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學生寒假迎春作文大賽
來給徵文投票吧
從年初一到年初八(2月19日~2月26日),信息時報將刊載優秀徵文,各位讀者可對優秀徵文進行投票,票數最高的文章將獲得「最高人氣獎」。徵文獲獎者將獲得長隆親子門票等獎品。
投票方式
關注「信息時報教育升學寶」(xxsbsxb)發送消息並註明文章編號,如要投001號徵文,則發送「徵文投票001」。獲獎名單以及獎品領取方式將在信息時報以及上述微信號公布。
諮詢電話020-34323111 (因版面有限,文章均有刪節)
徵文,則發送「徵文投票001」。獲獎名單以及獎品領取方式將在信息時報以及上述微信號公布。
諮詢電話020-343231
001號 羊城五仙重返故地看新春
作者:荔灣區合興苑小學四年(1)班陳紫藍
羊城廣州曾經流傳著動人的「五羊傳說」。話說當年五位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一直保佑著廣州風調雨順。眨眼間闊別已數千年,仙人對五色仙羊甚是想念。羊年即將到來之際,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腳踏五朵彩色祥雲來到羊城上空。他們興致盎然,化身成五位平民重遊故地,探訪五隻仙羊。
他們首先來到了西湖路中心花市。這裡人山人海,人們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五位仙人好奇地擠了進去,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繽紛,爭芳鬥豔的花海,有嬌豔欲滴的蝴蝶蘭,有沁人心脾的水仙花,有亭亭玉立的桃花……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掛畫、對聯、各式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工藝品更讓五位仙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真沒想到啊,當年遍地荒蕪的廣州變化翻天覆地,繁花奔入各家各戶,竟把春天引進家門。」
走進廣百年貨一條街,過年的應節食品一應俱全。「你們看,過年食物也有意頭,馬蹄糕、九層糕、諧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長大、步步高(糕)升。」一位仙人激動地說。「我也發現,廣州酒家、陶陶居這些老字號酒樓,過年菜式特別有講究,取『菜』與『財』的諧音,如吃生菜,是寓意招財進寶……」另一位仙人也迫不及待地說道。
循著五仙觀,穿過一條條川流不息的馬路,欣賞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建築,仙人們終於在城市的綠洲——越秀公園發現他們的仙羊。「仙羊啊,你是吉祥的象徵,你們當年留在這裡,自此廣州城五穀豐登,人民開拓進取,生活富庶,你給廣州帶來了幸福!」五位仙人難掩內心激動,大筆一揮,在五羊塑像下的石塊寫上「福澤花城」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002號
喜氣洋洋迎新年
作者:天河區五一小學六年(1)班陳錦希 指導老師:劉傑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喜氣洋洋的歌聲從張燈結彩的商店中傳出,向人們傳遞著一個信息——新年到來了。
歌詞若是一封時間老人的信,那麼歌聲便是時間老人的信使,他正告訴大家新年快到了,趕快做好準備迎接它吧!
夜,整條街明如火龍——那是賣彩燈和燈籠的小販們的傑作,一串串電動的塑料仿真鞭炮掛在架子上,閃著紅燈,發出劈哩啪啦的聲響,個別高級的還唱著喜慶的歌兒,熱烈地祝福千家萬戶。彩燈閃得正歡,他們爬滿了小販的架子,調皮地眨著眼睛,彩燈們也怕羞,不願赤條條地攀在架上給人看,它們穿上了繽紛的彩衣,還掛上了一些豐滿的小果子,小果子向人們招手,與他們一道喜氣洋洋迎新年。
生意最好的屬賣對聯的攤檔了。
「馬蹄踴躍馳千裡,羊角扶搖上九霄;馬尾松青凝瑞雪,羊毫筆墨舞春風……」句句妙語,字字珠璣。顧客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了。
晝,街道被歌聲喚醒,仍像夜一般小販小攤擠滿了大街。但不是賣燈火對聯了,而是成片的年橘樹,成片的年花,成片的多寶架上擺著的瓷器。
孩子們更喜歡去賣年花的攤子上,那兒的花色彩繽紛,桃紅、橘黃、鵝紫、靈白……姿態萬千,簇擁的、零星的、半倚的、彎曲的……寓意也各不相同:富貴籽增添幸福;發財樹招財進寶……
各個小區的陽臺上又是一番新氣象了:掛滿的不是電動鞭炮,不是彩燈,更不是燈籠、對聯了,而是成排的臘肉、一隻只的臘鴨!它們是用白酒和各種滷料調了幾勺白糖醃製過,然後掛在陽臺上曬的。這些臘肉臘鴨們將會登上切肉板,在分身之後蹦跳入鍋,怎麼炒都是味入三分,擺上桌子鮮亮飄香,預示著來年人畜興旺。
003號 我給我家寫春聯
作者:增城市新塘鎮瑤田小學六年(2)班黃欣然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又要過年了!讀到這首詩,我的腦子靈光一閃:既然我學了書法,何不嘗試著去寫副對聯呢?把自己寫的對聯貼在門上,那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啊!
