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備受關注的「手機實名制」正式實施,消費者購買手機卡,必須持身份證才能辦理。據了解,實施「手機實名制」最大目的,在於遏制違法簡訊,讓消費者遠離「信騷擾」。
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手機卡入網的網點「五花八門」,除通信運營商的自有營業廳外,不少手機賣場甚至書報攤都有手機卡出售,而自稱是運營商授權受理點的網上商家也數不勝數。
走訪中,依然有不少商家對此新規「置若罔聞」。更有網上賣家表示,實名制純屬「走形式」,消費者只需隨便報個名字,再報個18位數字,就能搞定,還能享受套餐優惠。
正規營業廳
早已推行實名制
據工信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手機用戶總數已經超過8億,其中未實行實名登記的用戶約有3.2億,佔比將近40%,「規模」相當龐大。
據悉,工信部要求,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今年9月1日起,全面實行新增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第二階段:以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相關法律出臺為依據,用3年時間做好老用戶的補登記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實名制不是只針對手機用戶,小靈通用戶也必須實名登記。
而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還沒有接到政府部門的正式文件,但在浙江幾大電信運營商的自有營業廳,早已倡導實施實名制。也就是說,按照正規的程序,用戶在浙江購買任何一個新手機號,都需要出示有效證件進行登記。相關運營商表示,希望今後廣大用戶能積極配合,共同推進實名工作。
網絡賣家
依然「我行我素」
不過,要將手機實名制一步到位,顯然還有難度。
昨天下午,記者以買家的身份,接觸了5位網上的手機號碼賣家,其中4位都明確表示,無須登記身份信息,也能直接享受優惠套餐,「拍下即可」。
僅有一位在網店首頁上註明,買號碼需「實名上戶」。不過,當記者詢問,是否需要傳真複印件給他時,賣家卻表示,「不用,如果是你自己用的話,只要把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報過來即可。」
記者質疑,「萬一有人知道我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假冒我的名義辦理了手機卡,之後從事一些違法活動或者使這個號碼欠費,運營商會不會找到我頭上來呢?」
對此,賣家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是你的,你就不用怕,運營商找你,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同時,他還表示,「你看看我的評價(4鑽賣家),就知道了。我辦過好幾千個號碼了,如果我濫用你們的信息資料,那我會負法律責任的。」
「如果你不放心,那就隨便報個名字好了,或者我隨便寫個也可以。」看到記者猶豫再三,最後賣家「一語點破」:「用身份證登記,萬一卡丟失或者損壞,可以去營業廳補辦,也可參加運營商搞的各種優惠活動;如果不用身份證,上述功能全部喪失。但有一點好處,再怎麼欠費都不會被列入黑名單。」
隨後,記者又聯繫了目前亞洲最大網絡零售商圈淘寶網。淘寶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淘寶暫時還沒有接到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具體的執行指導。「不過,淘寶對於工信部的此次調整已經重點關注,我們也會通知線上的相關運營商家配合此次調整。」
個人資料
安全保護或成隱憂
採訪中,對於手機實名制這一新舉措,多數市民持贊同意見。
「入網時明確登記身份證件,以後就能追根溯源,找到那些發詐騙簡訊的始作俑者,我覺得挺好的。」在杭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孫潔就認為,這不失為一個從源頭抓起的好辦法。
但也有人提出了異議。「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備的法律來保護個人隱私,手機實名制會不會導致更多的隱私洩露?」杭州一高校的郭老師就表示,自己並不放心將個人信息隨意地交給相關經營者。「現在連監管嚴密的銀行都難保信息不外洩,更何況普通的手機卡銷售網點?」
郭老師提出,如果手機實名制可以真正實施到位,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安全、可靠的電信服務,這點無可厚非,但其前提是,相關法律責任的明晰和執法監管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