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為什麼平時同學們的作文總是不出彩?從現實的角度回答,因為大家平時的生活都一樣普通,在這樣的生活中體會也都是一樣,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千人一面也不足為怪。
但是為什麼同樣的一件小事兒,卻有人能寫的精彩?
所以很多時候文章不出彩,是我們掩飾平庸的藉口。而大家真正該做的,是找到如何出彩的突破口。
想把作文寫得生動而精彩,其實並不是那麼難。除了一定的素材積累,還真要有一點點心法,而更重要的是建立觀察的習慣。
同樣是經歷了疫情,同樣是被關在家裡,布置下來題目,感覺都是在「憋」作文,卻也有同學能「憋」出一份精彩。
一種同學是因為感覺到長期被憋在家裡,覺得沒什麼可寫;而另一種同學則是因為長期憋在家裡,觀察到甚至體會到和平常不一樣的東西,把這些和平時有差異的感覺和事件寫下來,自然就是新鮮的文章。
給大家舉個例子,看得明白,也好借鑑。事情如下:
有一位同學的媽媽,正好在疫情期間發熱,去了醫院的門診。剛剛經歷過的大家都知道,這期間發熱絕不是一件小事情,特別是所去過的醫院,被查出了患者。自然而然的,他的媽媽肯定是被要求隔離,隔離之後平安沒事。
就這麼一點事情,你說值得寫不?且看小作者的文筆:
那天發熱,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媽媽去了醫院沒什麼問題就回家來。但是幾天之後傳出醫院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這可太嚇人,於是媽媽自己在家隔離。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我再也沒有看過媽媽的真容。整天在家裡,捂著厚厚的口罩,每一次要用半瓶藥水消毒。滿屋子彌散著濃重的藥水味兒,我嫌刺鼻,她卻說保持這個味道才安心。
從這一段文字我們看到,平平的開頭,之後是突然的變化。還有媽媽在這種變化之後的反應,而且是以我的視角來寫。從我的視角看去,這似乎是過激的反應。
但是這樣的反應體現的是什麼?恰恰是媽媽對於一家人安全的負責任!
但是我們看一看小作者的文字並沒有直接寫。媽媽對於我和爸爸的關心,是從反面寫的,「嫌刺鼻」,正好用來襯託形象。
再看看下文是怎麼寫的?看看故事如何推進?
整個家裡大到茶几,小到針線,沒有不被消毒的。因為要隔離,一個桌子吃飯是不可能的,甚至連我和爸爸的臥室,她都堅決不走近。有時候我忘了,跟她說話,不自覺靠近她,他急了便會大聲喊道:「離我遠一點!」看到我木然的反應,著急起來,她嚴嚴實實的口罩便會時而鼓起,時而貼在臉上,樣子很滑稽,卻讓我莫名的委屈。看到我轉身走回房間,她又會大喊:「關門,快關門!」
這一段和上一段側重點各在什麼地方?文章的層次感如何體現?
仔細閱讀會發現,這一部分寫的比上一部分更細緻,上一部分是泛泛的寫,而這一部分寫到了具體的行動和語言,雖然不是很生動,但是也足以體現出了層次感,體現出了小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
一篇作文真正值得學的地方,就是每個同學能從其中讀到的優點。譬如這一段的人物描寫,就有可取之處。
那下一段該寫什麼呢?
14天的觀察期限終於結束。我再也不用被訓斥的躲在屋裡偷偷落淚,媽媽終於露出了她的真容,更露出了笑容。她表揚我和爸爸這些日子表現的很好,說是要犒勞一下我們。也慶祝一家平安。但出去買菜是不可能的。她卻神奇的從冰箱冰櫃中找出一堆我們不知道的食材,像魔術師一樣變出一桌豐盛的午餐。
大家可以認真體會一下,這一段是如何生發出來的?
是「故事」情節的需要,無論寫文章還是講述一件事情,總得有頭有尾吧?
像這樣完美的結局,既是作文的典型結構,也符合平常生活的邏輯。而且我相信,疫情期間的大大小小的虛驚,許多家庭都是經歷過。
你所經歷的,所想到的,是否也可以變成你筆下生動的文字?
可見寫作文的事情,並不僅僅真的是你經歷了多少,而是你對你的經歷體會到多少。
哪怕是最最平常的生活,只要你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有善於思考的頭腦,也能尋出不一樣來。
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些來自於自我體會的故事,遠遠勝過抄來的借鑑來的宏大敘事。
希望本文對大家能有啟發。
中考語文,如果作文題考到疫情,這篇例文足以啟發你寫出高分來
初中語文,作文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下筆容易寫好難,怎麼辦?
初中語文,考場作文不僅要有生花的妙筆,更需要尋找好的素材
好作文題不僅能勝任考試,更和生活密切相關,且能反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