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晚上18點35分至20點30分,聞韶小學會議廳,與家長朋友們共同學習交流:如何當一個合格家長。
如何當家長,確實是一個課題。
交流互動階段,有位家長說,她本人也較為晚熟,雖然也知,很多學生會在某個年齡階段&34;,一下子&34;用功學習讀書,還是不免擔心孩子過於沉湎自我,影響前途。
我說,這個課題很不小。很多問題對我來說,需要徹底靜下心來,用心思考,才能盡力回答。
我本人就是一個晚熟的孩子,感同身受,深知晚熟,副作用太大,白眼太多,經歷坎坷,難免擔心進而焦慮萬千。
擔心是正常的,不過因人而異,擔心的程度或層次,高低深淺不同罷了。
淡定,不過自我的修為。
我有倆孩子,一個不過10歲,一個不過3歲多。如果說我個人的擔心稍淺或根本不足為慮,確實風清雲淡,氣定神閒,確乎&34;,無非多讀了幾本好書,有了一點閱歷,多了幾分思考,還有一點深刻的自我認知,自我學習與自我教育。以及,看問題的角度,深度與廣度,更為輕盈活泛開放包容,經歷歲月積澱,也就有了更多對於自我的把握,收穫一份難得的自信從容。
不用說,還有一份淡定。
擁有這樣一份從容淡定,那麼,稚嫩的孩子,自然更容易擁有一份骨子裡的寧靜踏實,乃至依靠。
還是那句老話: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孩子真不是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複印機,孩子問題更多出自家長。家長努力學習掌握一點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把專注力,更多灌注我們家長自身建設上,孩子會有更多希望。
越是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更考驗,要求家長的淡定心態和思想。
做一個自我建設者,優良的觀察者,給予孩子適時的指點糾正,足夠了。
首先,讓自己飛,然後,帶孩子一起飛。
作為父母,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獨立時間與空間,哪怕每天10分鐘,最好至少半小時,完全屬於自己,太有必要了。
也就是,在現實生活裡,自我覺醒,自我修行。
過多的擔心,無非自我內在虛弱的外在表現。
淡定——最好的利器。
父母出彩,何愁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