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委石油禁運將何去何從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國家經濟狀況日益慘澹,國內政治控局卻愈發穩健;一邊被全世界異樣的目光和經濟制裁困境逼迫得焦頭爛額,一邊又要打腫臉充胖子對全世界作出強硬表態———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境況著實尷尬。而美國國務卿日前「吹風」可能對委內瑞拉石油貿易發起制裁,則讓馬杜羅又添一件煩心事。

  「醉翁之意」直指軍事政變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日開啟為期6天的拉美之行,對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和牙買加進行訪問。4日,蒂勒森在阿根廷表示,美國正考慮限制進口委內瑞拉原油,並限制美國向其出口精煉產品,以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施壓。而在此前訪問墨西哥期間,他還曾表示委內瑞拉的有些事情「可以由委軍方來做」以實現政權「和平交接」,「醉翁之意」顯然直指軍事政變。

  這一消息給人的直觀感受是,似乎美國終於要對馬杜羅政府這個長期以來的「心病」下手了,然而委內瑞拉問題在長期的發酵中,早已從單一的國家內政問題上升至牽動整個拉美地區政治經濟生態的「區域性難題」,美國國務卿在訪問拉美五國時多次做出涉委「吹風」,也絕不僅是「借題發揮」。

  蒂勒森近期的頻繁表態,首先是一種對於委內瑞拉日前宣布發行「石油幣」的強勢回應。委內瑞拉政府1月31日發布石油幣白皮書,宣布將從2月 20日起預售該國自行開發的加密數字貨幣石油幣,以打破來自美國的金融制裁和封鎖。近半年來,美國對委的經濟金融制裁不斷加碼,導致後者無法發行新債券來減輕現有債務負擔。委宣布發售以資源為擔保的虛擬貨幣石油幣,其實質就是發行新型債券來對衝財政赤字,也頗有些另謀出路向美國發起反擊的意味。美國將石油幣明確定位為「僅形式不同的、仍在制裁範圍內的債券」,同時安排國務卿到拉美各國集結「反委同盟」,其意正是針鋒相對地進一步加強對委施壓。

  另一方面,美國對委出手的舉動也可以視為川普理順領導班子和國內政治後重返拉美的信號。委內瑞拉危機並非始於近日,川普政府也不是第一天注意到馬杜羅。早在川普剛剛就任總統之時,就通過會晤、電話會談等與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多個拉美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交流,並藉機提出「可共同就委內瑞拉問題發揮作用」。在當時,這一方面是川普用對委「大棒」向新右派親美政府遞出的「胡蘿 卜」,另一方面也是美國長期以來關注委內瑞拉這一左翼反美政權的體現。此後川普忙於處理國內關係、調整團隊,始終未對委採取實際措施,如今局面穩定重提此事,顯然是要借敲打委內瑞拉再度集結「後院勢力」。

  制裁「傷敵一千」恐「自損八百」

  然而,蒂勒森此次的表態畢竟只是「吹風」,有關石油禁運的制裁也只是「考慮中」,該政策是否能夠實施、如何實施,即便在美國國內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蒂勒森在阿根廷宣稱石油制裁的同時,也表示了在考慮石油禁運時,需要權衡該政策在結束委內瑞拉經濟、政治危機方面的有效性。此外他還稱,美國正在研究不同方案,考慮如何減緩制裁措施對美國商業利益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衝擊。這一「補充說明」充分體現了美國此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客觀事實。

  美國長期以來都是委石油貿易的最大合作夥伴之一,這種牽動戰略資源問題的利益關係,早已在美國各大財團財閥間盤根錯節,絕非輕易可以觸及。何況石油制裁的實際效果難以預測,冒著巨大風險觸動大資本家的利益,也是需要巨大投入和現實利益交易的。

  然而,美國在拉美各國公開宣揚對委制裁考慮,也絕不僅是拉大旗作虎皮的把戲。拉美各國對委態度本就不一,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魯等國在內的「利馬集團」對馬杜羅政府持明確反對態度,對推行一些制裁措施早已有意,但迫於地區國家關聯、區域組織內部關係和相互經濟往來才無法實施。但若美國將委內瑞拉問題上升至國際層面並以強勢姿態幹涉,情況將完全不同。以此次蒂勒森訪問為例,阿根廷外交部長福列在蒂勒森發言後當即表態稱,阿根廷將「密切關注」石油禁運的可能,但制裁「必須不能傷害委內瑞拉人民」。這種當眾「附議」已經足以表明阿根廷作為委內瑞拉「鄰居兄弟」的態度,可以預見馬杜羅政府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面臨愈發強大的外部壓力。(張峻榕)

