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機聯手 助中國科技趕超歐美

2020-12-18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科院正在研製中國首臺量子計算機,並預計在幾年之內研發成功。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有多強?白春禮表示,如果使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解一個億億億變量的方程組,需要花費100年,而使用一臺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的話,只需0.01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8607.htm

  在量子領域,中國科技界已由「觀測時代」邁入「調控時代」,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去年,中國成功發射了全球首枚量子通信衛星,如今又將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已然處於領先地位。

  量子計算能夠在許多領域起到重要作用,在人工智慧領域尤甚。可以說,人工智慧想要取得進一步發展,量子計算是絕對不可以被忽略的。反之,人工智慧也可以對量子計算機起到優化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向量子計算領域拓展將會為在科技領域趕超歐美增加重量級砝碼,量子計算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作用,或許將引發連鎖反應,推動中國科技趕超歐美的步伐。

  量子計算使人工智慧如虎添翼,或為其帶去質的飛躍

  量子計算是一種依照量子力學理論進行的新型計算,而量子計算機則是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根本區別簡而言之就是計算能力超強,而這種區別源於二者存儲與運算方式的不同。

  

 

  普通計算機採用的是二進位算法,一個小電晶體中儲存的數據在某個時間點是固定的,不是0就是1。而量子計算機則不同,由於量子具有疊加態,故而量子運算具備天然的並行運算能力。這就相當於一個人做一件事,要分步驟來做,而量子計算機等於增加了分身,可以同時做完這些工作再疊加給出結果,從而大幅提升效率。

  可以說,量子計算是一種更聰明、更智慧、更具自我處理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運算方式。這使得它可以在許多領域起到重要的推助作用,尤其是當下大熱的人工智慧領域。

  量子計算也被稱為人工智慧協助處理器,非常適合AI及機器的深度學習。一般情況下,AI中的代碼是靜態的,哪怕結果是錯誤的,普通算法也不會自己修改。而量子計算機則不然,系統能夠自動設定程序,自行修改代碼,並通過不斷學習來處理之前從未遇到的新數據。如果說傳統計算機只有一根筋,那量子計算機則靈活多變。

  量子計算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亞馬遜、谷歌、IBM以及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在這一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其中,谷歌於2013年與NASA(美國航天局)及USRA(大學空間研究聯合會)聯手構建了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

  當時,谷歌AI實驗室採用了512量子比特系統,旨在通過量子計算幫助研究人員建立精準的AI模型,並將其應用於網頁搜索、語音識別及蛋白質摺疊等。到了8月,谷歌證明了量子計算最多能比傳統計算快1億倍。

  計算能力是人工智慧的根本動力與核心資源。在20年前,一個機器人用32個CPU,能達到120MHz的速度。而如今2000個CPU和300個GPU(圖形處理器)使計算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最受矚目的Alpha Go在與李世石對峙之時動用了1920個CPU和280個GPU來保證運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Alpha Go的勝利也只不過是靠硬體堆砌出來的。

  況且,隨著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被計算,只靠硬體堆砌來實現更強的計算能力也並非明智的選擇。如果用CPU/GPU通用處理器構建數據中心,其所面臨的佔地、散熱及耗電等問題都極其嚴峻。此外,人工智慧中卷積神經網絡的發展和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也都需要更智能、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來維繫。

  例如谷歌大腦,需要1.6萬個CPU運行7天才能完成貓臉的無監督學習訓練。谷歌大腦目前能夠模擬的人腦突觸量是100億,然而人腦的全部突觸量大於100萬億。不過,如果通過量子計算機完成,這就不算什麼困難的事情了。量子計算機不僅能處理海量數據,更具備自我學習和自我更正能力。從這一點來看,量子計算對人工智慧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帶去質的飛躍。

  

 

  量子計算對於人工智慧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人工智慧也可對量子計算機性能起到優化作用。可以說,二者互為助力。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具備一定的基礎,此時又著眼於量子計算領域,以量子計算發展的狀況來看,中國很可能憑藉對量子計算的深耕在科技方面趕超歐美。

