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月說財經:如何投資才能積極規避國際金融市場高風險

2020-12-19 騰訊網

當前的世界經濟面臨著三重高風險,疫情風險、金融風險與政治風險。

二次疫情令全球新冠曲線升至高位,將限制全球經濟的恢復速度,並可能二次打擊全球經濟;美股等資產高泡沫也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潛在的系統性高風險;而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嚴重,從全球經濟規則的制定者轉身為破壞者,這不僅帶來了全球政經高風險,還帶來了地緣問題。由此一些投資者不斷向我詢問投資策略等問題,我就此撰文一篇,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一、風控要放在首要位置

三重風險令國際金融市場始終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當前的投資實際上處在一個非常複雜的環境之中,情況遠比次貸危機時期複雜的多。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主要是外生變量在增強,這就要求投資者根據國際形勢來制定投資策略。非常時期,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強,當然就要把風控放在首要位置上。

因此投資者應建立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合理地配置各類資產,並減少資產標的的相關性,保持收益與風險的相對平衡,以達成中長期穩健獲利的目標。

二、普通投資者想跑贏危機往往是不現實的

廣大居民在每一次經濟危機中幾乎都是最終受害者,在此次新冠危機當中也同樣如此,利得者主要是富人集團,這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與遊戲規則所決定等,不以大多數人意志為轉移。危機主要是廣大居民的危與富人的機,這是現代金融規則中富人的退出機制與社會補償機制所決定的,因此絕大多數投資者最終會成為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國際資本的韭菜,這個現實必須要認清,不然投資就會因理想化而遭受慘敗。

金融市場實際上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和戰爭具有同樣殘酷的現實,因此投資者需要看護好自己的勞動果實,不能衝動投資,衝動是魔鬼。

由於廣大投資者在資本規模、投研能力、掌握信息、市場操縱等各方面與國際資本之間都極不對稱,因此投資者想跑贏危機的概率是比較低的,要想跑贏危機往往就要擴大風險投資比例,而這恰恰又是國際資本割廣大投資者羊毛的前提條件,因此投資者要尊重金融市場的歷史事實,在危機中積極維護投資安全是首要的,要始終堅持穩健收益增長為投資策略的核心目標。

三、平衡的投資策略與資金配置

投資無非是在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之間轉換,由於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偏高,所以投資者手中要持有一部分現金,持現額度不應低於投資資金總額的40%,可將這部分資金轉化為銀行大額存單、可轉讓大額存單、國債、銀行存款或貨幣基金等,以安全+穩健收益為主。

當前國內銀行的大額存單與國債利率都是適中的,且國債收益率還在上升過程之中,又都為無風險投資,這有利於投資者跨越市場風險。譬如,若額度滿足門檻要求,目前各大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基本上在4%左右,中小銀行還會略高一些,而可轉讓大額存單又令這一投資更具靈活性。

條件不能滿足大額存單門檻的,可以買入國債、國開債、高等級信用債等,這些債券要麼是無風險資產要麼是低風險資產,收益率適中,利於長期持有。以10年期為例,目前國債收益為3.21%,國開債為3.77%,AAA信用債為4.34%,7年期AA+信用債為4.86%。如果個人不善於投資債券,可選擇債券型基金適當投資。

在風險投資部分,由於外匯、期指、期權與國債期貨等資產或金融衍生品,對於普通投資者不是有門檻限制,就是風險度偏高,因此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輕易介入,而對於房地產投資,當前則不建議投機性買房,因此大多數投資者所能選取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債券、股票與大宗商品期貨等。

餘下60%的資金,其中35%可配置在股票市場當中,25%配置於大宗商品市場,也可以40%配置股票,20%配置於大宗商品市場。股票比較好理解,而多數投資者對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不了解,因此普遍認為大宗商品期貨風險偏高,關於大宗商品期貨的問題我今年已經多次重點講過,希望投資者不要誤解大宗商品市場,不然會失去諸多寶貴的投資機會,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查閱前期文章。

四、大宗商品期貨的重要性

我今年之所以不斷提出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市場,就是從全球的貨幣供給出發,從全球資產荒的角度出發,從對衝全球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

美股等資產的泡沫化、美歐日債券收益率的扁平化,導致國際市場出現了資產荒,而大宗商品市場由於長期低迷,在貨幣超發的前提下,其價值就會被國際資本所重視。

去年開始我建議投資金銀,金銀今年獲得的豐厚利潤,在高位建議減持金銀之後,我又反覆提到其他大宗商品,當前一些糧食品種、有色金屬、化工以及橡膠等品種都在大幅上漲,但是目前還有一些品種是處於歷史低位區間的。

