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釋疑 | 誦經不懂義理,會不會影響效果?

2021-03-01 博山正覺寺
答:是這樣,誦經的時候你不用管義理如何。你只管誦就可以了,不要一邊誦經一邊「這句話什麼意思,那句話什麼意思」,那也是打妄想,不好。

誦經不是做學問,要求理解。大家要記住,誦經不是做學問,你不必每一句話都明白什麼意思。弄不明白的。因為我們的智慧比佛差得遠,差得非常非常遠,你只管誦就可以了。比如說《金剛經》,你不用把每句話的意思非得搞明白了,在那兒琢磨,佛教叫「尋思」。不用尋思,這句話什麼意思,那句話什麼意思,沒必要。

佛門有一句話叫:「尋經解字,諸佛蒙冤。」就是你按照經文一句話一句話分析意思的話,佛都會喊冤枉的。我師父常說: 「誦經千遍,其意自解。」隨著誦經功夫的加深,經義自然明了或者隨文入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恭敬虔誠地誦經,只管誦念下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桶底脫落。

註:桶底脫落是禪宗很出名的公案。《五燈會元》卷十四記載:長蘆禪師一天下廚,觀看火頭(廚師)煮麵條。忽然,面桶的底板脫落,麵條掉落滿地。大家失聲嘆道:「可惜了這一桶面!」長蘆禪師卻說:「桶底脫,自合歡喜,因甚麼卻煩惱!」又如雪峰問德山「向上宗乘事」,德山打他一棒,又大喝一聲:「道甚麼!」雪山受此當頭棒喝,說:「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見《景德傳燈錄·雪峰義存》)禪宗用「桶底脫」表示智光透入,豁然大悟的境界。