心動不如行動,迫不及待的我馬上飛奔下樓,買回寫對聯的紅紙。我們一家三口也開始忙活了起來:媽媽幫我倒墨水拿毛筆;我在上網搜索對聯的內容;連一向不愛湊熱鬧的爸爸,也主動幫我裁紅紙。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我就要「閃亮登場」了。
可是問題來了,我為兩副對聯的內容糾結了:一副是「馴馬騰飛千裡路,牧羊更上一重峰」;還有一副是「馬馱碩果歸山去,羊踏青坪報喜來」。到底哪個好呢?我想在馬上到來的羊年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希望爸爸媽媽在工作上更上一層樓,心裡便打定了主意。
到我上場了!我左手扶著紅紙,右手捏著毛筆,自我感覺還有些大師的風範!為免寫錯,我還是在舊報紙上練了一遍。可到了真正要寫的時候卻有些緊張。張開的左手微微握起,捏著毛筆的右手滲出了些汗。果然,當我寫到第二個字時,就不小心寫多了一個點,第一次寫對聯的我有些懊惱。
「沒關係啦,剛剛寫是有些生疏的,不過你會越寫越好的!」爸爸一邊笑著一邊幫我鋪上紅紙。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等到第二次寫時一氣呵成。媽媽望著這副對聯,欣慰地笑了,說:「看來你沒把書法老師教給你的知識給還回去!」
我望著自己第一次寫出來的對聯,暗暗祈禱:「馴馬騰飛千裡路,牧羊更上一重峰」,希望這副對聯能給我們帶來一個喜氣洋洋的羊年!
004號 第一次做年糕
作者:荔灣區沙面小學六年(2)班許兆寬
春節快到了!想到又能逗利是,又能盡情地玩耍、吃糖,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爸爸瞪了我一眼:「整天就想著玩,這麼大了,也不做點正經事。要不,今晚你先讓媽媽教你做年糕,過年時,你再給全家做。」「好啊!」我舔舔嘴唇,興奮地點了點頭。
我們到市場買了半斤馬蹄粉和六兩紅片糖。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了美食之旅。首先,我往鍋裡倒了滿滿的兩碗水,將糖煮到融化。接著,拿出第二個鍋,裝上兩碗半水,把半斤馬蹄粉倒了進去。當我興奮地拿勺子用力攪拌時,媽媽馬上制止了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順時針慢慢攪拌,做出來的年糕口感最棒!」我似懂非懂地按照媽媽的要求攪拌。
馬蹄粉融化了,潔白無瑕,就像牛奶一般。此時,糖水已是一片金黃,令人垂涎欲滴!我先將半碗馬蹄粉漿倒進糖水中,把火調小,繼續用勺子攪拌了一會兒,然後關火,把剩下的馬蹄粉水也倒進去攪拌均勻,成為半鍋糖糕漿。
終於開始蒸糕了。我準備把糖糕漿倒進大盤時,媽媽連忙提醒:「如果盤不抹點油,蒸出來的年糕就粘底了哦。」我燒開半鍋水,把一盤蒸糕放進去蒸45分鐘。時間一到,我迫不及待地衝進廚房。金黃透亮的年糕,散發出香噴噴的味道。
我切出三塊,媽媽嘗了一口:「嗯,不錯,果真是色香味俱全!」爸爸摸著我的頭:「年糕年糕,我兒子也長高嘍。」全家人一邊品嘗我親手做的年糕,一邊互相祝福著「團團圓圓,年年高」!
