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場主毀掉牛奶,拒幫窮人,國內農產品滯銷也扔掉,啥區別?

2020-12-20 三農邦

七月份,室外的溫度已經飆升到近40度了,這時候,對很多人來說最舒爽的事情莫過於在空調屋子裡吃冰鎮的西瓜了,但有不少瓜農卻急壞了,因為西瓜大面積成熟,價格一壓再壓,即便如此,上門收瓜的瓜販還是不多,而且據網上的數據顯示,很多地方瓜農已經把批發價壓縮到了幾毛錢一斤,一畝地算下來別說是利潤了,估計還得賠點錢。不過今年的情況還算是好一點,價格低一點就低一點,好歹算是賣出去了,退一萬步說,沒有出現前幾年農民不要錢,西瓜都沒人要,最後被農民拉出去,倒在了路邊的溝裡的情況。

說到這,讓我想起了發生了美國農村的事情,據說在美國,有一次出現了牛奶大量滯銷的情況,美國農場主的做法是把牛奶直接處理掉,甭管是倒下水道,倒河裡,還是直接扔了,總之就是看著窮人挨餓,沒東西吃,也不會拿來資助窮人,多年來被人們詬病。可如果你把國內農民把滯銷的農產品扔掉這事兒聯繫起來的話,你會發現表面上看似乎一樣的,那這兩者之間有區別嗎?其實這中間的差別大得很,具體來說我覺得有這麼幾點。

第一、農場主毀掉牛奶是為了囤積,是出於利益,農民扔掉滯銷農產品是無奈,不存在利益關聯

可能很多人提到美國農場主的說法,首先就會出於道義,站在道德的角度進行譴責,因為覺得農場主的做法不可思議,明明外邊的普通民眾飯都沒得吃,反正也賣不出去了,為什麼不幫一下窮人呢?可如果你換個思路,不站在道德的角度,而是站在資本家或者商人的角度,你會發現美國農場主們這樣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攫取到更多的利益。試想一下,如果農場主不把牛奶倒掉,那市場上就會有很多的牛奶,其價格不可能高,只有毀掉大部分,剩下的越多,那其價值越大。

再看看國內的農民把賣不動的農產品扔掉,其出發點很單純,就是因為賣不掉,又不得不扔掉。就說去年的蒜薹吧,滯銷的時候,為了不影響蒜的成長,農民只能組織人來把蒜薹給抽出來,然後扔到路邊的溝裡。這種行為就是簡單的因為市場消化不了,農民又想及時的止損而採取的一種措施罷了,不存在從其他人身上獲取利益的主觀意願,所以從這點來說,其差距就非常大。

第二、美國農場主們要的是利益,不能獲得利益的事情,他們不會去做

如果從效益的角度來說,美國農場主們生產牛奶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益,他們才不關心窮人有飯吃沒,這種現象雖然說聽起來很扎心,但是現在的很多行業當中也存在一些類似的現象,比如說有個房地產項目的房子不好賣,但是就算是房子空著,開發商也不會免費送給沒有房子的人居住,為何?因為這中間沒有利益,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責備開發商,畢竟開發商拿地的時候,也付出了很多的成本,開發出來的房子也屬於他們的私產,不給,都說得過去。

我覺得國內農民的做法要比美國農場主有溫度的多,比如說滯銷的農產品,如果有一些人聞風趕來的話,農民基本上就會免費的送出去,因為農民會覺得與其浪費了,還不如免費的送給大家,起碼還算是有點價值,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兒應該也是其中的區別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相關焦點