相關焦點

  • 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實行「石油禁運」,為何收效不大
    6月8日,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產油國宣布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各國石油產量下降60%;從1967年6月到1967年8月,石油供應中斷整整兩個月,平均每天總供應量下降200萬桶,極大的衝擊了西方石油市場。石油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血液」,維繫著人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按照道理來說,阿拉伯國家一致行動實施石油禁運,美國應該堅持不了多久。
  • 1946年美國對華武器禁運的後果
    1946年7月29日,美國政府在馬歇爾建議下對華實施軍火禁運 。 7月23日,民國政府向美國國務院申請出口準許證,運送從美國商業公司和戰爭資產管理局購買的1.3億發7.92毫米口徑子彈。這批軍火是抗戰時期美國專門為中國製造的,中國政府早在年初就依據《租借法》購買了這批軍火。對此,馬歇爾表示「 美國將對一切尚未運出的物資實行禁運,不論這些物資是否已經付款。」
  • 石油、制裁、偷襲:美國為何逼迫日本走向珍珠港?【文案】
    ,美國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一次禁運;1941年7月,當日軍進入印度支那時,英美對日本發動了海上石油禁運和資產凍結。 1938年8月24日,日本頂級經濟外交智庫特地撰文,分析美國對日本大規模禁運的可能性,仍是信心滿滿,文章認為: 向日本出口是美國加州原油企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對日禁運將嚴重傷害當地經營者的收入;西太平洋沿岸大批廢鐵銷售企業純粹依靠日本的訂單維持,對日禁運將激發他們的強烈不滿;日本對美出口的主要商品——生絲,美國也無力禁運,因為禁止輸入會迅速傷及美國制襪業者
  • 美國石油狀況簡介
    目前美國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的油公司主要是埃克森美孚公司、飛利浦大陸石油公司、雪佛龍德士古公司、殼牌石油公司、Frontier Oil, Marathon Oil等公司。美國能源部在其發表的能源政策一文中預測,美國的石油生產在2020年時將從目前的580桶/日水平下降至510萬桶/日,墨西哥灣今後將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國內石油生產中佔有的份額將從目前的27%增至2010年的40%。
  • 魯哈尼:美國的霸凌無法達到其目的 對伊武器禁運將在18日解除
    據伊朗多家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內閣會議上提到,「我想向伊朗人民宣布一個好消息,對伊武器禁運將於下周日(當地時間18日)解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與美國鬥爭了4年。儘管美國竭盡全力延長對伊武器禁運,但是由於伊朗人民的抵抗以及政府和外交的努力,該制裁將被解除。」魯哈尼表示,很多人問伊核協議對伊朗有什麼好處,解除對伊武器禁運就是成就之一。從現在起,我們可以對任何國家買賣武器。這將是政府的行動之一。
  • 委內瑞拉頂住美國制裁,為我國輸送血液!
    自去年一月起,美國財政部就開始對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實施制裁,隨後美方又再次擴大對委石油出口的制裁。但是即使美國不斷加大制裁力度,委依舊能夠繞開美國,找到合適的石油買家。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想到石油,肯定覺得中東地區最豐富,但其實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才是世界最高的,只不過與中東各石油大國相比,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特別低,僅僅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即使這樣,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也成為了本國的主要經濟來源。自從2006年開始,美方就以委「不配合反恐行動」為由,對委實施武器禁運。而在川普執政時期,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變本加厲。
  • 歐巴馬:美國取消對越武器禁運不針對中國
    中國日報河內2016年5月22日電(記者 王健)據越南每日快訊5月23日報導,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組織聯合新聞發布會,通報兩國領導的會談結果。越南國家主席對美國取消對越武器禁運表示歡迎。此舉顯示兩國關係完全正常化。美國總統歐巴馬說,對越武器禁運不針對中國或者任何其它因素,而旨在美國希望完成與越南的關係正常化中的對接。
  • 武器禁運即將解除,多國爭先恐後提供報價,亞洲強國只等擇優選購
    同時伊朗也正在按照今年11月解除武器禁運限制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步驟。通俗講,《伊核協議》中規定的國際社會對伊朗武器禁運制裁即將到期,而當下已有很多國家不僅有意向伊朗出口武器,而且還都爭先恐後的提供報價,伊朗要做的只需比較後擇優選購!另外,伊朗大使還強調稱:歷史已證明伊朗近百年來沒有發起過一次侵略戰爭,而僅僅是自衛。
  • 美國左手胡蘿蔔右手大棒
    國務卿賴斯發表聲明宣布,美國決定全面恢復同利比亞的外交關係,將重新開放駐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的使館,並將利比亞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上刪除。賴斯說:「今天的決定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宣布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直接的關係。」
  • 禁運解除後伊朗並沒有豪購軍火,不是害怕美國,而是在打小算盤