每家的年不一樣 我說年就是團圓
在小朋友的眼中,春節有「年」獸的神秘傳說,有煙花匯演鞭炮聲聲,有春晚倒數守更待歲,還有聆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新年趣事……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眼裡的「年」是什麼,又有什麼樣的風俗。
005號羊年——一個特別的春節
作者:番禺區東湖洲小學104班李家揚
2015年是羊年,真是太巧了:我的乳名叫揚揚,出生在羊城,今年又
回內蒙古跟屬羊的姥爺過年……
從小到大我在兩個地方過過春節,一個是廣州,一個是老家廣西海邊
。我問媽媽:「我到底是哪裡人啊?」媽媽說我是新廣州人,因為我在
廣州出生,爸爸媽媽把青春獻給了廣州,我幾乎沒離開過廣州。
在廣州過年很安靜,因為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然後就是去老城區玩
,去東濠湧去觀看民俗表演,去上下九吃特色小吃,去買雞仔餅,和朋
友們去動物園……有一年春節,我們全家去大夫山公園划船!我還戴了
一頂紅帽子。正當我們一家人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跑來一
只蜜蜂,可能是因為我戴的帽子太像一朵花兒了,所以蜜蜂一下子就蟄
到我脖子了,哎呀,好疼啊!
在廣西過春節和在廣州不一樣。正月初一奶奶家要吃素,不能吃肉只
能吃湯圓,說這樣做是尊敬老祖宗。今年,我們一家要去內蒙古過春節了!我媽說她好想回去陪她父母過春節啊!我也很想去啊,因為我想打雪仗、堆雪人!我姥爺是屬羊的,今年是他的本命年,媽媽給他準備了紅毛衣。北方過春節要吃餃子,據說裡面會放硬幣,如果誰吃到了就說明誰今年的運氣好!哈哈,餃子,我們要回來了!
006號 爸媽把我帶回上世紀的新年
作者:荔灣區蘆荻西小學五年3班黃靖媛 指導老師:羅欣
今年是羊年,我不禁對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樣過年的好奇
起來,會跟我們現在有什麼不同呢?這天晚上我就對他們進行了「採訪
」。
我的外公,一個地道的上海人。他說:「以前在上海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紅燒獅子頭。」我一聽嚇了一跳,外公解釋說:「紅燒獅子頭是把豬肉剁碎捏成饅頭大小,放到油裡炸再紅燒,一定要做四個,代表著福、祿、壽、喜,所以也叫四喜丸子……」饞得我真是「口水直下三千尺」啊!
外婆說,新年前的幾天大家會聚在一起包油角、炸煎堆,油角要包得
鼓鼓的,煎堆要包得圓圓的,外婆還說了句俗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
爸爸說,他小時候回家鄉過年時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在田邊放爆竹,
有一次他甚至把爆竹插在牛糞裡,爆竹爆的時候牛糞也把他噴了一身,
回家時被太婆打了一頓……
媽媽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夜。那天很晚才能睡,因為一到十二點,家
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放鞭炮。她和小姨會一起捂著耳朵,看著門外飄過
的白煙。在爆竹聲慢慢退去的時候,她們會異口同聲地對外公外婆說句
:恭喜發財,利是拿來!