  • 在大蕭條時期,為什麼美國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喝?
    對於這些農場主的行為,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為什麼這些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入到河裡面,也不願意送給那些吃不起飯的窮人呢? 其次、如果把牛奶倒掉目的是為了減少市場供給,提高牛奶價格,那我認為只憑几個農場主是做不到這個事情的,畢竟決定牛奶價格的是整個市場,除非所有的農場主一致決定,同時把牛奶倒掉。但是在當時代信息不怎麼發達的社會,要讓所有的美國農場主達到這樣一種共識,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
  • 為什麼奶農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免費送給窮人?
    大家都知道,雖然目前國內的經濟已經實現增長了,但全球依舊有國家,深受疫情的影響。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就是社會發生「危機」的時候,很多企業亦或是一些富豪,並不會將物資無償捐給「窮人」,例如之前美國經濟「下滑」的時候,美國很多奶農寧願將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將牛奶免費送給窮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疫情導致美國每天倒掉超2000升牛奶,中國農產品沒滯銷是運氣好
    牛奶倒進下水道、西紅柿爛在地裡、捲心菜不在收割而是直接當綠肥翻到地裡,這些事情已經在美國發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原本能夠及時收穫、運送的農產品,因為物流不通暢,不能及時運送出去,最後只能任其浪費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救一針見血地指出,僵化的產業供應鏈,導致不論是農場主還是加工商,都無法快速做出調整以避免大量的牛奶被倒掉。
  • 牛奶大量被傾倒,超市卻又買不到!美國農場主披露食品產業鏈問題
    據美國媒體4月24日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農業和食品供應鏈出現眾多問題,美國人一方面在超市買不到牛奶、麵包、雞肉、牛肉等食品,而另一方面,產地的牛奶被大量傾倒,牛和雞等被大批安樂死。面對這種境況,美國農場主接受採訪時道出其中原因,而人們也開始關注美國處理糧食生產和分配方式上的問題。斯科特·布魯博是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民聯盟主席,斯科特一家住在布拉堡安格斯牧場,養牛是他們的主要產業,同時還會種植一些農作物,如小麥和大豆等。
  • 癱瘓的美國農業產業鏈?大量生豬安樂死,牛奶倒入下水道
    由於疫情的影響,美國大量的生豬被直接安樂死,牛奶被倒入下水道,養雞場也對產蛋雞進行安樂死。上個世紀倒牛奶場景重演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中,股市暴跌,失業率暴漲,整個市場需求極速下降,各種產品極速滯銷。
  • 美國歷史再現:奶農倒牛奶、土豆免費送?
    當然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近期疫情的飛速蔓延,美國不斷發生奶農傾倒牛奶、農場主免費發土豆,這一幕真的是似曾相識——中學歷史課本,今天我們就好好說下美國的農場主。二、 疫情進一步打擊了美國農業18-19年,兩年間美國農民不斷失去大客戶,導致大量美國農產品滯銷,兩年間共有1093個美國農場破產,而美國聯邦在此期間正是提供了總價值28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計劃,顯然,並沒有避免美國農場的破產。
  • 大蕭條時期的「倒牛奶事件」,為什麼不免費發給窮人喝?
    後來深入了解,才知道農場主的牛奶、糧食和牲畜,因為價格暴跌只能這樣處理,他們也根本沒有能力把這些運到城裡分給窮人——成本太高了。於是,我和其他人一樣,產生了第二個疑問:既然城裡的中產階級飢腸轆轆,甚至露宿街頭,為什麼不帶著家人去農村,就算是為農場主工作,換點本該扔掉的糧食也行啊!
  • 疫情致農產品滯銷,美國農民忍痛割愛
    據雅虎新聞網4月13日報導,疫情期間,因農產品滯銷,美國的廣大農民只能傾倒他們辛辛苦苦種植和養殖出來的農產品,於是美國各地上演了倒牛奶、毀雞蛋、碾蔬菜等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場景。威斯康星州和俄亥俄州的農民向潟湖和糞坑傾倒了成千上萬加侖(1加侖≈3.7升)的新鮮牛奶。
  • 了解完這五個問題,美國奶場倒掉牛奶也不送給窮人,你將徹底理解
    原新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數十萬加侖的牛奶"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窮人?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其實、這個新聞大家在上初中時可能就聽過類似的版本,"大蕭條時期奶農們大規模把鮮奶倒掉,把河水染成了乳白色。"什麼?你忘了,好的,上圖!