若後期爆發金融危機,由於一些大宗商品處於歷史低位,價格回調幅度有限,而金融危機必然導致各國央行再度寬鬆,貨幣爛溢,長期通脹一定會起來,因此大宗商品上漲的概率會明顯加大,由於多數大宗商品估值相對合理或被低估,所以具有很明確的投資價值。

若後期經濟回暖,全球經濟活動加快,貨幣效應就會增強,通脹也會上升,大宗商品也將因工業需求回暖與通脹上行而上漲,因此大宗商品投資實際上比股市更具潛力,同時也比股市更具風險對衝能力。

五、綜合評述

根據一些投資者的要求,就規避未來國際金融市場高風險的問題,我提出了一個投資組合僅供參考,但這個組合只是諸多投資組合中相對穩健的一組,主要適用於一些普通投資者。鑑於美股風險較高,因此這一投資組合在原則上不支持A股超配的觀點,這是由國際金融市場的大背景所決定的。限於篇幅,其他策略待後期逐步分享。(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人弗財經)

相關焦點

  • 馨月說財經:全球金融市場正落入華爾街的甕中
    與美歐疫情大爆發的現實不同的是,國際金融市場當前是異乎尋常地火熱。藉助中國經濟復甦、國際經濟合作氛圍轉積極、疫苗研發利好、美國經濟數據大超市場預期、美國民主黨接班明朗化、耶倫將獲得美財長提名等一系列利多消息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多頭情緒被全面點燃。
  • 馨月說財經: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綜述之A股又軟了
    ,這令近期的國際國內金融市場都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 美股當前也是有些無可奈何,為了支撐美國經濟,為了美國金融市場信用,為了留住國際資本,為了尋求接盤俠,領華爾街為了引誘更多的對手盤,就只能用流動性高高地撐著股市,以待經濟復甦之後再甩鍋給全球投資者,美股可以說已是高處不勝寒,這個周期中,逐步削減美股是有必要的。
  • 馨月說財經:靚麗的美國經濟數據令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節奏進一步改變
    雖然全球疫情洶洶,但是美國周一公布的經濟數據卻令國際市場眼前一亮,這使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節奏進一步改變。 美國民主黨勝選、疫苗頻傳利多、中國經濟復甦、RCEP籤署、APEC成員發表聯合聲明,以及G20會議的召開,利多消息的不斷疊加,令國際市場的風險逐漸回落,即使面對疫情惡化,美國市場的樂觀情緒還是來到了近6年的高點,這令國際市場的投資熱點開始發生轉變。
  • 馨月說財經:華爾街對中國金融市場早已虎視眈眈 引入國際資本要適度
    2015年A股市場出現危機,華爾街依靠美國國家機器不斷要挾我國,想再次做空中國並打擊人民幣匯率,雖然最終未能得逞,但還是導致我國經濟減速。  因此中國應深刻接受次貸危機中的教訓,要對國際資本的輸入有深刻的認識,不是說國內金融大開放了,國際資本湧進中國就是好事情。
  • 馨月說財經:東方大國對美元的國際地位具有決定性的發言權
    美元是長期走在失信路上的國際貨幣,從金本位到與黃金脫鉤,從信用貨幣到次貸危機之後美元的長期超發,從債務超速增長至美國的窮兵黷武,從本質上來看,美元就是美國金融旁氏騙局的核心媒介,缺點與漏洞都日益明顯。  國際匯率市場與浮動匯率機制是美元對各國金融市場踹門而入的遊戲規則。日本廣場協定、索羅斯狙擊英鎊、長期打擊歐元,在國際匯率市場中,美元對自己的同盟火力全開。
  • 馨月說財經:美股長期牛市的本質是美債的瘋狂輸出
    美股當前是非常標準的「水牛」市,是美元貨幣泡沫的反映,而流動性牛市只有依靠市場的流動性來支撐,這必然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美債規模與美股三線高速擴張,從而令美國的金融市場成為貨幣黑洞,這就需要不斷印鈔來填補窟窿,否則美國的金融市場就會塌方。
  • 馨月說財經:得經濟者安天下 中國握有國際合作的主動權
    新冠危機爆發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性金融危機一觸即發,發達經濟體快速反應,藉助超級QE救市,中期延緩了危機的爆發,不過發達經濟體並沒有從本質上擺脫經濟危機的糾纏,而是正面臨著新冠危機與資產泡沫的雙重威脅,與經濟危機之間始終近在咫尺。因此當前發達經濟體的主要矛盾都是經濟問題,都是對抗新經濟危機周期律的問題。
  • 馨月說財經:貨幣國際化問題需要逆向思考
    一、美元的國際化 二戰進入尾聲時,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同時確定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 馨月說財經:利多疊加衝淡疫情惡化 國際原油延續反彈趨勢
    國際市場普遍看好美國民主黨未來的經濟政策。民主黨不主張貿易保護主義,而且設計了一張巨額的經濟復甦帳單,在新基建、科研投入、新能源、教育、健康和住房領域等領域將投入更多,這使國際市場對明年的全球經濟多了幾分樂觀,而美德聯合研發的疫苗又頻傳利多,這令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反彈三周。
  • 網貸積木盒子、宜人貸、福貓財經、你我貸教您規避投資風險
    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為P2P網貸理財帶來了高速發展期,然而問題平臺數量也隨之不斷攀升,投資人一直在P2P平臺的高收益和高風險之間猶疑。在此,我們以宜人貸、積木盒子和福貓財經三家平臺為例,教大家怎樣躲避雷區、規避投資風險。
  •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19年會暨中國綠色金融與國際...
    9月15日,由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聯合主辦的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19年會暨中國綠色金融與國際市場高層對話論壇在京舉辦。來自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大型央企的代表出席活動,圍繞中國綠色金融的實踐與中外綠色金融交流對話進行深入探討。
  • 馨月說財經:美股的牛市到底能走多遠?美股會打破指標之王的預言嗎?
    投資就是在解謎題,市場中始終存在著不同的線索,投資者需要通過收集各種因子去求解,然後用投資決策作為解題答案,至於答案正確與否,市場才是批卷的老師
