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絕不是相機與鏡頭的一次性投入,隨著拍攝技術的精進,所需要的附件也會越來越多,從濾鏡到閃光燈都將成為硬性需求。但是對於攝影初學者而言,優先選購哪些器材才能獲得更高的回報率?三腳架一定在列表的頂端!
你是否需要一個三腳架?
攝影的減法也不僅僅體現在構圖中,即使是攝影師也都不想帶上任何多餘的器材去拍攝,尤其是又大又重的腳架。但在實際拍攝中,它卻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類無法逃避的痛點。首先是在弱光環境下手持拍攝的畫面穩定性,其次是在特殊拍攝效果下,如長曝光或多次曝光中保持畫面的一致性。
當然,還有更多需要考慮使用三腳架的理由,在下文我們提供一些實例,以便做出參照,並思考你是否需要一個三腳架?
長曝光題材:在長曝光題材的拍攝中,三腳架將是一個必需品。較低的快門速度會增加相機晃動,從而產生「糊片」的風險。藉助三腳架的穩定性,我們不僅可以應對弱光環境,還可以輕鬆實現星空、車軌以及光繪等效果。
風光題材:在風光攝影中,我們經常需要使用ND濾鏡來降低快門速度,以拍攝出柔美的雲或水,三腳架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足夠的穩定性,還可以為構圖帶來更大的靈活性。當然對於風光延時攝影而言,三腳架也是必需品。
人像題材:
在拍攝集體人像時,三腳架不但可以作為支撐節省拍攝體力,還能夠固定機位與構圖,方便攝影師自由地組織和指揮被攝人群。
自然或運動題材:
棲息的野生動物或鳥類題材,絕對是又大又重的長焦鏡頭主場,然而該題材的拍攝需要較好的耐心和體力,以捕捉「自然時刻」。我們可以使用腳架配合高效的自動對焦系統,進行實時的跟蹤拍攝。在類體育競技類的題材中,亦是如此。
靜物或微距題材:
在靜物產品的拍攝中,三腳架的加入可以讓我們在取景不變的境況下,隨意調整主體位置或更換產品,以及布光效果。在微距攝影中,即使在較淺景深的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腳架對構圖進行更加精細的調整。
HDR、焦點堆疊、全景接片:
在拍攝同一場景的多次曝光中,三腳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固定相機的取景,以便在後期實現HDR或焦點堆棧效果。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腳架實現單軸平移,從而進行全景接片的拍攝。
除了固定機位外,三腳架還可以用作燈架等其他用途。例如固定離機閃光燈,反光板和從屬閃光燈等。
三腳架系統解析
三腳架通常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由下至上分別為架腳、架腿、中柱、雲臺。雖然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腳架看上去形態基本相當,但是不同的工藝設計將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使用體驗。
架腳:三腳架需要牢固的支腳以保持足夠的穩定性,通常都標配有橡膠頭以達到防滑效果。但是,主流的腳架可以讓攝影師通過「換腳」以適應不同的拍攝環境。例如,帶有吸盤的橡膠支腳非常適合在室內光滑的地板上使用,而較為銳利的「腳釘」,非常適合在戶外的地面甚至是冰面使用。
架腿:不同類型的架腿差別主要在於材質與鎖緊方式,這也是決定腳架重量與易用性的關鍵。鋁合金與碳纖維是腳架的常用材質,碳纖維輕巧耐用不生鏽,因此也更加昂貴。相比而言,鋁合金材料的價格會有一些優勢,但也意味著較重的重量。
腳架也提供了不同的鎖緊方式,目前主流的有兩種類型:扳扣式和螺旋鎖。扳扣式快速且易於使用,而螺旋鎖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鎖定到位,但使用壽命更長,鎖得更緊。
中柱:可以進一步抬高雲臺,增加腳架高度。通常在中柱下方還設有倒鉤,以便在有風天氣通過懸掛重物,增加腳架的穩定性。部分腳架的中柱甚至可以倒置,以實現超低角度拍攝。
雲臺:市面上常見的雲臺類型多種多樣,具體的選擇取決於拍攝題材與個人喜好。此組件將相機或鏡頭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並且可通過不同的移動機制調整構圖。
球形雲臺:這是最常見的雲臺類型。在更改構圖時,只需解鎖一個部件即可。球頭既靈活又光滑,當進行較小的調整時,會相對棘手。三維雲臺:橫向和豎向運動是孤立的,所以單一調節不會影響其他方向。具有水平和垂直的運動手柄,在進行較小調整時更加精確,但是也需要更多時間。液壓雲臺:類似三維雲臺,但是可通過液壓進行平穩的線性運動,所以更加適合在視頻拍攝中使用。功能性雲臺:當然,還有一些相對小眾的功能性雲臺,在本文中我們僅作為了解即可。例如:全景雲臺便於全景拍攝和後期合成,齒輪雲臺適用於微距的精確調整等。
快裝板:與雲臺配合使用的快裝板,可以通過通用螺絲固定在相機底部,以便更輕鬆地從三腳架上安裝和拆卸相機。提升效率的同時,防止因頻繁安裝損壞相機。
第一支腳架該怎樣選?
在選擇三腳架時會涉及許多不同的變量,攝影初學者的第一支腳架應該如何選擇?下面我將通過幾個最值得關注的點進行系統解析。
關注點一:有效負載
我們要考慮的第一個關注點是其有效載荷或最大負載能力。換句話說,它能夠支撐多少重量?有效載荷通常可以在每個三腳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