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因風景宜人、四季如春的特點備受人們喜愛,每年有不計其數的人前往。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雲南昆明郊區的世界蝴蝶生態園深處,還隱藏著一座鮮為人知的景區——那就是"小人國"。
小人國裡生活著幾十個平均身高不足一米三的袖珍人,他們的年齡不等、性格不一,所有人被組成一個表演團隊,分派了不同的角色。
由於"小矮人"們所居住的蘑菇屋,再加上景區其他的獨特建築,從山腳望去,就就如同矗立的一座座城堡,來到這裡參觀的人們,就如同進入了夢中的童話世界。
美好的童話王國
"小人王國"是由私人開發的一個主題公園,主要由一個階梯式的大平臺組成,裡面建造著33個外部帶有歪煙囪的"蘇斯博士風格"假別墅,與大大小小的蘑菇屋。
蘑菇房色彩豔麗,外觀低矮小巧,錯落有致的分布著,一般有遊客進來時都會看到在裡面"居住"的王國居民們,恍若在置身在童話中,讓人不由釋放出內心深處的童心。
這個王國裡的居民是由100多個身高不足1.3米的"特殊群體"。乍一看坐著的人,他們長相與常人沒有區別,但是只要注意到身高就會發現,這些人都非常的小巧。
他們縱然外觀小巧,但其中最大的已經年過四十,最小的也年滿十八,之所以保持著孩童般的身高,是因為有的人疾病導致骨骼無法生長;有的人是因為先天遺傳;有的人是後天造成。
在這個「小人國」裡所有的擺設都是精心打造的迷你型,包括房子、桌子、凳子、汽車,以及舞臺下方擺放的19輛黑色摩託車,這是專供"護衛隊"騎來巡查的車輛。
所有袖珍人組成了一個表演團隊,這裡不僅有"國王"、"子民",還有"軍隊"、"外交部"、"衛生部"等等,他們的服飾與裝扮也和童話裡的形象如出一轍,活生生一部"現實版童話王國"。
每個人都有自己分配的角色與任務,但從不固定,為博人一笑,男扮女裝的"白雪公主"也時常有之。小矮人們會在演出前的間隙會進入別墅更換演出服,然後這些換好衣服的藝術團們就會上場表演。
他們的表演內容與其他項目大同小異,只不過表演者換成了與眾不同的"小矮人"。節目包含魔術、舞蹈、歌曲、雜技等,節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因為每一項他們都盡到了最大努力使之精彩絕倫。
在此前後是遊客們的拍照時間,慕名前來的人也有很多,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與表演者合照留念,這是景區招攬的特色之一。
每場演出開始前還會有一個儀式,即所有"小人國"居民們會集體出現在舞臺,向遊客們表演歌曲"感恩的心",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恩,以及遊客們通過購買門票方式為他們捐獻的慈善。
"小矮人"們沒有憤懣不甘,也沒有被人觀賞的焦躁不安,他們的臉上盡顯真誠,因為這是來之不易的工作,他們的自信與堅強也使臺下的遊客為之動容。
自從主題公園建成後,吸引過許多志同道合的"同類"前來,他們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價值,並且有了養活自己的能力。對此老闆陳明鏡表示:"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小矮人』,也能自願來到這個被人接受的大家庭。"
"小人國"背後的故事
創始人陳明鏡來自四川,他無疑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1990年,他本來在某中學任校長一職,然而這份不錯的工作卻沒能使他停留,在那個發展形勢充滿著未知的年代,他毅然辭去自己的職位。
之後的十年間,他先後在海南創辦了大型實業公司,涉獵多個行業貿易,建立下自己的根基。隨後他又掌握西部開發的先機,做出了一系列創舉。
2005年,兼為房地產投資商的陳明鏡,在見到袖珍人後偶然起了一個想法,他想要建造一座以"小矮人王國"為主題的公園,而這個計劃在09年得以實施。或許起初這個創意只是圍繞著利益展開,但很快他就發現了袖珍人的生存現狀。
身高不足的他們被歸為"四級"殘疾人,如果沒有行業特殊項目需要,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困頓的生活使他們的內心飽受煎熬,陳明鏡深感同情,他立下計劃,決心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找回自尊、平淡生活的機會。
