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守門技術的孩子。
隨著社會發展和體育氛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獲得良好體魄的同時也增進心理健康。
但參加體育運動,怎樣判斷孩子的訓練量和方式是否合適?何時需要考慮是否接受更專業的訓練?針對這些問題,不同的體育項目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特點。
為此,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不同運動項目的業內人士,他們給出了專業的解答。
少兒足球比賽拼搶也很激烈。
足球:專業化訓練不宜過早作為最主流的運動項目之一,參與足球的青少年群體遍布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廣泛年齡段中。
但在對足球的熱情中,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過於功利且過早的高強度訓練。
校園足球專家、著名足球評論員張路曾對此表示,
「過去有過按照成人化方法讓孩子訓練和比賽的教訓,對孩子傷害很大,是潛在的危險。」不久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專門公布了一份《3-6歲兒童足球活動負面清單》,其中列出對該年齡段的青少年應該禁止進行正式足球比賽;禁止幼兒足球考級;禁止進行足球頭球練習;禁止所有負重的力量練習等等建議。
此前張路也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等到小學階段結束後,可以通過觀察再加上一些比賽,來選拔其中有天賦的孩子進行半專業訓練。
「只有小學階段你感受到了足球快樂,有興趣了,你才能到了中學去接受專業訓練,專業訓練是非常枯燥的,你沒有興趣作為基礎,肯定是不行的。」
籃球:低齡孩子需要注意保護在國內,籃球培訓也是特別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但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接受籃球訓練卻需要切忌「操之過急」,為了追求成績而太早讓孩子接受高強度訓練,或是過早將孩子往專業道路培養。
一位國內青少年籃球教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於籃球需要看身高、骨齡等生長發育的條件,因此體校在挑選苗子的時候基本也會到十二三歲的年齡段中去挑選,過早給孩子壓力和專業技能訓練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在參加籃球項目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對低年齡段的孩子們更多保護。
「小孩子年齡不同,身體負荷能力也不一樣,正常來講六到十歲十一二歲,都是以籃球的基礎和入門練習,培養興趣為主,要經過生長發育才能經受強度更大的訓練。」「上課用的器材,小孩會用更小的球,運動量也不能太大,休息的時間要比年齡大的孩子更多。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參與感,避免太枯燥,可以以遊戲為主去導入。」
乒羽網:學習正確動作避免受傷作為中國的「國球」,青少年在參與桌球運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要點,以避免傷病的情況。
中國乒壇名宿張怡寧就曾提醒,小孩子不要過早長期打桌球,否則手腕和球拍會長期摩擦,增加患腱鞘炎的風險。
上海雲龍桌球俱樂部總教練曹偉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孩子在學習時最好能接受比較正規的指導,「動作不規範使用太多甩臂打球的話,時間長了也可能出現『網球肘』的問題,動作正確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此外,對於年齡偏小,身材夠不到球檯的兒童,可以使用墊子等器材來墊高,避免出現夠著打容易疲勞的情況。
專業人士提醒,對於絕大多數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青少年愛好者,過早接受高強度基本功訓練,可能會造成身體兩側發育不協調——需要避免運動量過大,或是進行相應的輔助訓練。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網球和羽毛球的初步訓練。
擊劍:有一定力量再拿劍隨著社會發展,很多以往並不普及的運動項目也開始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關注,近年來擊劍就成為了一個新的熱點。
但在不少培訓中心,一些還沒劍高的孩子就已經開始了專業訓練。上海重劍隊教練張朔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訓練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