看著他們微笑地回憶,仿佛把我帶回到上世紀的新年,和他們一起吃
年夜飯,在這個羊年來臨之際的夜晚,我更了解了春節的意義,那就是
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007號 除夕夜的煙花匯演
作者:天河區長湴小學四(3)班鄭詩恩
我老家過年的時候,有好多應節景觀,但我最愛的是煙花匯演。
除夕夜豐盛的年夜飯後,我們直奔煙花匯演的觀賞點。那裡早已人山
人海,人們抬頭看著天空,等待驚喜。
突然,天空中「砰」的一聲,把大家嚇了一跳。過了一會,煙花像約
好了時間,接二連三地蹦了出來。
最初是普通的、純色的煙花,接著出來一些雜色的的煙花,很多人拿
著手機狂拍相片,煙花把那些手機和人們的臉一會兒染成黃色,一會兒
染成綠色,一會兒染成紅色,一會兒染成藍色……
霎時,滿天絢爛的煙花瞬間安靜下來。這時,「嗖—嗖—嗖——」的
聲音讓我急忙向天空望去——不正是我最愛的滿天星嘛!它猶如火箭直
衝上天,然後從天上飄散、滑落下來,好像滿天落葉,又好像金黃色的
雪。
滿天星撒完後,煙花像魔術師,變出圖案了,時而笑臉,時而蝴蝶,
時而愛心,時而麥穗……真讓人應接不睱。
最後是一朵朵巨大的金黃色的菊花,照亮了半邊天,就像太陽即將升
起,光芒萬丈……
008號 開心過羊年
作者:廣州市協和小學五年二班詹翌 指導老師:陳豔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
牲畜傷害人命。村民紛紛上山躲避,獨有一乞討老人留下。老人門貼大
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院內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就把「年」嚇跑
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
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
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雖然在廣州不能放爆竹,但是在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會放煙花爆竹
,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是一片紅,寓意著一年紅紅火火。今
年爸爸與爺爺、叔叔約好一起回老家過年。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情景
,一幕幕又呈現在眼前:清清的河水邊,一片早已收割完的稻田是小孩
子們娛樂的天地,白天大人忙著做年糕和豐盛的菜餚,我們呼朋引伴地
在空曠的禾田裡盡情遊玩,老鷹捉小雞、搶電臺、木頭人是我們最愛的
遊戲。每年的除夕,墟市最熱鬧啦。五顏六色的花,還有很多各種各樣
的小飾品,讓我目不暇接。
我們一家人是春晚的「鐵粉」。倒計時的時候,我們會一起數「3、2
、1」,可開心了!倒計時完,爸爸媽媽會給我們壓歲錢。今年回老家
過年肯定也不例外!
009號 大年初一,拜觀音嘍!
作者:番禺區東城小學五年2班 謝芷申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都會一大早就起床,到蓮花山拜觀
音祈福。
蓮花山到處張燈結彩,呈現一派喜慶吉祥的氣氛。山路兩旁總是擺設
著迎合春節主題的玩偶,很是應景。來遊玩的人們身穿節日盛裝,臉帶
笑容,見面就道一聲「恭喜恭喜」。
蓮花山的望海觀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只見她高高矗
立,腳踏金色寶蓮臺,金碧輝煌。左手持玉淨瓶,右掌微曲,立於胸前
,衣角微動,莊嚴而又慈祥地俯瞰著浩瀚的獅子洋,望著珠三角大地,
仿佛在祝願這方土地風調雨順,百姓生活富足安泰。在香霧繚繞的望海
觀音聖像前,人們擺上祭品,點起香燭,虔誠地跪拜。我也不例外,希
望自己新的一年學業進步,身體健康。
觀音聖像的背後,有一棵大樹,樹上掛滿了紅布條。這是一棵願望樹
,只要在紅布條上寫下願望,再拋到樹上,願望就能實現。我總是一筆
一划、認認真真地寫下新年願望,然後鼓足勁用力向上一拋,讓綁著銅
錢的紅布條掛到樹杈上,許願就成功了。據說拋得越高,願望就越能實
現哦!
最後,爸爸媽媽還會給我買一個風車。風車,代表著如意吉祥,那我
就祝願各位羊年行大運啦!
