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職位是「董事辦助理」,為什麼卻老是做董事長的司機?
作為董事辦助理,經常給董事長開車,這是錦上添花的好事,你怎麼「心高氣傲」成這樣呢?李嘉誠的司機身價過億,開車時從不多嘴,聽見李嘉誠要買樓,他也跟著買;聽見李嘉誠要買什麼股票,他也跟著買點。他說給李嘉誠開車數十年,最大的感恩就是學到了實用的東西。何況你的身份還不僅僅限於司機呢?真誠建議你抓住每次開車的良好機遇,把「服務」當作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第一,歷史上給領導服務的身邊人員只會得利不會吃虧。
將心比心,你為領導盡心服務,會犧牲許多業餘時間,犧牲很多自尊。時間久了,奉獻累積到一定程度,領導都會找機會給你回報。
比如,以前的司機、秘書都是紅人,工作幾年之後,總要提拔一格安排一下,而且安排的都是那些「肥缺」崗位。有的貼身秘書,提拔好幾格之後再安排,甚至直接安排到下一級當一把手,幾年之後能進班子。當幾年秘書,比老黃牛辛辛苦苦幹二十年提拔還快。
還有一些具體小實惠,比如,那些見不得人的「福利」,有領導一份,就有司機、秘書一份,一般人不會傻到去得罪司機和秘書,因為他們知道,司機和秘書不一定能辦成事,但一定能壞你大事。再說了,搬「福利」的還是司機和秘書啊。
再比如,司機和秘書辦事方便,家裡有個難事,只要你向領導開口,對你是天大的事,對他就是一句話的事。作為題主,給董事長開車,你覺得委屈了?一點也不委屈,只要以上的「好處」,你得到一件,你也投入產出就賺大了。何況還有鍛鍊人、成就人的大好處(下面分析)呢?
第二,給董事長開好車,門檻非常高,這是高看你一眼,而不是貶低你。
作為董事辦助理,覺得應該給董事長出謀劃策、叱吒風雲,給領導開車,這是大材小用,高射炮打蚊子了。這是思維格局的局限性。有一句名言,比巨人還偉大的人,都會謙虛地說,我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取得的成功。你陪同董事長身邊,如同陪同一個巨人,給你帶來學習、成長、參與的機會、被賞識重用的機遇。
一是給領導開車,要口風嚴密。為什麼董事長挑你開車不挑別人開車?可能是因為你嘴巴嚴實,不愛亂說話。現在挑一個嘴巴嚴實的人還真不好找,現在的年輕人太愛說話了,甚至什麼屁事都發朋友圈,「坑人坑己」的事還少嗎?
二是給領導開車,人品要靠得住。給董事長開車,見到的人,聽到的話,可能都涉及商業戰略、工作機密甚至個人隱私。如果能利用這些信息幹點私事,或者幹點不好的事,比如,透露一點風聲,比如,趁機向關係人要點「東西」,這都可能惹出大事。司機、秘書給上司上「眼藥」的事情多了。
三是給領導開車,要守得住底線。給董事長開車,你自己「委屈」是司機,別人把你當「紅人」。想託董事長辦事的人,恐怕要找你搭個橋,給你好處,你幹不幹?比如,你想幹點私利,打著董事長的旗號,一句話就能謀利,你幹不幹?這些都是考驗你的底線問題,一般人還真的不容易守住利益的誘惑。
第三,如何把日常服務變成鍛鍊成長的機遇呢?
你要提高你的格局,給董事長開車,一是你要把這件事,當作上司對你的信任;二是要把小事辦得紮實可靠,就是首先要把車開車,服務周到,不要帶有怨氣,服務質量浮皮潦草;三是注意學習請教,直接學習到乾貨;四是當好助理和助手,提升參謀服務水平,提升你的綜合能力。
重點是,如何抓住機遇,在服務中提升自己。
一是,多聽多問。既然是助理,又開車,雙重身份,就不僅僅是開車這麼簡單。路上,董事長會接聽電話,與重要人物交談,你可以學到很多實戰乾貨。董事長也會諮詢你的意見,也會讓你辦理一些事情,因為你就近掌握了大量真實信息,辦事就準確可靠。多問為什麼?你就能了解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自己瞎捉摸。
二是,默默地學習,反思自己,提高境界。董事長必有過人之處,他的一言一行,就是言傳身教。你要利用開車的機會,拼命汲取營養,提升自己。這是別人想得都得不到的機會。
三是,主動發揮作用。既然是助理,就有協助董事長做事的職能。每次出發前,問一句董事長去哪裡?需要我準備些什麼?時間久了,就默契了。董事長出門,你就知道要準備什麼資料了。我記得我以前的助理兼司機就特別靈光,去見什麼客戶,他早就帶著相關資料,並且充分預習。比如,我突然想不起一組數據,他馬上遞給我資料或者口頭補充。後來我離開那個公司,這名助理兼司機最後當上了副總。這是他應該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