  人工智慧優化量子計算機性能,中國或憑量子計算趕超歐美

  據新華社3月13日消息,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於13日在英國《自然·物理學》期刊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已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量子計算機進行了有效的學習和驗證,為解決中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雖然量子計算技術優勢諸多,不過如何對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進行校準以及如何驗證量子計算的結果,對於科研人員而言一直是難題。為此,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荷蘭的同行組成了國際團隊,共同設計了一套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報告可知,這套方案運用了人工智慧中經典的貝葉斯算法,有效實現了量子計算機的校準及驗證,並且實現了對未知量子體系「哈密頓量」演化過程的學習與驗證。布里斯托大學學者王劍威表示:「人工智慧使普通計算機和量子計算設備更好地交互,形成一個混合計算機運算體系,從而實現對量子計算機的操控和優化」

  由此可見,人工智慧可在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的校準和驗證,以及量子計算機深入理解和控制複雜的量子系統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有助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發、製造及優化。所以說,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機互為助力。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科技界將量子計算作為研究重點,正好能夠趕上科技熱潮。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中國正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重大的科技項目,研發量子計算機就是其中之一。加之量子計算機與人工智慧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可能為中國趕超歐美提供契機。

  在科技領域,中國的起步比歐美國家晚了很多,故而多處受制於人。歐美佔據了豐富的資源,擁有強大的技術,並累積了深厚的經驗,有了這些,利潤自然不成問題。歐美再將這些利潤投入科技界進行研發,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堅固的壁壘,而這一壁壘是中國企業難以打破的。

  然而,在新興的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則有著更多的機會。雖然起步也晚,但就人才、企業數量及研究實力方面而言,中國並不遜於歐美國家。在量子計算方面,中國在前期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在這一基礎之上開始對量子計算機進行研發。後期如果能從多方面著手,並加入技術創新,那麼在未來,中國或許可以在科技領域打破歐美的技術壟斷,甚至實現趕超歐美,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相關焦點