我的年味是油角、米餅和煎堆
食在廣州。年糕、蛋散、油角、煎堆、米餅……傳統賀年食品裡,洋
溢著濃鬱的廣府年味。近年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選擇的多樣,賀年食品
已漸行漸遠。難得的是,「00後」的孩子們又重拾這一傳統,他們向媽
媽學習製作這些地道的舌尖美食,傳遞地方風俗,重溫長輩們的往昔,
享受一家動手的親子之樂。
010號 讓新年充滿「年味兒」
作者:白雲區人和鎮第三小學六(1)班梁正妍 指導老師:黃瑞蓮
每到過年,我們廣州人總要準備一些食品來迎新:油角、糖環、蛋散
等。
「炸油角「是廣東傳統賀年點心,因為它的形狀像「荷包」,取其錢
包鼓鼓的好兆頭,是必備的賀年食品。這個星期六,媽媽便在家教我做
油角。
媽媽先把雞蛋打進麵粉裡,揉了一會兒,麵粉就與雞蛋聚成了一塊大
麵團。接著,媽媽捏出一塊小麵團,用擀麵仗擀出一張厚度適中的大面
餅。媽媽又將麵餅用玻璃杯壓出一塊塊圓形的麵皮。這樣,包油角的皮
就做好了。
媽媽麻利地拿起一塊麵皮,放了滿滿一勺餡到中間,然後把皮對摺過
來,開始鎖邊。包好的油角挺著個「大肚子」,麻花似的邊就像小辮子
,正笑嘻嘻地看著我。
我也迫不及待地開始包。可我要不就把餡漏了出來,要麼就鎖不好邊
。我看著這一堆醜八怪,不禁垂頭喪氣。媽媽鼓勵我:「凡事開頭難,
你不要著急,總能包好的。」媽媽說得對!我開始重新嘗試。我儘量地
將油角的邊捏薄,然後沿邊一路輕輕捏成麻繩狀。啊!這隻油角終於不
再是醜八怪了!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油鍋裡的油翻騰著,一股炸油角的芳香撲面而來。媽媽把它們裝在盆
子裡。小油角還在「嗞嗞嗞」地冒泡呢,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隻,真是
又香又酥又脆!頓時,整個屋子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兒了。
011號 打米餅
作者:增城市永寧街九如小學
六(1)班張靜
「凼凼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叫我睇龍船……」每逢聽
到這首歌,我就想起媽媽講的她小時候過年的故事。
媽媽在農村長大,每逢年二十七、二十八,每家每戶都開始籌備過
年。準備過年的食品是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最令媽媽難忘的挨家挨戶打米餅。媽媽說,那時村裡附近幾條巷子的人家,好像排好日期一樣,今晚我家,明晚他家……打米餅的人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沒打米餅或已經打完米餅家的孩子叫到一起來,大人和粉,小孩打餅。最後,主人家都會給被叫來的小孩一個米餅團。小孩都吃得特別甜,大概是自己勞動換來的吧。
羊年就要來臨。我吵著媽媽要她教我打米餅。媽媽經不起我的「苦苦
哀求」,終於答應了。
首先,先將米炒熟,然後把米打成粉,將糖片熔成糖漿,把米粉和糖
漿按比例攪合在一起,接著把攪合的米粉按到米餅的模具裡,用木錘子
打米餅,打實以後,將模具裡的米餅敲出來,拿到微波爐烘乾,就完成
了。
我把做好的米餅分給了弟弟妹妹,「哇,好好吃啊,我要多吃幾塊,
」看著弟弟妹妹吃得這麼甜密,我的心裡甜滋滋,對自己說了聲:「我
成功了!」
雖然學會了打米餅,但我更嚮往媽媽小時候那時的打米餅光景,嚮往
鄰裡間的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012號 油麵團 迎新年
作者:番禺東湖洲小學402班李佳慧 輔導老師:黎杏容
油麵團,是家鄉一種小吃,家鄉話俗稱「黃炸」,象徵著黃金與收穫
。家鄉人民都會在年前做好,用最吉祥的寓意來迎接新年。
除夕那天,家裡的長輩就開始張羅起「黃炸」了。
爸爸的任務是和面,在糯米粉裡加入雞蛋、白糖、水等原料,為了使
黃炸更膨鬆,還會加適量的油渣,然後充分拌成糊狀就差不多了。在爸
爸和面的時候,爺爺已經燒起柴火,倒上大半鍋油,油燒開了,面也和
好了。大伯拿起勺子舀半勺面放入油鍋,過了一會兒,麵團就浮到油麵
上來了,直到被炸成金黃色才可以出鍋。第一個金燦燦的「黃炸」出鍋
的時候,小孩子馬上歡呼雀躍著圍攏過去,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場面
讓大人們忍俊不禁。
不出半天,大伯就做好滿滿一籃「黃炸」了。橢圓狀的「黃炸」穿著
金燦燦的小裙子,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它。灶臺
邊上圍滿了大人小孩,大伙兒都狼吞虎咽地品嘗著這香氣襲人、鬆軟可
口的「黃炸」。爸爸邊吃邊說:「趕緊吃,待會兒冷了就不好吃了。」
說完又趕緊夾起一個往嘴裡塞,我想這不分明是為自己嘴饞找藉口嗎?
