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口譯是在醫生和患者進行口頭交際時的一種翻譯活動,工作地點通常在醫院、診所、體檢中心等各類醫療機構,所進行的口譯類型一般為交替傳譯、同聲傳譯、視譯等。
醫學口譯在歐美國家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擁有多元文化特點及較多移民的國家對此需求較大,制定了一系列醫學口譯行業的全國性標準、立法和專業認證機制。
在我國目前的口譯市場中,醫學口譯員凸顯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大量外籍人士來華工作、學習、生活。由於語言不通,就醫成為困擾他們正常生活的主要障礙之一。另外,中醫藥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各國人民所接受,但面對生僻難懂的藥名和治療手法,他們只能望而卻步。我國醫學口譯起步較晚,發展遲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者,近些年來跟隨世界醫療旅遊發展的腳步,我國的醫療旅遊事業蓬勃興起。但從事醫療旅遊的專業人才資源不足,尤其是通曉國際語言的醫學翻譯人才十分緊缺。
通過醫學口譯實踐和調研發現,目前我國醫學口譯行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1、精通中醫藥知識的醫學口譯員鳳毛麟角,嚴重匱乏。這與其翻譯難度不無關係。中醫藥口譯涉及知識面甚廣,醫學、翻譯學、古代漢語、中西文化等,不但囊括了生命科學各領域,還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這給譯員帶來巨大的挑戰。不但英語專業的學生畏而不前,中醫藥專業的學生也望洋興嘆,造成了目前中醫藥領域口譯員嚴重缺乏的現象。
2、醫療機構對專業的醫學口譯認識不足,沒有估算接待外籍人士的數量及語言需求,未與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學口譯員建立聯繫,由醫護人員充當臨時醫學口譯員無法提供優質的醫學口譯服務。
3、我國尚未出現相關的專業機構,負責醫學口譯員的學習培訓、資格認定、監督管理等,醫學口譯行業還處在無序化、原生態的初級發展階段。
這三個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醫學行業的對外交流和外籍在華人士的工作生活。政府及相關機構應結合實際需求,在醫學口譯評價標準、醫學語言服務人才培養、醫學語言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廣泛調研、深入分析、準確判斷,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醫學語言服務建設規劃、重視「醫學+翻譯」複合型人才培養。同時,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開發醫學語言產品,如多語種導診機器人、涉外網際網路醫院服務等,滿足對外交流和來華外籍人士的需求。
中國的醫學口譯行業是一片正待開發的熱土,迫切需要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壯大人才隊伍。【文/朱珊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國際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首都國學.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紮根首都北京,深耕細播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五進工程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事業單位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幼兒園學校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街鄉社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企業公司工廠
北京國學講座,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北京漢服租賃及漢服禮儀宣講,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傳統文化與黨建課程,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首都國學.果雪兒學前國學教育
果雪兒,學國學,小朋友,最快樂!
幼兒國學玩起來
國醫養國娃,國學為國家
中醫特色幼兒園、國學特色幼兒園、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的倡導者、推動者、實踐者、研發者;
關愛幼師健康倡議者;
全民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發起者;
中醫幼兒園公益聯盟組織者。
點個「在看」,願您的所有遇見,皆是美好。
點個「在看」,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場終身修行。
點個「在看」,成長自我,是今生的使命和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