  •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一周年院慶
    9月在中國的推動下,綠色金融首次寫入G20公報,9月中國首家以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為目標的開放型國際化的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捐贈下建立,研究院志在建成綠色金融領域領先的國際化智庫,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步伐正不斷加快,今年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陸續公布了改革方案和綠色清單,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以及加快建設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均成為了各地方下一步的重點任務
  • 馨月說財經:「違約之王」阿根廷又一次提出全面債務重組
    而國際資本市場中的「違約之王」阿根廷也再次率先撞線。4月19日,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阿根廷處在「事實違約」狀態,目前無力償還債務,所以才會提出全面的債務重組。阿根廷政府當前已向債權人提出了債務置換方案,尋求「本金和利息扣除的最佳組合」,未來三年內阿根廷不會償還任何債務,但在2023年會支付0.5%的息票,按照紐約法律,這筆息票相當於3億美元 。
  • 攜手共探東南亞金融市場 CPTMarkets受邀參加國際財經高峰論壇
    2018年7月,國際財經高峰論壇將在吉隆玻舉辦,銀行、證券期貨、外匯等多個行業的眾多全球頂級金融企業及媒體受邀參加。本次論壇將圍繞東南亞金融市場進行深入探索,旨在通過相對開放、成熟的金融環境共同發展、完善科學的金融服務平臺,為更多的國際投資者以及參與者提供專業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提高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者認知。據官方媒體報導,CPTMarkets等多家英國老牌經濟服務商也將受邀參加本次高峰論壇。近年來,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越來越成為全球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
  •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簡介
    講授課程 : 《貨幣銀行學》(本科生)、《金融學》(研究生)、《金融市場學》(本科生)、《國際金融》(本科生) 學術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研究員 民建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上海證券報》專家顧問團成員
  • 上海如何養成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聽資深律師詳解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上海如何養成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聽資深律師詳解細節作者: 周艾琳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需要更加開放其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業,更需要使其一系列制度安排與國際接軌。而這也是上海的努力方向。
  • 新華財經丨國際金融市場早知道(5月28日)
    根據計劃,這筆巨款將由歐委會代表歐盟從金融市場發債籌集,利用未來的歐盟預算逐步償還,不早於2028年且不遲於2058年還清。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今年歐元區經濟正面臨萎縮,這與歐洲央行較為悲觀的預測一致。她表示,歐元區產值可能會縮減8%至12%。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發布《2018中國金融發展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高瑩 通訊員屈代洲)6月23日,第十一屆中國金融與投資論壇暨《2018中國金融發展報告》成果發布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行。  「金融與投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在新時代經濟新常態環境下,金融領域很多重要的議題有待學者研究。」鄭紅亮表示,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金融如何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現象進行改善。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風險、區域性金融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如何防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他說,投資對於補短板、產業結構提升、優化質量等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 馨月說財經:美國明年的經濟增速實現正增長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歐元區8月未季調CPI年率初值為-0.2%,低於7月份的0.4%。8月未季調核心CPI年率初值從7月份的1.2%降至0.4%,創下200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通脹數據說明歐元區有陷入到滯漲的嫌疑,一旦陷入滯漲,歐元區未來的經濟會更為艱難,經濟發展將陷入長期停滯。目前市場預計2020年歐元區GDP將萎縮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