  • BBC盤點領先世界的中國科技:以驚人速度趕超美國
    BBC盤點領先世界的中國科技:以驚人速度趕超美國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英媒稱,過去幾十年,中國已逐漸走出世界工廠的格局,在科技創新領域趕超世界先進國家。
  • 量子計算機再次領先全球,中國破解萬年難題,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國在科技方面的較量也越發激烈,中國的科技雖然起步晚,經驗少,到面對科技的潮流,依然迎頭上趕,力爭上遊。多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科學家們的辛苦付出,中國科技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在多個方面領先全球!如今中國科技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國人不禁為之自豪歡呼。
  • 中國量子計算機性能不如一個計算器,為何還能轟動全世界?
    量子是目前信息技術的最前沿,最熱門的研究領域,尤其是在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這兩大塊,一個將會創造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另一個將會創造現有技術不可能攻克的防護。這對國防工業和戰場通訊等多方面,具有深遠影響。
  • 薛丁格的貓發威:量子計算機和量子軟體成高科技新增長點
    量子力學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比如薛丁格的貓,只有打開盒子才知道貓是死是活,而量子計算機不同於經典計算機之處就是同時包含0跟1。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計算機是二進位0和1,而量子計算機它的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是使用量子邏輯和算法來進行操作的,可以實現疊加態,同時包含0跟1。
  • 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
    第三個階段是實現可編程通用量子計算機,即相干操縱至少數百萬個量子比特,能在經典密碼破解、大數據搜索、人工智慧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由於量子比特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環境噪聲的影響而出錯,對於規模化的量子比特系統,通過量子糾錯來保證整個系統的正確運行是必然要求,也是一段時期內面臨的主要挑戰。由於技術上的難度,何時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尚不明確,國際學術界一般認為還需要20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
  • 中國造出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糾偏:量子計算的邏輯、價值,以及距離
    而國內眾多媒體的報導標題,紛紛打出了「中國造出世界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之類的說法,甚至引述外媒來論證這一消息的準確性。但恐怕事實又一次在媒體口中被微小的「斷章取義」了一次。按照中科院的標準說法,這次成功研製的,是「世界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注意,這個說法是有很多定語的:首先它是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計算速度的,其次它還是「光量子」計算機。
  • 【紅旗文稿】潘建偉: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
    量子隱形傳態可以連接量子信息處理單元來構建量子網絡,同時也是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所需的量子中繼的重要環節,因此,國際學術界將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統稱為量子通信。量子密鑰分發是最先走向實用化和產業化的量子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具有強大的並行計算和模擬能力,可為人工智慧、密碼分析、氣象預報、資源勘探、藥物設計等所需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 張禮立:中國 「九章」量子計算機到底厲害在哪?
    【背景信息】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 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 「量子霸權」)的裡程碑式突破。
  • 量子科技將成為數字科技的核心力量之一
    量子科技本身,是數字科技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這是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對前沿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點學習。量子科技本身,是數字科技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力量。什麼是量子?
  • 反對中國留學生學習AI和量子技術,美國要幹啥?
    比如,他建議中國留學生應該學習莎士比亞的著作和《聯邦黨人文集》,而不是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基礎層(主要為處理器/晶片)企業數量來看,中國擁有14家,美國33家,中國僅為美國的42%。技術層(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技術平臺),中國擁有273家,美國擁有586家,中國為美國的46%。
  • 2020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聚焦量子計算和語言智能
    今年的大賽賽題包括使用經典超級計算機完成量子計算模擬和訓練人工智慧模型完成英語考試試題,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300多支參賽高校隊伍參加預賽,將選拔20支隊伍進入到4月25日-29日舉行的總決賽。ASC20首次設置前沿的量子計算賽題,量子計算機被視為最有潛力的下一代計算設備,然而量子的特性使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非常緩慢,科學家們很難使用真正的量子計算機對諸如粒子物理建模、密碼學、基因工程、量子機器學習等重大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使用經典超級計算機完成量子計算模擬對於研究新的算法和體系結構至關重要。
  • 潘建偉團隊剛實現裡程碑式的突破,將助中國制霸量子計算領域
    這個時代,叫「量子霸權」時代!不管潘建偉在安徽,還是浙江,都是中國的。中國,將由此獲得巨大的科技價值、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下面,我們從幾個特定緯度,來簡單說說為什麼「九章」對於中國如此重要——「九章」的科技價值,學術界這兩天已經鋪天蓋地地誇了個遍,根本用不著「阿爾法」具體探討,畢竟我們絕大部分人也都不是這個專業的,但有一條「阿爾法」必須要說,就是「九章」有望讓中國突破西方在現有領域的技術封鎖,助中國制裁未來量子計算領域。
  • 解讀「中國量子計算機」:比神威·太湖之光還厲害?
    中國量子計算機誕生這麼說多少有一點誇張。這件事實際上是中科大潘建偉、陸朝陽、朱曉波和浙大王浩華教授等,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發展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和完整的測量。進一步,研究團隊利用超導量子線路演示了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證明了通過量子計算的並行性加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可行性。
  • 量子計算、人工智慧與區塊鏈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革新風起雲湧,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包括量子計算、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等。這些顛覆性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無聯繫?與基礎科學(如數學、物理學)有何關係?如何客觀認識這些前沿技術?本期特刊發2018年1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美國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的報告。
  •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這次集體學習的目的是了解世界量子科技發展態勢,分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形勢,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這個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樣的「棋」?
  • 量子物理學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
    在剛出版的《 自然通訊 》上,發表了一篇科技論文,題為:「將機器學習和量子化學與分子波函數的深度神經網絡統一起來」,科學家們讓人工智慧學習與運用量子力學。在當代醫學和工業應用中的新型專用分子的化學計算設計過程中,需要求解一些方程。
  • ASC20超算大賽比試量子計算和語言智能 南科大成東道主
    1月10日,2020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20)啟動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大賽賽題包括使用經典超級計算機完成量子計算模擬和訓練人工智慧模型完成英語考試試題,這些來自科學研究前沿的賽題對來自世界各國 300多支參賽高校隊伍將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 中國「量子霸權」成果:比最快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光量子幹涉實物圖。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據介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 76個 光子 100 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而「九章」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 中國量子計算領跑者!本源量子入選2020全球「50家聰明公司」
    近日,第四屆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權威技術商業類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0年「50家聰明公司」(TR50 2020)榜單。中國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列其中,成為唯一入選的量子計算領域創新企業。
  • 量子計算機簡史
    這個階段因為很多制約量子計算機發展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量子退相干和糾錯的問題,所以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基本都是在理論上。專用量子計算機和通用量子計算機各行其道的階段2007年,加拿大的D-Wave公司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16個量子比特的「獵戶星座」量子計算機。此後,又於2015年6月22日宣布突破了1000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