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戰略之舉,也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重要舉措。我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全國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聯繫縣之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起步早、成效顯著,形成了獨特的榮成經驗。
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斥山街道,看看他們對接下來的中心建設有哪些準備。
近年來,斥山街道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要求,以「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目標,高標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建設。目前,已完成26個村居、4個城市社區的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成立志願服務隊34支,註冊志願者4000餘名,累計開展活動300多場次,村級實踐場所實現全覆蓋,受益群眾5萬餘人次。
為增強群眾自發參與的積極性,增強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項目影響力、實踐陣地範圍,下一步:
1
推行「基層黨建+文明實踐」模式,搭建廣覆蓋、有深度的文化陣地
按照「資源共享、社會共建」的思路,整合轄區內優勢資源,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搭建先進文化陣地。思想傳播方面,高標準打造一處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集成的思路,將黨群服務、社會綜合治理、社區服務、社會組織服務等功能融入其中,定期開展「紅色星期五」志願服務、「學習強國競賽」、政策宣講等活動,發揮黨員幹部、志願者、社工人員的優秀示範引領作用,推進新思想、新理念的傳播發揚。
紅色傳承方面,重點挖掘紅色印記、革命故事等內容,打造「魯東書局舊址」「張懷忠故居」「張幹卿故居」等紅色教育陣地,建設提升西寨民俗記憶館、盛家火燒非遺展示館、北窯青陶傳習所等傳統文化陣地,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秀美德」為目標,大力推進「紅色旅遊」「研學遊」,講好中國故事,發揮紅色力量,傳承中華文化。文明創建方面,計劃在鳳凰湖、合悅、西火塘寨、盛家等人口密集區域,打造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家風家訓公園等設施,確保年底前轄區一半以上村居擁有廉潔村居、家風家訓文化牆。
開展先進典型評比活動,每年評選5個星級實踐站和100名優秀志願者,培植溝姜家村「紅映山村」等10個優秀實踐品牌,提升社會文明風氣和群眾精神面貌。
2
強化「農村經濟+文明實踐」保障,打造高品質、有力度的惠民項目
圍繞解決鄉村振興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等短板問題,以「桃源·裡」鄉村振興樣板片區為試點,聯合村居、包扶單位、包扶企業建立聯合黨總支,開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競賽、暖心食堂建設、志願服務品牌建設、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等活動,確保年內開展村企聯動活動20次以上,建設暖心食堂11家以上,打造志願服務品牌9個以上,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次以上。
同步採取「金融資本+合作社+志願服務」模式,引進棗油桃基地、「城市菜園」等現代農業項目,通過職業農民志願服務隊帶動普通群眾,轉變傳統種植理念,積極參與現代農業項目的培植壯大,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幸福指數雙提升。
3
豐富「社會治理+文明實踐」形式,布局多層面、有溫度的服務體系。
針對轄區外來人口多、文化習俗不同、成分複雜等實際,統籌各類志願服務隊、社會組織和社區工作人員等多方力量,開展專業化、特色化服務。
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以弘揚誠信友愛傳統美德為出發點,抓好「信用+志願」機制落實,年內打造5個信用示範村居,在駐地商戶開展信用示範街創建,聯合金融機構推行斥山「信用通」「信用貸」等產品,用信用激勵和引導群眾,倡樹「誠信光榮」的社會新風尚。
築牢民族團結根基,以團結共進和民族融合為著力點,依託「民族之家」,結合傳統節慶活動,舉辦文明宣講、文藝匯演、少數民族運動會等活動,充分挖掘和彰顯節日內涵,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進一步凝聚黨心民心。強化社區綜治引領,建立網格員、網格長加駐村幹部三方聯動機制,通過開展日常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錄入和各類隱患排查化解等過程管理,不斷完善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矛盾全程在線監管」。
此外,依託「斥山芬芳」等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專業力量的作用,以教育和保護少年兒童為落腳點,以公益項目為抓手,關注、關心、關愛睏境兒童成長,補足外來人口家庭教育短板,為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快樂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