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給分級基金的發展畫上了休止符。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資管新規》」),其中明確公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再擴張之路已堵死,那麼存量分級基金又該將何去何從?
記者採訪了數家基金公司,現在大家對存量分級基金的態度基本是「邊走邊看」,靜待監管層後續細化政策。
分級基金10年軌跡
2017年三季度末,148隻分級基金(母基金)規模為1557億元。而2016年末的數據則是2027億元,在2015年6月末的頂峰數據更是高達5000多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分級基金的活躍度和交易量會持續的萎縮,「去庫存」也將是個必然趨勢。
事實上分級基金是國內難得的創新結構化基金,通過設置兩類子份額實現配對轉換,從而達到槓桿以及套利的交易成效。分級機制在海外市場並不少,但是鮮見於公募基金。
也正是分級基金的槓桿屬性,契合大牛市下國內金融衍生品匱乏的背景,分級基金規模走向頂峰。截至2015年6月30日,分級基金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槓桿讓分級基金在牛市中大放異彩,在暴跌中猶如洪水猛獸。
監管層有關分級基金的一系列枷鎖政策出臺,分級基金帶著鐐銬起舞。2015年8月21日,監管層暫緩分級基金的審批,分級基金遭遇冷落;2016年8月19日,證監會決定暫停分級基金的註冊工作;2017年5月1日,《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實施,將分級基金的投資門檻提高到30萬元並且需要現場審核開戶,分級基金交易進入冰封時代。
2017年11月,資管新規明確提出,公募產品不能進行份額分級。分級基金的10年發展之路也即將畫上休止符。
2007年到2017年,分級基金從一開始曲高和寡的「機構工具」,到後來的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網紅爆款,最後成為「去槓桿」的陪跑品。
存量產品何去何從?
根據IFIND數據,目前分級基金數量135隻,在資管新規下未來路徑在哪?
李真認為,在嚴監管下,分級產品在過渡期後面臨轉型或強制清盤的可能更大。
「在監管政策細化之前,存量產品的處置主要看公司態度,如果覺得必須保留這隻產品,就可能轉型為場內LOF基金,如果這隻產品規模下降到一定程度,產生的收益還覆蓋不了運作成本,那就會考慮直接清盤。」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不過我們公司還在考慮中,看看再說。」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則回應記者稱,他們公司目前的態度是繼續維持存量分級基金的運行。「我們分級產品不多,並且都是大行業。」
記者查閱證監會披露的信息統計,截至目前,共有富國基金、鵬華基金、中銀基金、金鷹基金、信誠基金、華富基金、德邦基金、中歐基金、國金、前海開源、交銀施洛德基金、國泰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7隻分級基金申請變更轉型。
比如國泰國證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變更註冊為國泰國證新能源汽車指數證券投資基金(LOF),前海開源中證大農業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變更註冊為前海開源滬港深農業主題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華富恆富分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變更註冊為華富恆富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信誠添金分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變更註冊為信誠至遠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去槓桿是大勢所趨,現在行業裡對分級基金的前景基本是用最悲觀的期待來準備。」一家分級基金規模名列前茅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總結道。
基金工具箱:
必讀資訊: 24小時要聞滾動 基金經理後市觀點 基金深度研究
基金賺錢榜:基金排行 主題基金
基金重倉股:重倉股 增持股 減持股
基金交易:新發基金 基金經理
智能投顧:靈犀智投
公募FOF集錦:FOF專區 | FOF研討會(北京) | FOF研討會(深圳) | FOF研討會(上海) | FOF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