「黃炸」做完後,新年馬上就要到來了。我相信吃過如此美味的「黃
炸」,來年一定會更加美好。
013號 幸運餃子
作者:白雲區沙鳳小學五(3)班沈佳
今年過年,媽媽說:「我們來包幸運餃子,將5個硬幣分別包進5個餃
子裡,誰吃到了硬幣,就證明他(她)會在新的一年裡好運不斷。」
除夕夜,媽媽拌好肉後,就叫我們幾個一起包餃子。我拿出5個洗幹
淨的硬幣,將它們分別包進5個餃子裡面。桌子上的餃子形狀各異。我
包的餃子,有的肚子圓圓的,有的肚子扁扁的,還有的開口處留了條縫
。再看看爸爸包的餃子,歪歪扭扭的,比我的餃子還醜。可媽媽和姐姐
包的可漂亮了,一個個飽滿的餃子整整齊齊地坐在盤子裡,像一位位英
武的大肚子將軍。餃子下鍋後,過了一會了,鍋裡飄出一陣陣香味。
吃著吃著,姐姐捂著牙叫了一聲:「哎呀!」說完便吐出一枚硬幣來
。姐姐今年肯定財運不斷。正想著,我也從嘴裡吐出一枚硬幣來。哈!
我今年也會財運不斷。只見弟弟吃了3碗餃子,但是一個幸運餃子也沒
吃到,急得跳了起來。爸爸吃到一個硬幣不出聲,悄悄地把那個硬幣塞
進了一個破了的餃子裡,並示意讓弟弟吃下去。弟弟一口咬下去後,興
奮的大叫起來:「我也吃到幸運餃子啦!」 過了一會了,爸爸又吃到
一個硬幣,媽媽也終於吃到了一個幸運餃子。哈,全家都吃到了幸運餃
子!
過年就是這樣隆重,我們的民族風俗永遠也不會改變!
014號 喜氣洋洋做煎堆
作者:番禺區市橋草河小學四年(2)班黃曉彤 指導老師:凌華英
除夕夜,我們準備吃完晚飯就馬上做煎堆。煎堆剛做好時熱乎乎的,
好吃極了!
晚飯後,奶奶把番薯倒進鍋裡煮熟,先是剝掉皮,然後把糯米粉和番
薯攪在一起,調好了番薯糯米粉。
我把番薯糯米粉做成一個個小小的、圓圓的番薯煎堆。先是拿起一些
番薯糯米粉,再把它們捏一捏成了圓形就OK了。我還做了一些小動物呢
,有小兔、小狗和小貓呢。做了一會兒,我就想捉弄一下爸爸吧!「爸
爸,您的臉有點髒,我幫您擦一下。」爸爸似乎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但
還是被我玩了一把。我把我的手弄滿番薯糯米粉,再摸了一下爸爸的臉
,爸爸馬上變成一個大花貓。可能是鍋裡煎堆的香味吸引了弟弟,我立
刻把那些番薯糯米粉抹在弟弟的臉上,弟弟無奈地嬉笑著,我趁機拿起
照相機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我又把目標投向奶奶笑嘻嘻
地說:「奶奶,麻煩您轉過來一下,順便請閉上眼睛,好嗎?」奶奶一
轉身,我趁她不注意把番薯糯米粉的手迎上去。這時,弟弟拿著一些番
薯糯米粉過來反攻我,我還不知道呢!於是大家便哈哈大笑,都說家裡
出了一群小花貓和小花狗。頓時,屋裡的笑聲和煎堆的香味交織在一起
。
你家鄉下點過年?
