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在中國書法史上,歷來以行書為貴。
南宋姜夔《續書譜·行書》曰:「嘗夷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書不同。大率變真,以便於揮運而已。草出於章,『行出於真,雖曰行書,各有定體,縱復晉代諸賢,亦苦不相遠。』《蘭亭序》及右軍諸帖第一,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大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稼纖間出,血脈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態備具,真有真之態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習,可以兼通。」
行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獨特而又傑出的地位,歷代著名的書法大師不論擅長何種字體,形成何種獨特的書風。在此過程中往往都離不開行書的臨摹。
行書書法作品佔據了書畫市場的半壁江山,這不僅僅是歷代書法家在書寫的過程中經常使用該字體,更是因為其相較於其他字體有著更加廣泛的接納度與群眾基礎。
今天我們我們就將歷代大師的行書作品匯聚在一起做成一個合集,想要學習行書的朋友可以收藏起來做臨本哦!
名稱:書法 374-04作者:馬一浮(1883-1967)規格:121*30
外徑:210*50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款識:頌清先生屬書,蠲叟鈐印:馬浮之印(白)、畢竟空舍(朱) 賞析:
馬- -浮(1883- 1967),單名浮,字- -浮,號湛甕。晚號蠲叟、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人,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書具優,天資聰穎,過目成誦,鄉人呼為神童。16歲參加紹興縣考、院考,均中頭魁。1903 年赴美國留學,歸國後與謝無量、馬君武創辦《二十世紀翻譯世界》。民國時期,因不滿於時政而又無力匡扶,杜門治學,不問世事,與弘一、蘇曼殊友善。抗戰時期,人蜀居樂山,創辦並支持復興書院,刻講義經疏數十種。建國初,任浙江文史館館長、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全國政協委員。
馬-浮一生廣博精深。早年治禪宗及陸王之學,晚主程朱,通曉英、德、日、法、西班牙、拉丁等語育研究了大量西方哲學、文學著作。著述極富,包羅萬象,已經出版的有《泰和會語》、《闢冠集》、《蠲戲齋詩集編年集》等,迄今為止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馬氏著作被後人整理編輯為《馬- -浮集》。詩學造詣也不凡,古體人漢魏,律詩宗杜甫,與謝無量齊名,二人酬唱尤密。通畫理,擅篆刻;書作常用之印,均為自刻,有印譜行世。而尤為眾人矚目的是他精妙的書藝,其書融碑帖於-一爐,高古清雅,秀逸俊邁,流露出醇厚的書卷氣息。陸維釗談起馬-浮即肅然動容,說馬老字「格調高梗」,現代中格調最高者無過馬一浮,馬一浮書法書卷氣天下第-一。
此書典雅秀美,老辣雄強,在章法、用筆、用墨上匠心獨運,營造出鮮明獨特的自家面貌。拉開了行距,留出較多的空白,給觀者以空靈清疏、意境深遠的感受。字字獨立,少作連帶,卻氣脈貫楊,大有行雲流水之妙。用筆凝練精到,沉著靈動,勁而不悍,矯而能和,縱而得斂,拙而彌巧。用墨變幻莫測,濃而不獨,淡而不輕,枯而不燥,潤而不濡,濃淡枯潤相宜。廣泛深入的取法、自然合理的運用、巧妙恰當的變化,既靜穆又生動。
名稱:行書毛主席詞《詠梅》 PM0000128-004作者:周韶華(b.1929)規格:68*38材質:紙本裝裱:單片
釋文: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款識:毛澤東《詠梅》詞,丁酉立春,周韶華書。鈐印:韶華(白)賞析:周韶華,(1929年-至今)原名周景治,筆名海嘯。齋號抱一廬。山東榮城人。195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文聯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美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工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所作筆墨雄健豪放,意境開闊,氣勢磅礴,自具風貌。周韶華突破了元明清文人畫的審美規範,從先秦和漢唐遺風裡找到民族傳統中博大深厚的精神因素,從原始美術和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並融入西方藝術的構成和表現手法,強化了畫面的空間和結構,在現代中國畫的語言轉換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書法研習《石門頌》《石門銘》等,受米芾影響尤深。擅長水墨山水畫及美術評論。亦擅水彩畫。文人書法是用筆墨方式來表現書法,周老的思路與書法界不同,將書法理解為畫面的形式。字如其畫,給予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
名稱:信札
作者:舒同
尺寸:25*20*2
材質:紙本 裝裱:單片
款識:舒同,八三年十二月於北京 欽印:舒同(朱)
賞析:
舒同,字文藻,又名宜祿,15歲參加學生運動,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9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南徵北戰,歷任黨和軍隊高級領導,同時他又是著名書法家。作為職業革命家,他的書法與中國革命緊密相連;作為書法家,他的名字又與廣為流傳的"舒體"書法藝術連在一起。
舒同是中國書法 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自幼喜愛書法,5歲學書,14歲即有鄉譽,被譽為「神童」、「東鄉才子」。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帖,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但師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變,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
其書法,寬博端莊,圓勁婉通,用筆老重,藏頭護尾,點劃潤厚通暢,別具風格,是現代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之一。「七分半」,可以說是舒體字的精華,既結體上楷、行、草、篆、隸五體各取一分,風格上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合稱「七分半」。「七分半」字體充分反映了舒體字的深厚基礎和面貌特徵。
其書風既有濃鬱的碑意又參有帖的風致,結體開張,用筆澀重大氣,字字皆高揚著一種催人奮發向上的時代感,深深打動觀賞者的心弦.
