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外呼機器人、區塊鏈電子合同、智能城市作業系統、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這些平常難見的數字科技「神器」,最近在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2020(JDD 2020)上亮相。除了對外發布一籃子數字科技應用新品之外,京東數科還與大興機場、首旅慧科等產業夥伴籤署合作協議。配合一系列重磅產品的發布,京東數科在JDD 2020大會上展現了數字科技成果的落地運用,以真實案例詮釋數字科技對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
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表示,京東數科智能城市的模式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並助力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發點高度一致。數字科技的生命力在於,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與產業共進。
新技術加速融入實體經濟
自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與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科技相關的新詞彙、新表述多次被提及,這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發展數字科技的態度,也為數字科技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四川廣漢,全國首個智能農業產業作業系統為傳統農業企業、普通農戶裝上了「數字地圖」,實現農業全產業全鏈條的數據的匯聚、管理、服務及AI+大數據應用。
過去,每逢農忙時節廣漢農戶四處託人找農機,如今,有了「數字地圖」,廣漢保有農機使用率提高了60%——農戶們通過手機上的「雒農寶」微信小程序,預約自己需要的、離自己最近的農機設備,預約成功後,租借雙方就可以自行聯繫,農機設備將被按時送到農田進行操作。
京東數科副總裁鄭宇介紹,數位技術為農業管理者建立了智能農機補貼比對系統,結合農機的預約訂單情況、實際耕作情況、耕作GPS軌跡等真實數據情況,對農機進行耕作監控,作為智能農機補貼發放的審核環節,解決發放耕作補貼監管難的問題。智能農業產業作業系統有效提升和指導廣漢現代化農業的「農產品生產、貿易流通、廣告營銷、價格定位、農產品創新、產業規劃、消費預測、輔助決策」等各產業環節,推動農業全鏈條發展。
「數位技術是飄在空中的虛擬技術,不牢靠」——這是過去很多產業工人對數位技術的簡單看法,然而隨著一些新技術企業的不斷實踐,數位技術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逐漸顯現。
京東數科早在7年前就深刻認識到數字科技的重要性。陳生強認為,通過數字科技,可以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向數位化轉型,進而培育中國經濟新的內生增長動力,提升實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還可以助力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從2017年開始思考做智慧機器人、線下廣告智能化等產業服務領域業務,這是京東數科服務產業的起點。到2018年,京東金融品牌正式升級為京東數科,也是在行業首提數字科技定位,打造了在國內外獨特和領先的「數字科技」模式,在智能城市、數字營銷、數字農牧、機器人等領域的布局逐一落地。
數字科技是虛擬經濟嗎?有人不這麼看。比如,京東數科更願意拋開「虛實之爭」,苦練技術內功,不蹭熱點,與實業共進退。
以京東數科智能城市為例,目前,國內數字政府的建設已經開始進入到第4階段,即「市域治理現代化」階段,也是當前京東數科在智能城市服務中非常核心的模塊。京東數科智能城市提出了「基於城市作業系統的『一核兩翼』體系「,助力政府實現「優政、興業和惠民」:中間的「一核」是市域治理現代化,服務於政府的決策者,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精細化水平,確保城市的安全和穩定;左邊「一翼」是AI+產業發展,服務於企業,帶動生產貿易的增長,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右邊「一翼」是生活方式服務業,服務於民生,促進消費。「一核兩翼」基於共同的數據基底——城市作業系統——完成數據的沉澱和相互促進,最終實現城市管理、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之間的協同效應和良性循環。
布局產業鏈條日趨增多
從傳統農業、廣告營銷業、金融業,再到現代農業、數字營銷、資管科技,數位技術的身影無處不在,新技術「賦能」產業的範圍越來越廣。
在上海,京東數科與銀翼醫療聯合推出室內運送AI機器人,在疫情期間正式落地某新冠確診病例收治中心。從需求響應到全線數位化部署,京東數科和銀翼醫療僅用了20天時間。而落地的室內運送機器人,幫助醫護人員進行了藥品物資等智能化運送,不僅有效降低醫護人員在高傳染環境下暴露的風險,還節省了醫院50%的人力成本。
在青島,中儲數科(京東數科與中儲股份的合資公司)打造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協同平臺」——「貨兌寶」,與建行青島自貿區支行、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共同合作的首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倉單質押融資在「海陸倉轉現貨倉」的業務模式中放款成功。「貨兌寶」平臺幫助青島自貿區的一家民營橡膠貿易企業成功融資近20萬美元。
作為區塊鏈產業最早的玩家之一,京東數科研發了自主可控、全面開源的底層引擎——JD Chain,幫助企業打造自有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專屬底層鏈,專利申請已超過300項。京東數科已探索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品質溯源、數字存證、數字金融、政務協同、信用網絡、保險科技等6大領域30餘分類場景中。以防偽溯源、電子合同為例,目前,京東數科智臻鏈防偽追溯平臺合作商家已超過1000家,追溯掃碼用戶訪問量超過750萬次,上鏈數據達到10億級。
如果說各條產業鏈條共同組成經濟的「軀體」,那麼數位技術則為實體經濟貢獻了「大腦」和智慧。近年來,京東數科、騰訊集團、百度AI服務等多家企業的成功探索、廣泛產業布局,為傳統農業、傳統製造業、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嶄新的契機,既實現了技術進階,又實現了科技與實體產業更好的融合。
核心技術能力是關鍵
面對新型數位技術帶來的產業發展降本增效,產業工人更大的疑問是:安全嗎?可控嗎?
無論是數位技術布局產業還是「牽手」產業,亦或是確保「賦能」後的產業發展安全、可控,歸根結底還是看技術實力是否過硬。
以京東數科為例,目前該公司研發及專業人員佔比近70%,2020年上半年公司用於技術研發的投入佔比接近16%,該比例已與國際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持平甚至更高,主要涉及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硬核技術。
京東數科自成立之初即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進行了系統化研發布局,並通過基礎技術的交叉融合形成應用技術體系,打造核心技術能力,支撐各項業務的運轉,並對外輸出技術服務。在產業AI應用方面,京東數科更是國內最早將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NLP、晶片、行為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大規模應用的企業之一。
陳生強表示,京東數科將持續與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實體產業為本,以民生為本,以創造價值為本,以開放共贏的心態來構建一個能夠協同聯結的數字經濟新生態,共同助力實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周琳)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