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金魚保學堂
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對普通夫妻,和一個8歲的女兒。
在去年5月份,小女孩不幸被診斷出白血病。
好在夫妻倆幾年前給孩子購買了一份重疾險,還可以拿到一份理賠金。
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每年保費一萬多塊錢,交了整整5年,保險公司卻只賠了10萬塊。
夫妻倆整個都傻掉了,但合同擺在那,就只有10萬保額。
道理很簡單,買多少當然就賠多少。
倆人雖然沒辦法,最後也只能認了。
當時我聽完是又心痛又生氣,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當時給孩子多配點保額,根本不用付出這麼高的代價。
我問他們,為什麼當初只買10萬保額?
答案是購買的時候勾選了一大堆保障責任,比如身故責任什麼的,還做了終身。因為預算超支,就只能減保額了……
關鍵部分不用力,可有可不有處卻亂花錢。
唉!!
——
這雖然只是個例,
但我敢說,90%以上的家庭都不會買重疾險。
重疾險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知從何下手,比如我該買多少保額?
保到多少歲最合適?
另一個,看不懂附加責任,似乎每個看上去都很重要,我到底選哪個才好呢?
全附加吧又太貴買不起。
結果就是附加了一大堆不必要的責任,佔用了家庭太多預算不說,最後還影響了家庭其他成員的投保。
甚至因為花光了預算,就單買了份重疾險,其他保險一個都沒有。
那重疾險我們該怎麼買呢?
挑一款重疾險,首先你要關注兩個部分:
一是對基礎選項有把握,基礎選項就是保額、保障期限、保費這些。你買重疾險,必然都會遇到。
二是附加責任,要清楚哪些是我們必須要附加的,哪些是不需要附加的。
我們先來看看基礎選項:
基礎選項
下面,我會按照重要程度從上至下依次來說。重點是關注保額、保障期限、保費三個基礎選項。
保額
我們買重疾險,確定保額是第一步。
重疾險是買多少保額,得病就賠多少錢。你買10萬賠10萬,買50萬賠50萬。
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治療一個重疾的平均費用大概在30-50萬之間。
所以保額一定不能低於30萬。
30萬不多,50萬不少。
如果還考慮康復費用、家庭收入損失的話,建議多買些保額。
保障期限
保到多少歲是我們要確定的第二步。
一個人年紀越大,患重疾的風險就越高: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
55-70歲正是重疾發病率大幅提升的時間,一直到85歲,患病概率依然十分高。
而且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變得越來越長。
所以,保障期限一般都建議保終身。
如果家庭預算實在不夠,可以先選擇保到70歲。
隨著以後經濟的提高,再補充終身重疾險。
保費
只要保額和保障期限確定了,保費基本也就確定了。
按照目前重疾險產品的標配:重疾+輕症+中症。我們比比這幾款產品價格,
從上圖看出,以30歲男,保額50萬,30年繳費保至終身來看,健康保2.0最便宜,每年保費只要5198.8元。
同樣的1次重疾+3次輕症+2次中症,不同公司的重疾險產品,定價是不一樣的。
大家在考慮保費時,建議跟我一樣多拿幾款產品對比看。
保障責任差不多的情況下,最便宜的就是最好的。
健康告知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健康告知不重要。
但對於身體不健康的人來說,就直接影響到能不能買的問題。
不過也別擔心,很多產品都會提供智能核保,核保通過就可以直接購買了。
實在買不了理想的產品的話,還可以找其他健康告知相對寬鬆的產品購買。
注意了,接下來要說的幾個基礎選項對我們選購一款長期重疾險影響不大,看著買就行了。
繳費期限
繳費期限,建議是越長越好。
繳費期限越長,意味著每年所交的保費少,能大大降低我們每年繳費壓力。
同一款產品,10年交和30年交,保費相差四五千塊錢。
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壓力太大了。
同時,期限越長,到出險時,所交的保費可能會少很多。
舉個例:
老王30歲,50萬保額,保到70歲,以康惠保2020重疾險為例:
10年繳費,每年要交8860元,一共是8.86萬元;
20年繳費,每年交5305元,一共10.61萬元;
如果按最長的30年交,每年4245元,一共12.735萬元;
一眼望去,繳費期限越短總保費越便宜。可假設老王第五年就生病了呢?這時,
按10年交的,一共交了4.43萬元;
按20年交的,一共交了2.6525萬元;
而按30年交的,一共卻只交了2.1225萬元;
等待期
保險產品規定,等待期內出險不賠。
按理說,等待期是越短越好。
但重疾險一保就是好幾十年,和3月或半年的等待期相比,影響微不足道。
所以等待期,不重要。
猶豫期
在猶豫期內退保,是0損失。
理論上來說,這時間是越長越好。
但既然已經投保了,就代表這是一個成熟的計劃,為什麼會想著退保呢?
