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國成了約死群裡的「名人」,也成了最忙碌的人。自從兒子胡靖通過約死群和兩個青年相約燒炭自殺去世,胡建國為了找到兒子自殺的原因,加入了約死群。
這一個月裡每天都有人加他的QQ,但不是跟他相約自殺,而是找他傾訴自己為什麼要死。有的人跟他訴苦,講述低落的人生;有的人則很極端,讓他再多管閒事就去自殺;還有的人直接跟他說:「我欠錢還不起,你包養我吧」。
他成了一個勸生者。後來他發現約死群中的勸生者並不只有他一個。勸生者們成功率並不低,僅胡建國一個人,就在各約死群裡成功打消了十多人的自殺念頭,成功率至少達到三分之一,同時他還將四個已經實施自殺行為的人救了回來。
因為約死群中大多數人都不想死。
無法放下
胡建國自己說放下,但是他發現,進入了約死群,就無法放下。因為他無法看著一個個年輕的面孔從自己眼前走入死界的大門。
就在胡建國報警後的第二天下午,「煌川水」群被封。胡建國覺得這應該是向北京市公安局舉報後的結果,這讓他有了一絲安慰。
7月9日,胡建國在一個群裡發現有三個年輕人相約到湖南自殺,其中一個人已經準備好了炭、膠帶和安眠藥,為了向另外兩個人表達誠意,還將手機號發到了群裡。胡建國向湖南警方報警,警方通過手機號找到了這三個年輕人,將他們從死界的大門前拉了回來。
警方的兩次行動,讓胡建國的心裡產生了絲絲暖意,至少他覺得,社會不是對這類事情不聞不問。而成功地救回了三個年輕人的生命,挽救了三個家庭,這些都讓胡建國開始意識到,自己在約死群中還有更重大的意義。
他開始一個個地通過添加好友的請求,一個個地跟這些人聊天。這個時候他發現,其實約死群裡的很多人,根本「沒必要死」,他們需要的只是幫助。
救死者們
湖南三個燒炭自殺的青年並不是胡建國救下的唯一案例,7月23日,有兩個青年相約在山西大同燒炭,其中一個人留下了手機號,另一個人則爽約了。留下手機號的這個青年獨自實施了燒炭行動。好在胡建國通過朋友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民警馬上找到了這位自殺青年,經過民警的批評教育,他也打消了尋死的念頭。
「其實約死群裡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稍微有一個正向的引導,他們就會清醒過來。」胡建國說,7月23日,另有一個青年在湖南郴州某賓館燒炭自殺,結果煙味太大被賓館服務員發現,他被趕出了賓館。胡建國事後和這個青年聊天,也打消了他自殺的念頭。
胡建國成功勸導一位自殺青年珍惜生命
這時候,胡建國又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如果那個時候有人能跟胡靖聊聊,可能他就不會做傻事。」
有一天,胡建國收到了一名網友給他的截圖,截圖中,胡靖正在教給「前度」燒炭自殺的方法,這讓胡建國很詫異,「我兒子跟一個導師一樣,在教別人怎麼自殺,這些方法他又是從哪兒學會的?」
發截圖的是另一個勸生者李俊華,他曾經在一個約死群裡看到胡靖發言的截圖,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胡靖會這麼快就去自殺,「他當時並沒有約死的跡象,後來報導出來,我還很奇怪,怎麼好端端的就死了」。
胡建國勸生是因為感同身受,而勸生者李俊華的情況其實更像是一名約死者。這個學習中醫的大學生因為網絡賭博欠了130多萬,書念不下去了。他在QQ裡認識了一個計劃去西雙版納找有毒植物自殺的女網友,被她拉進了約死群。他發現約死群裡很多人的情況,其實比他自己要好很多,完全「沒必要死」。
一名29歲廣東仔,因為賭博欠了28萬,便要約上李俊華一起到三亞跳崖。李俊華還記得他一下飛機時那種「期盼」的眼神,「他急切地問我,咱們要去哪兒(死)?」
李俊華告訴廣東仔,28萬的賭資跟他本人130萬的欠款相比,只是個零頭。李俊華說,「我都沒有去死,你為什麼要去死?」
李俊華鼓勵他把事情跟家人坦白,得到家人的幫助。「他很在乎他媽媽。我就跟他說,你不要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討債公司會去找你媽媽,所以你最起碼要在死之前把錢還清。」
聽了這些,廣東仔將賭博的事情告訴了媽媽,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媽媽不僅原諒了他,還幫助他還上了這筆賭資。而他也從約死群裡退了出來,找到了工作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很感謝我,我們成了朋友,他還邀請我去他家玩。」李俊華說。