名稱:行書 140-1作者:徐悲鴻(1895-1953)規格:66*40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山深雲密天何極,泉石清幽樹木滋。儘是人間平坦路,只今惟見鳥高飛。款識:新城老兄,悲鴻。鈐印:徐悲鴻(朱)
鑑藏印:黃裳珍藏書畫之印(朱)賞析:徐悲鴻(1895年-1953年),我國藝術巨匠,同時也是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進入現代之時,徐悲鴻無疑是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了扭轉中國畫抄襲、模仿、缺乏生活氣息的萎靡頹風而大聲疾呼,他學貫中西,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匯到中國繪畫之中,為傳統藝術的革新與發展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由於他在繪畫理論和實踐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術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貢獻,他被國際評論譽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此書筆法追求超逸,剛柔相濟,筆力內斂而不失灑脫,甚得韻致高遠之美;結體追求自然,欹側錯落,收放自如而有失稚拙,甚得天真爛漫之美;氣象追求渾穆,遒勁茂密而有失綿麗峻峭,甚得洞達含蓄之美。
名稱:書法 140-2作者:黃遵憲(1848-1905)規格:111*30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邂逅欽無恨,留連日暮天。傳被同樂聖,忘世不希仙。花與殘黴映,人隱半醉眠。且看林際光,點點破秦煙。款識:餐英書已至木次峰,筆忽醒寫韻,時客北鐵壁初稿,黃遵憲。鈐印:可人如玉(朱)、黃遵憲印(白)
鑑藏印: 雲海閣珍藏印(朱)賞析: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名稱:書法 140-4作者:胡適(1891-1962)規格:86*34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割香塗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款識:伯謹兄,胡適。
題跋:胡適先生為著名學者,書法是餘事,其書為文人字,看似綿軟纖細,實出自魏碑,勁不努張,秀而不俗,不論新舊詩文,均加標點符號,更顯獨創之舉。癸酉三月,錢君匋識。鈐印:適之印(白)
鑑藏印:君匋心賞(朱)賞析: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此書是典型的學者書法,學者書法的特徵是文雅、含蓄、雋永、流暢,無雕琢氣、造作氣、浮躁氣和江湖氣,學者書法很少注重對線條的單純錘鍊,而更為重視內在的氣韻和整體的表現力。
名稱:書法 140-10作者:鄧拓(1912-1966)規格:32*67材質:紙本裝裱:鏡片款識:一九六一年八月廿一日,燈下漫記,鄧拓。鈐印:鄧(白)
鑑藏印:拱月樓珍藏印(朱)賞析:
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 筆名叫馬南邨、鄧雲特,福建閩侯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當代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和雜文家,他還是一位書畫收藏家。他的書法心態平,入門正,筆墨遒勁有力,渾然大氣,骨力盡現,且才情飛揚,有質感豐滿的氣韻,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書藝風格,實在令人賞心悅目!