所以猶豫期也不重要,買的時候不用糾結。
重疾數量
為了防止保險公司該賠的不賠,保監規定25種重疾必須要有。
僅這25種重疾,就佔到了重疾理賠的95%以上。
而保險公司上百的病種數目,99%的情況是為了和同類產品競爭,譁眾取寵而已。
千萬別被忽悠了。
如果對重疾險的幾個基礎選項有把握了,我們就可以來看附加責任了。
附加責任
這裡還是按照重要程度一個個來分解,責任越到後面,重要性越低。
(1)首先是必選項
輕症/中症
對於只賠一次重疾的重疾險,輕症/中症是一定要加上的。
輕症/中症保的病,大多是重疾的前兆,比如原位癌。
銀保監會定義的25種成人高發疾病,其中24種都有輕症/中症來對應。
而一旦得了這些常見輕症,再得重疾機率就是正常人的7到8倍。
嚴不嚴重一目了然。
舉個更直觀的例子,惡性腫瘤屬於重疾理賠範圍,可如果是極早期的惡性腫瘤呢?就只能歸為輕症了。
而治療一次輕症的費用,在幾萬不等。
一次輕症的費用或許普通家庭都可以承擔,但多次患輕症的機率高。幾次輕症治療下來,也得十幾萬塊錢,家庭負擔很大。
只要達到了輕症/中症標準,一般就能賠30%到50%的保額,治療費用有了足夠的保證。
更重要的是,附加輕症責任只需多掏25%左右的保費,就能覆蓋十幾萬的醫療費用。
值得。
挑選輕症/中症的重點在於:是否屬於高發病症。
如果輕症裡面高發病佔的越多,那獲賠的機率自然就會越高,
最為常見的高發輕症/中症,如下圖所示:
(2)然後是儘量選項
癌症多次賠
癌症多次賠責任建議加上。
據數據顯示,在重疾險理賠中,癌症佔到了七成左右,女性更是佔到了八成以上。
而且癌症復發率非常高,有轉移、持續或新發的風險。
這時再附加一個癌症多次賠就十分地實用。
得了癌症,理賠了,幾年後癌症復發、持續或新發,還能再賠。
那一次重疾+輕症+中症+癌症多次賠這種組合,價格怎麼才能達到最優呢?
我們來看看這幾款產品:
只是重疾+輕症+中症的話,明顯健康保2.0的價格最佔優勢。但如果再加上癌症多次賠責任,價格最便宜的卻是康惠保2020。
而健康保2.0搖身一變,反而成了最貴的那個。
所以記住,基礎責任價格便宜,不代表附加癌症多次賠責任也會便宜。
如果要附加癌症多次賠,建議跟我一樣幾款產品多比比看。
(3)接下來是可選可不選項
重疾多次賠
就是得了一次重疾理賠後,幾年後再得其他重疾還能賠。
比如老王第一次得了癌症,理賠了,過了幾年後,不幸又患了急性心肌埂塞,保險公司還能再賠。
一般附加這個責任,要貴10%-20%的價格。
附加重疾多次賠一般會佔用較大的預算,大家量力而為。
癌症多次賠比重疾多次賠實用性更強。
一是患癌後再復發的情況更為普遍,佔到了實際理賠的7成左右。
二是癌症多次賠的價格一降再降,比如康惠保2020就只貴了7.5%。
所以,和重疾多次賠責任相比,更建議附加癌症多次賠。
身故責任
身故責任就是得了病賠,沒得病死了也能賠,你理解為半份壽險也行。
人總會死,只要是帶了身故責任保終身的重疾險,你就一定能拿到理賠金。
可是相應地,保費也會高出30%以上。
而且,一旦出險理賠了,身故責任也跟著沒了。
還不如單獨買份定期壽險來得更划算些,一份百萬保額的定期壽險,每年也就一兩千塊錢。
大多數家庭,都不建議附加身故責任。
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指的是出錢的那個人。
有了投保人豁免,這個出錢的人只要中途出事了,比如得了輕症、中症、重症、身故,後續的保費就不用再交了,而保障一樣有效。
通常用在夫妻互保,或者父母給孩子投保時附加的。
自己給自己買,就完全牽扯不到這件事情。
附加投保人豁免是要另加錢的。
相當於投保人給自己買了份小保險,保的是投保人得了某些病,這份小保險能替他交完剩下的保費。
投保人豁免意義不大,根據個人需求選擇。
(4)最後是不建議選項
返還保費或分紅
有些重疾險產品會帶返還保費或分紅責任,99%的情況下都不建議購買。
不管是返還所有保費還是分紅,乍一聽都很划算,
但是,坑很多~