李俊華告訴記者,他本身是學醫的,學的就是治病救人的道理,雖然他現在還無法成為一名醫生,但自己勸生的行為同樣是在治病救人。
幾乎每個約死群裡都會有一兩個勸生者,而這些勸生者,有的就跟胡建國一樣,因為有家人約死的經歷,他們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相同的悲劇發生。王珂也是一位勸生者,他告訴胡建國,自己的弟弟也是相約自殺的,於是他進群勸生。
死界屏障
在勸生者看來,約死群中的人並不是真心想死,他們中的很多人只是暫時受挫,處在一個人生的低潮期。「真想死的,直接就死了,約死群裡的人,其實對死是猶豫的。」
所以,他們還有救。
李俊華就覺得,約死群裡的人,其實欠缺的是社會的關注,是家人的關愛。很多人自殺後,父母都會來到約死群裡一探究竟,但在平時卻沒有關心他們。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童永勝博士告訴《法制晚報》記者,自殺行為的影響因素很多,家庭環境、心理狀態、交友情況都會有影響。童博士告訴記者,青少年自殺的實施率本身就高於中年人,父母要做的更好,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夠預防青少年自殺的情況。
前幾天,胡建國在整理兒子遺物的時候發現,在自殺前兩個月胡靖曾經買過很多書,其中就有一些是有關人生和生命的書籍。可是很多書連封套的塑料皮都沒有拆開。「他很久之前可能就已經陷入對生命的彷徨中,但是他自己的學習能力又不夠,想不明白,自己又不說。我們做父母的認為孩子還小,還是沒有深入孩子的內心。
胡建國整理兒子遺物時發現胡靖曾買過很多有關生命的書,他感到關心兒子不夠,產生了深深的自責
現在,「胡建國們」以切膚之痛,成了死界大門的最後一道屏障。他們能勸回一些人,救下一些人,但是還有人源源不斷地湧向那個大門。
勸生者們普遍認為,約死群中的人以35歲以下的青年人居多,尤其是20多歲的人佔了大多數。他們很多人都是剛剛步入社會,缺乏應對社會的能力和經驗,對人生的設計過於理想,接受不了任何打擊,而很多人的價值觀又比較單調,認為沒有錢就活不下去。
他們發現,很多約死群中的自殺者並沒有嚴重的抑鬱症,也沒有真的走投無路,他們更多的是暫時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約死群則告訴他們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辦法——「一了百了」。
「歸根結底還是不能讓這些人聚在一起。」李俊華說,約死群的負能量為有自殺意圖的人提供了「勇氣」。
靜候時機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勸生者們相互交流,深切地感受到個人力量的渺小。他們希望社會能夠重視約死現象,警方能夠將不斷建群的群主繩之以法,而家人能夠對那些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給予更多的關愛,這些都比他們一個一個勸生,要有效果的多。
胡建國說,他以後不打算在群裡過多地幹涉別人,但如果有人加他想一訴衷腸,他還是會好好地跟他們聊,也還會給予適當的援助。另外,他打算學著使用QQ空間,把自己從痛失愛子到死群勸生的經歷寫下來分享,「很多人看了我空間,就會想到自己年輕的人生剛剛開始,會想到自己的父母,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有多傻。」
7月22日,胡建國去電影院看了《我不是藥神》,從陸勇案到電影播出,這些都讓胡建國意識到網絡約死現象和網際網路平臺監管的問題不會一蹴而就。他說會把手裡的證據保存下來,等待適當的時機,總有一天,灰暗的約死群會暴露在法治監管的陽光之下。
7月26日,「瘋癲狂人」組建或擔任管理的幾個約死群「彼岸花」「忘川河」「灰色人生」「另一個世界很美」同時被封。騰訊也回復了胡建國的舉報,將「瘋癲狂人」的一個QQ號封停。而「瘋癲狂人」的其他幾個QQ號也都不再回應。號稱「死群不死」的「瘋癲狂人」暫時消失在約死圈中。但「瘋癲狂人」有沒有被公安機關處理,暫不可知。深圳警方稱,該報警已經移交屬地公安分局辦理,並未透露詳情。對於現存的其他幾個約死群和群主,《法制晚報》記者也向警方和騰訊進行了舉報。
胡建國一邊等待深圳警方的回應,一邊開始著手在自己的QQ空間寫文章。他的QQ又閃了起來,一個曾經在他的勸導下放棄自殺的男生給他發來信息:「叔叔,以前我的想法是錯的,我現在退出約死群,馬上要去參加體檢,我要去當兵,在軍營裡磨練自己的意志,不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