相關焦點

  • 學佛人千萬要注意,不懂這個損失會很大
    初接觸佛法的人,幾乎都會犯一個錯,那就是不懂回向。還有些學佛很久的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回向。其實「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是會常常被人們提到的每當同修道友誦完經、做完功德後,他人都會勸一句:「趕緊做回向!」那什麼是「回向」呢?學佛人千萬要注意,不懂這個損失會很大。
  • 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
    漂萍居士回覆:提問者在提問中寫到「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這說明提問者有心想學佛,在此非常讚嘆您的善根和發心!但從「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說說你的厲害。讓我有個目標。」似乎感覺到提問者把背經當作學佛的全部了,如果是這樣那就偏了。
  • 學佛要不要每天燒香拜佛誦經?
    學佛我覺得還是要每天都燒香拜佛誦經的,尤其是在家學佛,正式皈依三寶,要有戒師為證,還沒進行皈依儀式的,更要以戒為師,規範日常功課,形成一種自律行動,真正來提升自身修養,達到反觀內心,日益精進,不惹煩惱。
  • 念佛誦經時打哈欠犯困,怎麼回事?
    相信,沒有幾個人,對於自己讀不懂的書籍會感興趣,這就如學生聽不懂課,在教室裡打瞌睡是一樣的道理。雖然都是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在學習,但時間久了,對於不懂的東西身體便會做出無趣的反應,所以因為不懂佛經的意思道理,感受不到法喜,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打哈欠,便會經常發生了。
  • 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五色茶冥想實錄(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在家學佛的人,當然可以正常地談情說愛,結婚生子。只要所作所為在五戒允許的範圍內,對家庭生活沒有什麼妨礙。從另一個角度說,學佛使我們的道德得到淨化,人格得到提升,正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睦的保障。至於相適應的問題,首先是發心,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以菩提心去做每件事,自然與學佛相應。其次是明確做事原則,知道何為應作,何為不應作。關於謀生之道,佛教中有正命和邪命之分。正命,即符合戒律的工作;邪命,即不符合法律或戒律的行為。作為佛弟子,應以正命立業、造福社會。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咱們就從佛教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尤其是這10個問題,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誦經的姿勢:佛弟子在家念佛誦經時,應焚香後再端坐。如果是欲讀經,那麼一定要先靜坐片刻,心中默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如果遇到周末或者是佛教裡大的節日,我還是會跟著祖母去玩玩、爬爬山、拜拜菩薩。說到我學佛的因,其實真的是很巧合,因為受到祖母的影響,以及她對我點點滴滴的教導,我會覺得跟著祖母去寺廟是去玩的或是去吃齋飯的,還會跟這些老菩薩聊聊天。他們特別好,會塞好吃的東西給我,我就很開心。所以我從小就種下了因的種子,對菩薩產生一個歡喜的心。
  • (學佛必知)
    可是,關於《地藏經》很多學佛人會有諸多的疑惑和誤解,比如:什麼人可以誦《地藏經》?晚上可以誦《地藏經》嗎?誦《地藏經》會影響我的運勢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學誠法師關於《地藏經》的智慧開示吧!讀《地藏經》會影響運勢嗎?問:師父,聽說經常抄寫和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會招來很多孤魂野鬼,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會不會影響自己家人的運勢?
  • 我學佛多年,為何還是事事不順?
    所以這位師姐很好心就勸這個刺蝟,你這種報恩方式是不對的呀,你在人家身上會有影響的,要麼送你到個地方修行去吧?然後這個刺蝟也同意了,就說它知道這個報恩方式不對,就走了。這個時候她就再查,看看有沒有其它附體在影響,總之身體外面是沒有了。就是說這個法門是可以偵測出身體周邊的這些靈性的。沒有了就往身體裡邊進一步探測,她就聽見裡邊嘰裡咕嚕,嘰裡咕嚕這樣的說話,又像男生又像女聲。她就納悶了,這是個啥情況,這個事情就沒法解決呀,咱也聽不懂人家說啥。
  • 學佛、就是要消除妄念的土壤,培養「正念」的力量
    這樣的信仰,往往會停留在入門狀態,甚至轉向迷信,轉向邪信。事實上,每部經都是佛陀為眾生宣說的修行原理,如果我們不了解其中深意,誦經就會有口無心,流於形式。哪怕誦得再多,也難有真實力用。心,才是佛法關注的重點,才是修行的入手處和著力點。但不少學佛者卻把念佛誦經作為和佛菩薩交易的籌碼,似乎我念了多少佛,誦了多少經,將來可以把這些功德找阿彌陀佛報銷。
  • 學佛需正信,在家修行的7條假禁忌,你中了幾條?
    現在很多人都學佛,以求靜心明智,以求功德圓滿。既然學佛就少不了學佛的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可那些林林總總的禁忌有時讓人不知所措,難辨真偽,究竟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禮佛呢?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信,就是要對三寶具有正信;解,就是對佛法義理獲得正解;行,意思要依法修行;證,通過修行而求得證果。
  • 簡單實用的誦經儀軌,建議學佛人都收藏!
    『誦經儀軌』  要點:  1. 供養 2. 頂禮  3. 淨業真言 4. 開經偈  5. 誦經 6. 補闕真言  7.  ■ 淨業真言  誦經最重要的是身口意三清淨,一般在念誦經典之前念誦淨業真言,提醒我們誦經過程中不乾淨的話別說、不乾淨的行為別做,不乾淨的心思別動,旨在提醒我們以一種純淨、恭敬的心態,以無比清淨之身心來讀誦佛經,以表示對佛法的虔誠和恭敬。
  • 誦經時總打哈欠流眼淚是怎麼回事?
    讀經的時候,出現打哈欠,流眼淚,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遇到過這種現象,這是我們修法時會遇到的一種障礙,逾越這個障礙是有一些方法的。  很多人會選擇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以後,吃完晚飯開始念經,殊不知一天的勞累和困頓在這個時候就會自然湧上來。特別是剛吃飯就去念經,最容易犯困,因為血液都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大腦的供血在這個時候會不足。念經,最好選擇自己精神好的時候,這樣不容易犯困。
  • 學佛的「十要」與「十不要」
    2、誦經前要清淨三業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3、讀經要注意事項1)讀的時候認真讀,不要去研究什麼意思。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如果需要研究,另找時間研究。
  • 為什麼學佛應先學《阿含經》?
    學者如果不理清佛教發展的脈絡,不知本末,不辨權實,很容易便會捨本逐末,誤以方便為真實,而得不到佛法的精粹。因此,學習佛法,在掌握它的基本教義,得其概要之後,便應看看它的源流,知道它的基本教義所由來,往後又有何増益減損。這樣,佛學概論一類的書固然要看,佛教的發展歷史也是必須知其梗概的。
  • 原來,學佛有這麼多禁忌
    其實,禁忌一般是出自於民間的「老理兒」,可以說是民間的習俗之一,如果把這些民間的禁忌用在佛教中,是不合適的,因為那些並非學佛的禁忌。或許是為了能體現「重視」,一些人會找「能人異士」,先挑一個良辰吉日,勘定好方位,才能正式把請回來的佛像供奉在家裡。        很明顯,挑日子、選方位完全是周易之說法,或歸為民間信仰、習俗一類。這些「規矩」可以理解成供奉佛像之人的重視或求吉祥圓滿,無可厚非。
  • 誦經的這12個步驟你都做到了嗎
    或許你只是誦經的過程出了偏差,故而總徘徊在真法之外!1.專誦一經誦經不可雜,經書念的多且雜時,所思所想也就多了,什麼都想,可能剛要領悟某部經書,卻又調轉頭去參悟另一部經書,結果是自己身心疲憊,卻還是在參悟的門前徘徊;故而建議專誦一經,「一經通,則竅竅通,也就開悟了,」誦經之意義,不就是求得大徹大悟嗎!
  • 學佛在家誦經就好了,不用去寺廟,這樣對嗎?
    我們應該每天祈禱,或經常誦經。誦經有家庭誦經,也有寺廟誦經。佛有佛的法門,如果在千裡之內有僧,你一定要親自前往寺廟。如果你只是在家誦經,那就說明你已經增長了自己的慢心。你應該去寺院禮拜僧人,因為大家都在家中,還要寺院幹什麼呢?我們去了還要護持佛法,在寺院內念經誦佛,這是一個居士,對佛法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 學佛之後不太「正常」了,是你修行方向錯了吧!
    關於修行,對佛教認識不深的佛教徒,總是對外在的形式非常的執著,以為我每天堅持誦經了,我今天燒香拜佛了,那我就是在學佛的路上了,其實,我們完全把修行的重點理解錯了,佛法最終強調的是「修心」,只有我們的內心有所轉變,這才是修行精進了。
  • 這個時代學佛的年輕女性少了,那麼娶個學佛的女人好嗎?
    這個家庭必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庇佑,吉祥安康、福報無邊!家人出遠門時,家中賢妻孝女為其念起佛號,念誦佛經,祈願家人一路順風,平安歸來。念佛的女人,永遠是家裡堅強的港灣。她用自己的一個個善舉,默默影響著家人向善,讓諸佛菩薩加持庇佑著。念佛的女人有菩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