各處鄉村各處例。廣州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番禺的舞獅
、南沙的麒麟舞、花都的投花燈、增城的「做會」……居住在城區的老
廣,也許可從郊縣孩子們的筆墨中,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感受濃鬱
的年味,還有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其樂融融。
015號 番禺大年初一舞獅子
作者:番禺區新橋小學五年(1)班黃遠勝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新年有許多祝福習俗,我最喜歡的是舞獅
子。
每年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吃完齋,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會走出家門到
廣場觀看舞獅子。廣場上鞭炮聲、鑼鼓聲不絕於耳,直到人們把廣場圍
得水洩不通時,獅子上場了。
「咚,咚,咚。」隨著鼓手敲響那面一米高的大鼓,兩隻披紅掛彩的
紅獅子出場。舞獅子是兩個人配合來表演的,前面的舉著獅頭,後面的
則要彎著腰,緊抱著前面的同伴。獅子十分逼真:張著大嘴,眼睛一眨
一眨地,特別有神採。隨著鼓點,獅子有時搖搖頭,有時跳來跳去;時
而站起,時而趴下,頭不停搖動,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搖一擺;鑼
鼓聲又快又大時,獅子更活龍活現,贏得人們熱烈的掌聲。
到精彩的「採青」時刻。採青是用一條紅繩,把生菜、桔子和一個大
紅包綁在一起,從一個腳手架上放下來,舞獅的人要用凳子疊起來,邊
舞邊爬上去,在舞獅過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見獅子在「青」面前舞
動,突然一躍而起,將「青」一口吃掉,到最後,吃掉生菜後將它咬碎
,灑向周圍。我問爸爸這是什麼意思,爸爸說:「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財
、大吉的意思,灑向周圍就是將這些願望送給大家。」
舞獅表演就在高潮中結束了,我也知道了舞獅的含義:國泰民安,吉
祥如意!
016號 南沙麒麟舞動賀羊年
作者:番禺區石崗小學401班劉茵儀 指導老師:曾婉居
每年春節,我都隨爸爸媽媽回鄉下爺爺家過年。爺爺家在南沙區黃閣
鎮大井村,以農耕為特色,過年有著濃濃的風俗特色。
其中最有趣的是黃閣麒麟舞。麒麟舞有樂師、舞者,有專門樂器伴奏
,有特定的舞蹈步法,而我的爺爺是麒麟舞樂師中的鑔手。麒麟舞是一
種民間舞蹈。「麒麟」的造型是根據古代傳說中麒麟的樣子——龍頭、
獅身、鹿角、羊頭、牛尾的仁獸形象做成的。舞動時是一頭麒麟獨舞,
由兩個舞者分別舞動頭、尾,按麒麟舞特定的「出洞、繞頭、耍尾、尋
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書、遊花園、回洞」等藝術
套路和技藝舞動,充滿喜慶氣氛和濃厚的粵味,並以節奏起伏的鑼鼓吹
打樂伴奏來展現麒麟舞形象、生動、活潑的特色。
大年初一,麒麟舞隊就會在黃閣四大村道出演巡遊,家家戶戶都站在
道路兩旁。靈活的舞蹈,表現了勞動人民對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幸福
生活的願望和嚮往。我們小孩子就跟著麒麟隊,穿街過巷,共享歡樂。
017號 花都投個花燈旺丁旺財
作者:花都區新華棠澍小學四(8)班張宇軒
我想給大家介紹花都區炭步鎮特有的一個習俗——投花燈!