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曾言:「鄧拓書法沒有「造作氣」,放筆寫去,表現出強大的精神氣魄,若仔細推敲筆畫,又處處符合傳統……」
鄧拓的作品特點是瀟灑俊逸,筆勢奔放,通篇氣韻很足,有一筆到底、一氣呵成之感,行書流暢灑脫的特徵得到了充分表現。另一特點則是瘦勁洗鍊,以骨力勝。他的大字行書間或雜以飛白,疏密相間更顯搖曳多姿。
此幅作品我們細細品味,可以從其感受到他開朗、奔放的性格和瀟灑的風度。
名稱:行書 380-4作者:圓霖法師(1916-2008.)規格:135*67材質:紙本裝裱:立軸款識:1、佛曆二五四九年秋,於獅子嶺九十山僧。
2、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之佛鈐印:圓霖(白)、平安(朱)、佛形印 賞析:圓霖(1916.9.17—2008.5.6):俗姓杜,名振山。號大雄山人、山僧。安徽淮北濉溪縣人。少時早慧,親近佛門,尤喜書畫,名動鄉裡。20歲時師從民間畫師劉啟唐,22歲結交皖北名宿梅雪峰,並參加宿縣書畫社,曾作《慧可斷臂圖》,初顯慧根。後獨遊名山大川,足跡遍及皖豫川鄂,又在洛陽師從李荔賢、劉桂林,繪事日精。
後至滬上大南門靈山寺聽誦蓮花經,受了願法師啟迪,頓悟塵緣,萌岀家之念。32歲至南京江浦縣老山西華峰獅子嶺兜率寺,拜體義法師為師,剃度為僧,法名圓霖。至1982年時年67歲任主持。山居期間,圓霖潛心佛學及書畫,遊五臺清涼曾作《五臺山全景圖》現藏太原博物館。五十年代始與林散之結為莫逆,引為知己,至七十年代曾為林作《散之夫子造像》,經林散之、趙樸初後跋,現藏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圓霖善畫佛教人物,早年工筆一絲不苟;晚歲寫意,簡約恣意,惟見墨線勾勒,赭色淡然,素雅平澹中益增佛界之莊嚴。圓霖又喜作山水花草,所繪峨嵋九華五臺普陀佛教名山,無不意趣高古,虛靜空靈,勾染皴擦深得新安畫派之神髓。
此書已脫胎於弘體,用筆方圓兼備,左盤右旋,字形參差呼應,不囿成法。宛若蟄蟲蛟龍,執拗遒勁,縱橫開張而又不乏天真之氣,禪意盎然。
名稱:書法 380-05作者:劉墉(款)(1719-1804)規格:155*41材質:紙本裝裱:立軸
釋文:弦歌興罷拂衣還,棄米何曾有奉錢。恩自大鈞能遂物,只應訪藥是優賢。千古風流賀季真,最憐嗜酒謫仙人。狂吟醉舞知無益,粟飯藜羹問養神。款識:石庵劉墉。鈐印: 劉墉之信(朱)、石庵(白)賞析: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穆庵、青原、香嚴、東武、溟華、日觀峰道人。山東諸城人。清朝政治家、書法家。
清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統勳(1699-1773)之子。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二甲二名進士,由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太原知府,擢冀寧道,升陝西按察使、湖南巡撫,三遷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嘉慶三年(1798)授體仁閣大學士,四年,加太子少保銜。卒,晉贈太子太保,諡「文清」,人稱劉文清公,入祀賢良祠。
博通經史百家,書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書名所掩。工書法,早學趙孟(1254-1322),得力於董其昌(1555-1636),中年學蘇軾(1036-1101),晚年學顏真卿(709-785),而自稱學鍾繇(151-230)。又研習《淳化閣帖》中諸家書,重視臨字,功力之深,可以亂真。尤長小楷,包世臣評曰:「近世小真書,以諸城為第一」。筆法外柔內剛,綿裡裹鐵。用墨厚重,貌腴骨勁,味厚藏神,別具面目,時稱「濃墨宰相」,與喜用淡墨的王文治形成鮮明對比,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稱。乾嘉之際,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或與翁方綱、成親王、鐵保合稱「清中期四大家」。
此書用墨飽滿,墨濃字肥,渾厚端莊,雄厚勁遒。作品自然和諧,線條生動,墨色濃淡與線條的粗細對比強烈,精緻中又添了幾分灑脫。
名稱:信札 384-1作者:茅盾(1896-1981)規格:材質:紙本裝裱:信札
釋文:宗廷先生大鑑:得書擬即,寄復新舊朋友,絡繹不絕,目疾雖愈,借問物質之鏡勉強從事,終覺痛處,文協藝聯近收畫家作品展覽,並且用會研究,實因世界各民族誠知精神文明,我國歷史悠久,古物出土近今尤夥字者,研究循流闕源,確有根據。據書籍記載,物質流轉,魚目混珠,了解收藏非難,審慎不為偽謬,而惟進縱內美、虛中求實,非虛古人出於規矩準繩之外,初非急於求脫,自欺欺人。朝斯夕斯,實心毅力有非徹底明瞭,不作糊塗影響之談,方可得其門徑,專此敬題。款識:文祺,沈雁冰頓首,二十三日。鈐印:茅盾(朱) 賞析: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此書線條堅挺,乾淨利落,清秀雋逸,其書法線條舒展雅致,雖入筆輕而線條細,然細而不弱,線條堅挺而富有彈力。給人一種秀逸疏朗、清秀婉麗之感。
以上歷代書法大師的行書作品都極具個人書風,但又不失行書本身的特色。想要學習好行書,臨摹大師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趕緊收藏起來做字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