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試:發展計算機測驗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智力測驗的形式逐步朝計算機化發展。「項目反應理論」(IRT)的發展和應用,使智力測驗發生重大變革。在傳統測驗中,被試正確回答題目的數量是測驗得分的唯一依據,而lRT則以能力或心理素質的水平作指標。lRT根據測驗題目的性質和被試對各測題的回答狀況(即項目反應)來確定其特定能力或心理素質水平。根據IRT設計出來的計算機自適應測驗使得計算機不只是呈現題目和處理答案結果的機器,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測驗工具。計算機根據被試的反應情況,自動選擇難度適合於被試的題目,這樣可保證用儘可能少的題目較精確地測出被試的能力水平。
利用計算機還可設計自動變化的測驗,測出傳統測驗無法預測到的反應。例如,計算機向被試呈現一系列變化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結果並不確定,完全根據被試的回答情況而發展。根據被試的不同回答,計算機給予相應的反饋。與自適應測驗相比,自動變化測驗又進了一步,它的反饋更靈活,這種測驗形式對測查思維的領悟性特別有效。
智力測驗另一個發展方向是重新回到實驗心理學的方法上來。經過一番方法論上的反省,智力研究者們注意尋找一種更客觀、更易於測量的智力新量度。隨著卡特爾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理論的提出,研究者不約而同地對不受文化影響的流體智力表現出更大的興趣。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發現,複雜反應時、平均誘發電位、反應時標準差、覺察時等與智商都有很高的相關,尤其與流體智力有更顯著的相關。鑑於以上指標的客觀性,它們完全有可能作為智力水平的新尺度,因此未來的智力測驗可能十分簡單,只需在心理實驗室測量有關生理和心理指標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