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如車禍、觸電……
但還有一些「隱形殺手」通常會被我們忽略
例如,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拖把手柄
竟能割斷手部血管,致手重傷……
大學生小閆在宿舍裡拖完地洗拖把時,因旋轉拖把上端的塑料手柄斷裂,使裡面的鋼管裸露,小閆在給拖把快速旋轉脫水時,右手手掌被裸露的鋼管割傷,裡面的肌腱和血管全部被割斷。被送進醫院後,醫生在顯微鏡下用了兩個小時,才將斷開的肌腱和血管重新縫在一起。
6月10日早上,剛做完手術的小閆,被醫護人員送進病房後,面色十分蒼白。她告訴醫生,她今年20歲,在開封一所大學上學。6月9日晚上9時許,她在宿舍裡拖地,用的是那種旋轉式的拖把。
拖完地去洗拖把,然後用力按壓給拖布脫水,突然,拖把上端的塑料手柄斷裂,她的手按在了裸露出來的不鏽鋼管口上,右手掌被快速旋轉的鋒利鋼管割出一條大口子,頓時鮮血直流,疼痛無比。由於傷口太深,如果不及時手術,她的右手功能將會喪失。幾經輾轉,10日零時許,小閆被送進了153醫院。
顯微外科的李士民主任告訴記者,因小閆的右手掌內肌腱和血管均被割斷,如果不能縫合,該手的功能不僅會喪失,還可能會因血管不通影響5個手指的供血,導致手指壞死。他們連夜在顯微鏡下為小閆縫合了斷裂的血管和肌腱,經過2個多小時的手術,目前患者的傷情已經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
像小閆這樣被清潔工具弄傷的
並不是個例
遼寧省人民醫院急診科的王俊豐醫師表示,被家用清潔工具弄傷的情況比較常見。而在各地的新聞報導中,掃帚、拖把傷人的事也屢見不鮮。
案例1 .2016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掃衛生時,手裡的拖把尾部塑料頭脫落,拖把邊緣鋒利的不鏽鋼管徑直戳在了宋女士的手腕上,傷口長達7、8釐米,縫了20多針。
案例2. 2015年6月,湖南長沙的一個2歲寶寶在家玩耍時,用手掌拔掃帚頭,手掌搓出了一圈深深的血痕,導致肌腱斷裂,關節囊破壞,右手需石膏固定3周,之後還需做功能鍛鍊。
案例3. 2014年5月,江蘇南京市的丁先生在家拖地板時,拖把頂端的塑料頭突然掉落,由於拖地的動作有個慣性,拖把杆一下刺到丁先生的左膝內側,瞬間血流如注。
鋼管 塑料把手≈拖把「標配」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掃帚、拖把的杆子少部分是木質的,而大部分是不鏽鋼和金屬材質,杆子的頂端配有直接套在鋼管上的塑料把手,但很少能看到有產品使用螺絲等固定。
雖然,一些掃帚、拖把的包裝上寫有類似「小心被夾具所傷」的提示字樣,還有對膠棉的衛生和使用保養的提示,但就是沒有對塑料頭和鋼管的安全作出提示。
據了解,目前掃帚、拖把並沒有對應的國家標準,多數掃帚、拖把執行的都是企業標準,且企業標準也僅是對拖把的外觀和金屬杆的材料作出要求。而隱藏在塑料頭之下的鋼管口能不能算是外觀,也無法定論。因此,對於掃帚、拖把頂端的塑料頭的固定情況和鋼管的安全性能更加無從談起。
謹防生活用品藏「殺機」
大多數受傷者都是因為沒有做好手部保護措施,不注意安全細節所致,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在家務勞動中最好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要量力而行。
一旦發生受傷出血情況,最好不要用雲南白藥或是撲熱息痛來處理傷口,更不要用面巾紙、衛生紙包紮傷口。因為雲南白藥、撲熱息痛等的碎屑粘到傷口時,會形成一個硬甲,到醫院後不好處理,反而增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更有甚者會加重患者的外傷傷情。
醫生建議,受傷後可先用較乾淨的布或紗布包紮傷口,然後儘快到醫院處理。
除了掃把,其實很多家庭用品都存在安全隱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家居用品的危險性與假冒偽劣無關,很多還是家用品中的「高富帥」。
鋼化玻璃浴室可能會爆裂
鋼化玻璃浴室是酒店和家庭中常見的設計。
鋼化玻璃,從字面上理解,要比普通玻璃強度大,質量要比普通玻璃好得多。據了解,同等厚度的鋼化玻璃的抗衝擊強度是普通玻璃的3至5倍,抗彎強度是普通玻璃的3至5倍。當鋼化玻璃被外力破壞時,碎片也會成類似蜂窩狀的碎小鈍角顆粒,不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然而,鋼化玻璃有一個不如普通玻璃的弱點,那就是在溫差變化大時容易自爆。也正因為此,許多家庭在玻璃浴室外貼一層膜,以防止鋼化玻璃自爆時玻璃碴飛濺傷人。
馬桶可能會爆炸
氣壓式抽水馬桶用水量在6升以下,直線運送距離達到9米遠。這種衝水裝置存在缺陷,在釋放氣壓時,供水管道焊縫處可能會爆開,導致水箱蓋被衝開、甚至水箱爆裂。這時,整個水箱就成為一顆威力不小的「炸彈」。
窗簾拉繩可能讓孩子窒息
由於窗簾拉繩的高度比較低,與兒童的身高相仿,再加上兒童往往把窗簾當做玩具,很容易被窗簾拉繩纏住頸部,導致窒息。
安全無小事
即使是在自己的小窩裡
也要養成防範和注意安全隱患的習慣
趕緊轉發給親友們提個醒兒吧~
(來源:大河報、北京晚報、華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