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中將隱形眼鏡特別是彩色隱形眼鏡納入重點監管對象,沒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商家售賣隱形眼鏡,一經發現處罰至少5萬元起步。如今條例出臺實施一周年,記者走訪潘家園眼鏡城卻發現,商家出售的隱形眼鏡質量良莠不齊,且大多數商家都是無證偷偷售賣。
講述
五十買副美瞳看眼疾花六百
市民李女士昨日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半個月前,她在朋友的推薦下到潘家園眼鏡城二層的一間叫做「愛視眼鏡」的小店內花50元購買了一副黑色花紋的「美瞳」。「我沒有找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上面全是英文和韓文,店員說絕對可以放心佩戴,眼鏡都是從開封日期開始算保質期的。」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剛戴上這美瞳的時候感覺還不錯,但只過了一個小時,我就覺得眼睛乾澀,而且有些刺痛。」半天之後更是譁譁流眼淚,她只能把美瞳摘下來。
「當時眼睛特別紅,裡面全是血絲,睡了一晚上後,情況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這情況嚇得李女士趕緊去了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角膜炎,應該就是因為戴了劣質的隱形眼鏡。我去眼鏡店討說法,老闆不承認是他們的眼鏡有問題。這次看病花了近600元,早知道我就不在小店貪便宜了。」北京晨報記者搜索發現,和李女士一樣遭遇的市民大有人在,都曾因為購買佩戴了劣質隱形眼鏡出現眼疾。
揭秘
都為三無產品網售更加混亂
記者從潘家園眼鏡城一商戶處了解到,很多商家都曾因為違規出售美瞳等隱形眼鏡屢次被罰,但還是願意「鋌而走險」。「利潤大啊,他們進的那些隱形眼鏡才十幾塊錢一副。為了壓低成本,有的同行甚至連外包裝都不要,就兩個小玻璃瓶,上面一個中國字沒有,賣的時候還不是他們說是什麼是什麼。」另一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小攤位都是從廣州、江蘇等地的供貨商處進貨,「都是些三無產品。正牌進口的隱形眼鏡手續齊全,也有合格證號,像韓國GEO的隱形眼鏡產品實際上是由上海紀依澳光學有限公司作為代理人和售後機構,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登記的最新批號是『國食藥監械(進)字2009第3222028號(更)』,消費者在網上可以查到。」
隨後,記者在網上輸入「美瞳」二字,找到上萬條結果。多家網站上都出售各式各樣的隱形眼鏡,其中最便宜的一家店鋪「美瞳」包郵只需8.9元,賣家標明產地為韓國,月銷售量已經上千。此外還有多家店鋪打著「外國代購」的噱頭出售隱形眼鏡。一店家自爆是大二學生,通過「親戚」進貨,轉手再出售。「每副眼鏡我就賺不到20塊錢,所以很便宜。」記者向其詢問是否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對方表示「不知道那是什麼」,「反正戴著不會出問題,進口的東西都沒有審批證,我自己也戴,沒事兒的。」
走訪
美瞳備受追捧店裡則偷偷賣
記者來到潘家園眼鏡城二層,其中一間店鋪的店員站在門口攬客,大方詢問來人是否需要「美瞳」。記者進到店中卻未看到其店內擺放著隱形眼鏡的樣品。「現在市場查得緊,所以我們沒擺著,我們店主要就賣『美瞳』,年輕人買得多了。你先看看圖片,確定要我們再給你拿貨。」
店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印著花式美瞳的佩戴示意圖,標籤上多為日語、韓語。在記者堅持看實物的要求下,店家從柜子裡拿出一排排小玻璃瓶,裡面裝著各式隱形眼鏡,不過記者發現,這些包裝上並沒有醫療器械批准文號等相關信息。記者詢問其是否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店家坦言,「我們沒有那個證,但是質量你放心。」
「女孩子一般喜歡紫色、藍色、粉紅色等誇張一點的顏色,男孩子一般就選黑色。這些牌子貴的一兩百元,便宜的六七十元。我們都是廠家拿貨,所以便宜。批發100瓶以上,這種原本賣120元的隱形眼鏡,60元給你。」另一家無證出售美瞳的店員透露,強生、博士倫、衛康等大品牌的隱形眼鏡價格則會高一些,價格打折以後在200元以上。
記者隨機在潘家園眼鏡城二層商鋪中進入五家查看,其中有三家都在無證出售隱形眼鏡。
提醒
無經營許可證遇到馬上舉報
其實早在2014年6月1日起,北京市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就已經正式實施,其中對隱形眼鏡特別是彩色隱形眼鏡納入重點監管對象。按照新辦法,商家如果沒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售賣隱形眼鏡,一經發現處罰至少5萬元起步。條例中規定,生產經營醫療器械不足1萬元的,並處5萬元到10萬元罰款,貨值超過1萬元,處貨值最高20倍罰款,甚至5年內也不受理醫療器械許可申請。
昨天,記者致電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解釋,「國家早已將隱形眼鏡納入第三類醫療器械實施監管,如果想要出售隱形眼鏡需要到食藥監局登記審批,並獲得我們頒發的許可證。市民在購買時可以要求商家出示許可證,在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上也能查詢產品的批號,確定真偽。如果市民發現有店鋪無證出售,或者出售偽劣產品,可以撥打投訴電話12331舉報,我們會登記情況後反映給檢查隊,核實後對商家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