第一個坑,在保障期限內,一直不生病才能拿到返還金(分紅)。
如果保到70歲,50歲得了重疾,那不好意思,保險公司不會再返還任何保費(分紅結束)。
第二個坑,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
舉個例子:
假設一份返還保費的重疾險每年是1萬,而同等保障的消費型重疾險只要5千。
每年多交5千,交30年就是15萬。
保險公司其實是拿著這筆錢去搞理財了,然後返還我們的保費。
可如果我們自己把這15萬拿來存銀行呢?
按4%的利率算,30年後,本金加利息能到手33萬。
比返還的保費還要多。(分紅責任也是同樣的坑)
而且,因為附加返還保費和分紅責任太貴,很多人都會選擇拉低保額來平衡預算。
可一旦得了病,保險公司賠的那點錢根本不夠醫療費用。
怎麼挑重疾險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核心主要還是關注兩個點:
一是重要選項,保額、保費和保障期限。
二是重要責任,優先考慮輕症/中症、癌症多次賠責任,其他附加責任重要性不高。
接下來,就到了文章的第二部分內容:孩子和成人該怎麼配置重疾險方案?
先簡單來看個圖:
普通少兒重疾險,不要一千,就能撬動百萬的保額。
即便最普通的家庭,也能100%承擔得起。
如果追求保障更全面的少兒重疾險,一年保費下來也不貴,最多兩千塊錢搞定。
有些家庭給孩子配置重疾險動輒好幾千,這一定是買貴了。
關於少兒重疾險的附加責任,重點推薦的是少兒特定重疾雙倍賠付。
這項責任一般保的都是高發疾病。
而且買50萬保額,能賠100萬,實用很強,建議給孩子加上。
其他像先天疾病保障、身故責任這些,都不是重要部分。
少兒重疾的治療費用遠比成人重疾要高,所以保額一般不建議低於50萬。
至於保障期限,如果預算有限,保20年/30年可以了。
預算充足的,保70歲或終身。
另外,少兒高發輕症/中症和成人有較大的區別,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我列了個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成人給自己配置重疾險,最大的顧慮是家庭預算能力。
對於收入一般的家庭而言,保額一般建議配到30-50萬,保障期限至少不低於70歲。
輕症/中症因為很重要,一定要加上。
這樣算下來,一個成人的保費大概能控制在5000左右。
如果預算還夠的話,還可以再加上癌症多次賠責任。
其他附加責任,重要性不大,也不建議再附加。
對於中產家庭來說,當然是保到終身,保額不建議低於50萬。
加上癌症二次賠責任,一個成人保費算下來六千塊錢也足夠了,這樣的家庭完全有能力可以承擔,建議一定要加上。
至於其他附加責任,則要根據家庭預算和個人需求來定了。
但如果你是非常富裕的家庭,配置重疾險就會輕鬆很多。
首先是保至終身,保額也完全可以做得更高。
除了基礎責任和癌症二次賠責任是一定要加上的外,其他責任還是看個人需求。
因為預算充足,只要你願意,大部分附加責任想買都能買到。
家庭情況不同,成人挑選重疾險還是有些區別的,畢竟要考慮家庭的經濟能力。
——
文章最後,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你們說,
大家只要按照我上面的標準一步步來,挑出一款性價比高的重疾險來,那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來源 | 金魚保學堂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於保險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掃描下端二維碼加入社群,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