  • 美國牛奶過剩,每天倒掉1000萬升,為什麼不能派給窮人
    牛奶賣不出去,只好白白地倒掉。美國這樣浪費掉的牛奶,每天有300萬加侖,折合1000萬升。記者採訪了解到:奶農倒掉牛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維護價格」。牛奶的收購企業,消耗量只有那麼大,早就飽和了;如果不倒掉牛奶,大家勢必會爭相降價,導致惡性競爭。
  • 美國的農場主,230萬人養活一個國家,年收入幾十萬卻負債纍纍
    但是很多小夥伴提到美國農場主,許多中國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富裕、自由、機械化、幸福,似乎連在紐約的高級白領生活,都要比農場差一點。甚至有些人們仍然認為美國農場主是世界上掙錢最多,生活最幸福的一種職業,所以不少中國遊客到美國旅行,都想去農場看看事實究竟是否如此。
  • 歷史課本劇情重現,為何美國十萬加侖牛奶倒下水道,不去分發呢?
    中學歷史課本劇情重現,為何美國十萬加侖牛奶倒下水道,而不去分發呢?記得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學到過經濟危機導致的經濟大蕭條,西方國家的奶農將數十萬噸牛奶倒進下水道,很多人下崗,沒有錢買吃的,導致餓死。那時候上課我就會想,為什麼不把牛奶給那些快餓死的人,而選擇將其倒入下水道呢?期間我也看過很多果農將水果扔掉,養雞場將活雞掩埋等等,我一直都沒去刨根問底,今天這個劇情又在上演,我再次想起了那個問題,並且我也找到了答案……(一)過剩為什麼就不能停止生產呢?
  • 萬惡的資本家為何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分給窮人?
    故事說的是,在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美國農場裡的牛奶滯銷,萬惡的資本家把賣不出去的牛奶統統倒進了大海,而遍地失業的窮人則嗷嗷待哺,衣食無著,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資本家把牛奶倒掉。每當想起這個故事,人們就會對萬惡的資本家恨的咬牙切齒。那麼資本家為什麼那麼麻木不仁,為何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意分給窮人喝?首先必須承認牛奶是資本家個人所有,怎麼處理是資本家個人的事。
  • 西紅柿在美國滯銷,除了餵牛還能做什麼?
    面對大量滯銷的西紅柿,農民們不得不將其捐給食品銀行(Food Bank)等救援機構,但很多時候這些機構收到的數量甚至超過他們的承受範圍。食品銀行主要為生活困難群體提供食物。世界上第一個食品銀行是1967年在美國成立的聖瑪麗食品銀行,目前全球食品銀行網絡下屬機構分布在全球30多個國家。
  • 一天倒370加侖牛奶!僅半年580家農場或將破產,美國大蕭條再現?
    上半年以來,除了豬肉的價格不斷翻漲,其他吃食例如:蔬菜以及水果都出現了跌價以及滯銷的問題。如今國內的形勢已經好轉,各行各業都慢慢在時間中得到了恢復;但在國外的疫情卻還是不容樂觀。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一天要倒掉370加侖牛奶,而在短短6個月中,就有580家農場申請破產。
  • 貿易戰中,聽美國農場主訴苦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邢曉婧 丁雨晴】當中美仍在就經貿問題進行談判時,美方卻逕自宣布從10日起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這一「極限施壓」做法不僅引發全球譁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爭議。連日來,美國不斷有經濟界人士和行業組織表達不滿,反對將關稅作為談判策略。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
    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很多人的這個思維理念來自於我國的中學教科書曾經論述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當時舉了一個經濟危機中的例子——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喝。現實確實如此嗎?
  • 中國遊客羨慕的美國農場主:230萬人養活一個國家,卻負債纍纍
    提到美國農場主,相信許多中國人的第一印象是:富裕、自由、機械化、幸福,似乎連在紐約投行的高級白領生活,都要比農場主次一些。直至今天人們仍然認為美國農場主是世界上掙錢最多,生活最幸福的一種職業,所以不少中國遊客到美國旅行,都很有興趣去農場看看。
  • 當前全國農產品滯銷情況總體分析
    近日農產品滯銷報導增加較快,政府出臺了多種支持政策。本文內容一是分品類研究當前滯銷具體規模和表現;二是從不同區域農產品價格(指數),看當前農產品總體供需關係;三是政府目前出臺的中國政策措施;四是電商平臺發揮的作用;五是基於相關情況對滯銷情況做總體分析。一、具有代表性的滯銷新聞報導(一)產區蔬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