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世界經濟面臨著三重高風險,疫情風險、金融風險與政治風險。
二次疫情令全球新冠曲線升至高位,將限制全球經濟的恢復速度,並可能二次打擊全球經濟;美股等資產高泡沫也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潛在的系統性高風險;而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嚴重,從全球經濟規則的制定者轉身為破壞者,這不僅帶來了全球政經高風險,還帶來了地緣問題。由此一些投資者不斷向我詢問投資策略等問題,我就此撰文一篇,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一、風控要放在首要位置
三重風險令國際金融市場始終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當前的投資實際上處在一個非常複雜的環境之中,情況遠比次貸危機時期複雜的多。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主要是外生變量在增強,這就要求投資者根據國際形勢來制定投資策略。非常時期,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強,當然就要把風控放在首要位置上。
因此投資者應建立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合理地配置各類資產,並減少資產標的的相關性,保持收益與風險的相對平衡,以達成中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
二、普通投資者想跑贏危機往往是不現實的
廣大居民在每一次經濟危機中幾乎都是最終受害者,在此次新冠危機當中也同樣如此,利得者主要是富人集團,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與遊戲規則所決定等,不以大多數人意志為轉移。危機主要是廣大居民的危與富人的機,這是現代金融規則中富人的退出機制與社會補償機制所決定的,因此絕大多數投資者最終會成為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國際資本的韭菜,這個現實必須要認清,不然投資就會因理想化而遭受慘敗。
金融市場實際上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和戰爭具有同樣殘酷的現實,因此投資者需要看護好自己的勞動果實,不能衝動投資,衝動是魔鬼。
由於廣大投資者在資本規模、投研能力、掌握信息、市場操縱等各方面與國際資本之間都極不對稱,因此投資者想跑贏危機的概率是比較低的,要想跑贏危機往往就要擴大風險投資比例,而這恰恰又是國際資本割廣大投資者羊毛的前提條件,因此投資者要尊重金融市場的歷史事實,在危機中積極維護投資安全是首要的,要始終堅持穩健收益增長為投資策略的核心目標。
三、平衡的投資策略與資金配置
投資無非是在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之間轉換,由於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偏高,所以投資者手中要持有一部分現金,持現額度不應低於投資資金總額的40%,可將這部分資金轉化為銀行大額存單、可轉讓大額存單、國債、銀行存款或貨幣基金等,以安全+穩健收益為主。
當前國內銀行的大額存單與國債利率都是適中的,且國債收益率還在上升過程之中,又都為無風險投資,這有利於投資者跨越市場風險。譬如,若額度滿足門檻要求,目前各大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基本上在4%左右,中小銀行還會略高一些,而可轉讓大額存單又令這一投資更具靈活性。
條件不能滿足大額存單門檻的,可以買入國債、國開債、高等級信用債等,這些債券要麼是無風險資產要麼是低風險資產,收益率適中,利於長期持有。以10年期為例,目前國債收益為3.21%,國開債為3.77%,AAA信用債為4.34%,7年期AA+信用債為4.86%。如果個人不善於投資債券,可選擇債券型基金適當投資。
在風險投資部分,由於外匯、期指、期權與國債期貨等資產或金融衍生品,對於普通投資者不是有門檻限制,就是風險度偏高,因此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輕易介入,而對於房地產投資,當前則不建議投機性買房,因此大多數投資者所能選取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債券、股票與大宗商品期貨等。
餘下60%的資金,其中35%可配置在股票市場當中,25%配置於大宗商品市場,也可以40%配置股票,20%配置於大宗商品市場。股票比較好理解,而多數投資者對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不了解,因此普遍認為大宗商品期貨風險偏高,關於大宗商品期貨的問題我今年已經多次重點講過,希望投資者不要誤解大宗商品市場,不然會失去諸多寶貴的投資機會,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查閱前期文章。
四、大宗商品期貨的重要性
我今年之所以不斷提出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市場,就是從全球的貨幣供給出發,從全球資產荒的角度出發,從對衝全球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
美股等資產的泡沫化、美歐日債券收益率的扁平化,導致國際市場出現了資產荒,而大宗商品市場由於長期低迷,在貨幣超發的前提下,其價值就會被國際資本所重視。
去年開始我建議投資金銀,金銀今年獲得的豐厚利潤,在高位建議減持金銀之後,我又反覆提到其他大宗商品,當前一些糧食品種、有色金屬、化工以及橡膠等品種都在大幅上漲,但是目前還有一些品種是處於歷史低位區間的。
若後期爆發金融危機,由於一些大宗商品處於歷史低位,價格回調幅度有限,而金融危機必然導致各國央行再度寬鬆,貨幣爛溢,長期通脹一定會起來,因此大宗商品上漲的概率會明顯加大,由於多數大宗商品估值相對合理或被低估,所以具有很明確的投資價值。
若後期經濟回暖,全球經濟活動加快,貨幣效應就會增強,通脹也會上升,大宗商品也將因工業需求回暖與通脹上行而上漲,因此大宗商品投資實際上比股市更具潛力,同時也比股市更具風險對衝能力。
五、綜合評述
根據一些投資者的要求,就規避未來國際金融市場高風險的問題,我提出了一個投資組合僅供參考,但這個組合只是諸多投資組合中相對穩健的一組,主要適用於一些普通投資者。鑑於美股風險較高,因此這一投資組合在原則上不支持A股超配的觀點,這是由國際金融市場的大背景所決定的。限於篇幅,其他策略待後期逐步分享。(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人弗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