    在伊朗武器禁運解除之前,美國曾不顧大國身份使盡各種手段,想要迫使聯合國延長對伊朗的武器制裁期限,但美國其實早已退出伊核協議,根本無權再繼續幹涉相關條例,包括英法在內的國家都不認同美國的行為,因此美國提出的延長伊朗武器禁運的草案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通過,目前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經被如期解除。
  • 同樣是石油出口大國,美國輕輕鬆鬆封鎖伊朗,為何拿俄羅斯沒轍?
    畢竟,兩國保持著半個多世紀的大使級關係,美國怎麼會公開叫俄羅斯「敵人」呢?就拿石油買賣這件事來說吧,美國可以制裁伊朗,禁止別國進口伊朗的石油,可美國卻不會對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指手畫腳。這背後究竟暗藏了什麼原因呢?首先,俄羅斯與伊朗不同,俄羅斯聯繫著歐亞大陸,關鍵時候,僅依靠陸路運輸仍可以維持國家運轉。
  • 鑄劍為犁:美國AI軟體禁運之後,中國遙感會「地震」嗎?
    關心時事的朋友恐怕已經知道了,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文件的規定,被限制出口的是某些類型地理空間圖像軟體的公司,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無人機、自動駕駛等領域。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智庫的技術專家James Lewis的說法,這是為了「阻止美國公司幫助中國製造更好的人工智慧產品,以幫助其軍事力量。」等等?人工智慧與空間遙感技術加在一起,怎麼就跟軍事有關了?
  • 落幕進入倒計時,石油時代終結後產油國將何去何從?
    在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將達到頂峰,之後開始萎縮,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成為新一代的能源方案。到2040年,全球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電力由風能與太陽能提供,城市車輛有三分之一是電動的,全球經濟的能效比也將提高三分之一。
  • 德國為石油閃擊蘇聯, 日本為石油偷襲珍珠港.
    二戰是鋼鐵和石油的戰爭。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導致德國閃擊蘇聯與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是德蘇戰爭的導火線。奇兵從阿登山谷突入法國,在一個月內迅速的迫使法國投降,將英軍趕出了歐洲大陸。但是由於英軍強大的海軍力量及天塹英吉利海峽,而且邱吉爾堅決不跟德國講和,希特勒最終無法解決掉西線的威脅。
  • 中興遭禁運的背後,美國半導體晶片業內人士怎麼說?
    北美中國半導體協會主席金波,在美國半導體晶片業界浸淫多年。針對美國對中興實施禁令一事,他以美國晶片業內人士的身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回答了為什么半導體晶片行業在中國的投資不夠、抵制蘋果手機是否是有效的反制措施等問題。今天,中興發布了《中興通訊關於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日前發布禁令做出了回應。
  • 美國「現代海盜」原形畢露
    美國司法部日前發表聲明宣稱,美方攔截了4艘向委內瑞拉運送「伊朗石油」的油輪,沒收超過100萬桶石油,然而伊朗方面斷然否認這些油船歸其所有,因為油船早已在波斯灣完成了離岸交割。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悍然劫掠他國資源,其「現代海盜」形象如今已昭然若揭。  新冠疫情在歐美暴發伊始,美方曾與德國等國爭搶防疫物資。
  • 石油委上書叫停乙醇汽油動機遭疑 或為自身利益
    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為何是石油委  國內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會員組織——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簡稱石油委)上書國家發改委,呼籲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理由是,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使得養殖業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出現「汽車與百姓爭玉米」的現象。(《京華時報》8月10日)  發展生物燃料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受到鼓勵。一則,石油、煤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畢竟有用盡的時候,儘快找到替代的可再生燃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生物燃料是一個方向。
  • 他的人生幾乎就是半部沙特石油經濟史
    在這一崗位上,他將打字速度練到了全沙特第一,一分鐘敲出120個英文單詞,令同樣從事這項工作的美國姑娘們刮目相看。  他的成才得益於公司的教育政策:「阿美石油公司一直讓我們這些孩子接受教育,其目的可能是我後來才知道的所謂的『開明利己主義』。然而無論他們出於什麼動機,結果卻是驚人的。」納伊米是在公司辦的學校上的學,不僅如此,他還成為由石油公司送去美國讀大學的第一批沙特學生之一。
  • ...為保持美國半導體領先地位,建議聯合日韓荷蘭等國家對中國禁運...
    美專家:為保持美國半導體領先地位,建議聯合日韓荷蘭等國家對中國禁運半導體設備
  •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將推行「石油換食品」計劃
    法裡亞說:「石油是我們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資源,毫無疑問,我們只能靠這個抵擋住外國的施壓。」這個外國,指的就是美國,在最近幾年,美國加大了對於這個南美國家的經濟制裁和經濟封鎖,還凍結了該國很多高官及其配偶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