消息發出後,很快他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信件,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項目一點點運作起來。來到這裡的一些人,他們遭遇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無論走在哪裡都會引人注目,甚至是遭到嘲笑和歧視。
於是一部分人因為患病導致異於常人的外形而被家人拋棄;也有一部分是感覺到了自己身邊的惡意,害怕父母面上無光而選擇出走,遠遠逃離了家鄉。
還因為身高限制,生活中許多正常設施對他們根本沒有作用,但這一點在"小人國"裡特質的房屋及用品上,得到了良好解決。"小人國"建造完成後,這些特殊的人群也開始了不同以往的生活,童話般的日子讓他們漸漸重拾了自信。
對此,一位大叔在接受採訪時高興的說:"這裡簡直就是天堂嘛!"因為在這裡,除工作表演外,他們可以像普通人一樣活著,安居樂業、努力向上。
閒暇時,他們還會種花、種菜、養寵物以及購物,或是蹲在門前悠哉地曬太陽,無論表演與否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他們不會再自卑,可以盡情的談情說愛、製造浪漫,也不會再感受到同伴的異樣眼光,因為所有人都保持著一致的腳步。或許也有人已經厭倦這裡的工作,但他們已經難以再適應外面的環境,
在生態園區的門口附近,老闆陳明鏡為他們配備了專屬的宿舍樓。宿舍樓一共分為兩層,第一層屬於男性員工,第二層則屬於女性員工,一般為兩三人一間,也有專門為夫妻員工準備的夫妻房。
晚上休息時,他們就會從蘑菇房出來陸續進到宿舍。宿舍裡的床和家具都是量身定製的小型號,再也不會有兩廂不合而造成不便的煩惱。這是"小人國"裡的日常生活。
陷入兩難的道德與爭議
這樣一座具有獨特創意的景區的確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十分罕見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弊端存在,或許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小矮人們在獲得關注後,隨之而來的會是大量的爭議。
反對者們將這抨擊為一種違背道德的舉動,將表演稱之為"人類文明的返祖"——以"怪物表演"來迎合群眾好奇心。
如吉林省殘疾人志願者組織領導人餘海波就有過質疑:"人們去那裡的目的,是否只是去看好奇的東西?"他認為,人們所謂的好奇對象若是同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家慈善機構負責人稱:"這種行為讓人太過擔憂,將侏儒症患者聚集到一起來供人觀賞,這在性質上與動物園有何區別?"
批評者認為,"矮人"這個詞語是一種冒犯性的形容,已經對某些群體造成了攻擊,侏儒症們的表演是通過人類獵奇心理來謀取利益的手段,而"被獵奇者"在他人眼裡往往會受到巨大心理傷害。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儘管存在一些爭議,"小人國"仍然會連續不絕的收到各地的求職申請,例如來自雲南宣威的舒承交,他就是通過網上招聘而找到這份工作的。
顯而易見,這裡有著類似狀況的人不在少數,在中國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殘疾人往往很少能有就業機會。大多數侏儒症患者都是自願來到這裡,他們依靠勞動自給自足,並沒有感覺到"被冒犯"。
而這份工作也有著其相關制度的維護,來此的觀眾們雖然好奇,但也是和藹的。與之相反的是,在外面的世界中,他們能感受到更大的惡意,這是多麼諷刺。
主題公園的存在使他們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免去了靠救濟來維生的窘迫。在這裡即使殘疾,只要有出眾的才藝,也能得到遊客們的欽佩和尊重。
"小人國"中就有一位居民表示:"我之前一直過著到處流浪的生活,總是會被人嘲笑,但更無力的是別人的同情,讓我感到自己沒有用處。來到這裡後我有了收入,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自豪的說:"以前是靠家人養活,如今我能養活家人。"
這的確是"小人國"的價值與意義,畢竟通過表演獲取收入,與在路邊博取同情得到捐助相比,是更加正當的方式。
在世界上,有些事情是無法用道德標準來衡量的,只要能真正幫助到人,投機取巧也未嘗不可。
雖然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小人國"也不是真正的童話王國,但是這群特殊的人在這裡找回了自我,他們彼此陪伴、相互溫暖,也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