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人》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回顧少兒時期玩竹節人遊戲的痴迷情景。表達了其對少年時期充滿童趣和快樂生活的嚮往。
讀了《竹節人》這篇課文,我的心一下子被帶入了玩竹節人遊戲的童趣世界。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裂著大縫的課桌上面玩竹節人的快樂情景;仿佛看到了其中一個同學的竹節人在爭鬥中崩裂以後,對方大獲全勝的得意表情;仿佛看到了上課鈴聲響了,有的同學用課本做屏風,在課桌下依舊偷偷地玩竹節人而無法自拔。
可是當我從竹節人的世界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我轉念一想,如果同學們一直這樣玩下去,那他們還會有知識的來源嗎?他們還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嗎?這不由得讓我聯想到初中課文《三顆枸杞豆》的故事。《三顆枸杞豆》中的三叔在青年時期也曾有過自己的理想。可是他不是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是這山看到那山高,不斷地變換自己的理想,卻不願意為理想付出努力。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才追悔莫及。他的一生只收穫了三個圓圓的零。
還有三國時期的幼主劉禪,只知道吃喝玩樂。繼承皇位後不料理國家大事,最後斷送了蜀國的大好江山。李白小時候貪玩逃學,不思進取,如果沒有小河邊那位用鐵杵磨針的老奶奶的啟發,我想他也不會成為偉大的詩人。
當然,時過境遷,物換星移,當今的孩子們是不會去玩竹節人遊戲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貪玩。俗話說:「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那就給他一部手機吧!」當今的社會家庭生活富裕,條件優越。「機不離手」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有許多人乘車看手機,走路看手機,睡覺時也要以手機為伴,一覺醒來便又要玩手機。仿佛離開手機就無法生存一樣。特別是小學生把手機帶到課堂上,偷偷地玩手機遊戲。有的回到家裡不寫作業,玩手機一直到深夜。手機已經佔領了他們的靈魂,荒廢了他的學業。
古訓說的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果青少年不抓住青春年華好好學習,哪將來又怎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呢?梁啓超先生說的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所在。如果青少年沒有學到建設祖國的真本領,那我們用什麼來報效祖國呢?讓我們改掉任性貪玩的不良習慣,奮發向上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吧!(晉中市郭家堡小學 六年級 178班 裴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