「對於爆發力和速度,可能7-14歲練是最好的,提高效果是最明顯的。14歲以後生長發育到一個階段,再慢慢把力量訓練加上去。生長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前,不會安排做槓鈴這些大負荷力量訓練,而是注重靈活性協調性的練習。」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注意,讓孩子接觸擊劍運動也不用過早,「孩子年齡太小的話可能劍都拿不動,力量沒有達到那個階段,就沒有辦法去把劍控制好,過早拿劍反而可能走一些彎路。」
「擊劍需要很多小肌肉運動,需要用手指去控制,小孩如果力量不夠的話,可能就只能用手臂去發力,形成一個錯誤的技術,以後再去改就會很難。」
遊泳:專業門檻高,參與不宜過早相比其它體育項目,遊泳的專業門檻會更高。
一位國內泳壇專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一些項目可以通過多年的業餘練習後逐漸走上專業道路,但遊泳更看重「童子功」。
「上海一般每年三四月到幼兒園大班去挑選小朋友,兩次淘汰以後選出一部分隊員,然後在少體校開始比較正規的遊泳訓練。」
而不同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專業訓練要求——比如7-8歲可以做8組50米的速度耐力訓練,11-12歲則要練12到16組50米,且間歇只有20到30秒。
對於沒有進入專業體系的愛好者來說,達到或接近專業水平極其困難,因此對於絕大多數只是把遊泳作為孩子業餘愛好的家長來說,沒有必要對練習成績提出過高要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讓孩子過早遊泳。美國兒科研究院建議4歲以下兒童不宜參與遊泳,最好5歲之後再開始學習,因為幼兒的神經系統尚未完善,學習遊泳不安全。
另外泳池中的氯元素對孩子的皮膚、指甲和頭髮的健康情況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棒球:使用不同器材保障安全如今,棒壘球項目也逐漸在國內擁有了更多愛好者,參與人數逐年增多。
上海思寇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棒球教練段先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日常訓練中,不同年齡段也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
「社會上培訓的話,一開始是以培養興趣為主,技術訓練較少,身體素質、協調性的練習比較多。」
「到了年齡大一些,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慢慢偏向專業技術的練習會增多一些。」如果要參與往專業道路發展的運動員選拔,更需要從小就打好技術的基礎。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為了保障安全,也會在訓練器材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小學三年級以下規則會有不同,比如不準滑壘,不準衝撞,減少傷害的發生。」「小孩子使用的一些器材也都是適合小孩子的,比如小孩子初學可以使用海綿球和海綿球棒,然後可以用軟球和輕一些短一些的球棒,到初中年齡再換大一些的球,到高中再換成硬球。」
奧運冠軍申雪指導孩子上冰。
滑冰:低年齡就可以開始接觸近年來,冰雪運動的熱潮漸漸從北方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滑冰成為了廣受家長和青少年喜愛的項目之一。
上海花樣滑冰教練馬曉冬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滑冰的年齡門檻不高,三歲半左右就可以開始接觸。
「如果孩子條件很好,5歲可以開始系統訓練,男孩子大概小學四五年級就能看出來是不是好苗子,女孩子稍微早一點,八九歲就能看出來了。」
和其它一些項目相比,花樣滑冰不同年齡段的訓練內容差別不大,「所有訓練技巧都是一樣的,根據隊員的水平來。」
「十歲以前不怎麼練力量訓練,但還是要根據技術能力,比如能力可以達到跳三周跳了,那專項肌肉訓練的量就要負荷大一點。」有研究表明,學習滑冰可以早在孩子2歲時就開始,大多數專家認為4歲是學習滑冰的理想時間。由於低齡兒童腳踝力量薄弱、骨骼發育尚未健全,每次練習溜冰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冰球:學會安全摔跤是第一課冰球也是近年比較火熱的冰上項目之一,上海冰球隊教練馬曉軍表示,孩子五歲左右就可以開始接觸冰球。
「現在上海很多家長願意送小孩參加冰球,三年前上海的冰球聯賽可能有二十支隊伍,現在已經有五六十支隊伍,參與度每年都在增加。」
不過由於項目的技術內容比較龐雜,所以青少年訓練中也需要循序漸進,「小年齡組以個人基本功練習為主,怎么正滑倒滑,怎麼轉彎,以及最簡單的射門。」
「然後逐漸開始練習把基本技術串聯在一起,九歲左右開始練習兩人間的配合傳球,十二三歲練習三四個人的配合,再到多人配合和戰術。」面對一些家長害怕冰球衝撞較多容易受傷的擔憂,馬曉軍表示,冰球有從頭到腳的全套保護裝備,而且訓練中也會著重練習防止受傷的技術。
「教孩子怎麼摔倒後站起來,怎麼樣安全地摔跤,這是訓練的第一課,從小就會教孩子怎麼面對危險,怎麼處理各種情況。」(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