這個活動中是以「燈「喻」丁「,投」燈「得」丁「的寓意,炭步鎮
很多村子都會舉辦這個活動,時間一般是在正月十五前後。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投燈會在水口村,水口村投花燈始於清朝初期,以前叫「燈籠會
」,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村民們給這些漂亮的燈籠起了富有寓意的名字,例如主帥勝燈、寶蓮
燈、福祿壽全燈、一路發燈等,表達了村民們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
順,平安健康!水口村燈會規模非常大,除了本村村民和鎮上村民,還
有很多南海、三水、清遠等周邊地區的「老闆」過來投花燈,以獲得一
年的「好意頭」和「好運氣」。
投燈活動開始,主持人一般都是村裡經驗豐富的老人,他們會對每一
盞明燈以唱頌的方式讚美一番,參與投燈的群眾紛紛舉手出價競投,
6888、11888、38888……叫價聲始起彼落。投得燈籠後,村民不能直接
帶回家,燈籠需要在醒獅的帶領下「遊花燈」,再請專車送到主人手中
。而投燈的善款,都會用在下屆的投燈活動以及村裡的公益建設上。
018號 增城家鄉的春節
作者:增城市富鵬小學五(1)班王智聰
我的家鄉在增城正果。春節在臘月下旬就開始了,人們大量購買年貨
,除夕家家吃團圓飯,不同的是我們的菜主要是鵝、雞。鵝是提前半年
養的,叫年鵝。
最能代表家鄉春節習俗的恐怕是「做會」了。「做會」究竟形成於何
時已很難考證,但形成原因可確定是由出嫁女發起的:某村幾個出嫁女
回娘家時不期而遇,說起多年難得見上一面,都很傷感,於是相約在每
年的某一天一起回娘家,大家就可以見面了。這種做法後來被效仿,而
且越來越隆重,最終形成了「做會」。「做會」的時間各村不同,但基
本集中在春節期間。做會那一天,所有的親戚都會來,人來得越多越好
,即使是不相識的人,來到門口主人也會熱情邀請入席。客人可以不帶
任何「手信」,酒足飯飽走的時候,主人還要送上一袋自己做的「艾團
」,客人不能不要,否則主人會不高興的。做會的菜式以前有一定的講
究,一般要有九大碗,包括雞、鵝、魚、燒肉、魚丸、肉丸、冬菇、腐
竹、珍絲之類。
019號 廣州炸煎堆趣事
作者:協和小學二年四班楊津昔 指導教師:郭儉瑩
過年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炸煎堆,黃澄澄的煎堆像個大胖小子。小時
候聽老人說「煎堆轆轆,金銀滿屋」, 意思就是吃煎堆能為家裡人帶
來財氣,炸煎堆是過年時家家戶戶必吃的賀年點心。
媽媽教我做的是我最喜歡吃的紅豆煎堆。準備的材料整整齊齊擺了一
桌,有糯米粉、紅豆、糖、水和油。先做的是糯米皮和紅豆餡,媽媽把
糯米粉燙熟,加入生粉讓我搓呀搓,然後加入油、糖等繼續搓,搓成
放在一邊;把泡過水的紅豆放到鍋裡蒸好,加入糖後讓我攪拌均勻。
媽媽教我把紅豆餡包入糯米皮中,搓成圓球狀,然後在圓球上滾上一
層芝麻,哈哈,就成了平時看到的「大胖小子」了!接下來是我最害怕
又最期待的煎炸了。媽媽怕我燙傷,先給我穿上防油濺的衣服和袖套,
我偷偷跑出去照了照鏡子,再有一頂帽子就是個小廚師了!等我跑回廚
房,油已經開始冒煙了,我第一次嘗試把煎堆放入油鍋裡,結果「吱」
地一聲立刻就濺起一串油花,嚇得我扔下勺子就跑開了。媽媽喊了半天
我才敢回去,看到油鍋裡已經放了好多煎堆,我鼓起勇氣把剩下的煎堆
都下完了。媽媽把火調小,不一會就出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煎堆
一個一個地從鍋裡浮起來了!好像潛完水躺在海面上漂浮一樣,而且,
白胖胖的身體也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我們把披著新衣服的胖小子撈起來
,煎堆就做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