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賞魚入缸之前,我們把魚缸水體的細菌全部殺死,是對還是錯?

2020-12-20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之前,有的魚友提出來要給魚缸消毒,或者說是專業名詞叫做泡缸,這是我們較為正常的操作模式。

因為這種消毒方法主要牽扯到的問題不單單就是一個所謂的消毒那麼簡單。我們的目的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但是在我們給魚缸消完毒之後,魚缸裡再去加滿水之後,我們還要進行一遍殺菌操作,這種方法到底是否可行,究其原因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一、為什麼要泡缸或者濾材?

我們為什麼要去在飼養觀賞魚之前,進行泡缸或者泡濾材?

關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的操作就是純粹泡缸的情況較多,而使用鹽水或者其他東西消毒反而做得很少,主要目的一個是由於擔心濾材上可能會存留有過多的雜質,如果我們不去清洗或者浸泡一段時間,等到魚兒入缸之後,魚缸的水質就會由於濾材的殘渣而導致水體不清。

再一個泡缸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防止爆缸,我們必須每次新缸到來之後提前加滿水,讓魚缸滿負荷運轉幾天看看,這樣我們才會比較的放心。

還有就是飼養高檔觀賞魚,特別是水溫較高的魚類,我們需要防止玻璃膠的膠味刺激到觀賞魚,從而導致它們的死亡。

一般的只要是玻璃膠徹底幹透了就不會有味,就怕趕上了那個點兒,玻璃膠並沒有徹底幹透,或者剛剛晾乾,膠味還沒有徹底散掉,那麼如果再一升溫,觀賞魚就有可能玩完了。

至於消毒方面,與我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有必要,特別是一些比較皮實的普通觀賞魚,即使不消毒,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

二、消毒之後再次殺菌,有沒有這個必要?

那麼我們說,經過了大約24小時的泡缸,或者時間更長,我們的魚缸如果沒有任何的異樣,由於使用了某些藥物,我們需要把魚缸水全部放掉,然後再加入新水進行困水或者啟動循環過濾即可。

在這種操作模式中,有的魚友就提到了,我們必須再次使用某種藥物進行魚缸裡的殺菌操作,甚至於我們要去殺死什麼細菌的芽孢?這種操作是否有必要?

正方的魚友們認為,即使這些細菌對於觀賞魚無害,但是只要是它們存在在魚缸裡,就會佔用到魚缸裡有益菌的生存空間,使得我們有益菌的繁殖速度有所減慢,所以說,我們必須在開缸之前,再次殺菌,為以後有益菌的生成掃除一切障礙。

況且,這些芽孢如果不去徹底殺死的話,可能會對觀賞魚造成一定的傷害,從而使觀賞魚患病,大體上就是這麼回事。

反方的魚友們則認為,首先第一點,我們如何能夠證明,我們加入魚缸裡的自來水水中,一定就是有害菌呢?難道這其中就沒有硝化細菌或者異養菌,有它們在或許魚缸裡的硝化系統形成得更快。

第二點就是目前來講真的有藥物可以殺死所謂的細菌芽孢嗎,我們又如何去有效證明?而且即使我們在瞬間把它們給殺死了,別忘了細菌也是無處不在的,很快它們就會再次繁殖,那時候硝化系統照樣也沒有形成。

再說了,很多觀賞魚無論在野外還是室內,只要是體質強健的,它們都可以和各種細菌共生的,包括我們人類也是一樣,所謂的魚兒碰到了細菌就會患病,那麼這個觀賞魚一定是林黛玉做的,或許早就該死了,即使沒有細菌,它們照樣還得死,所以說,魚缸消毒之後,再次殺菌,純屬扯淡之談。而且,自來水本身也是有殺菌程序的。

三、到底該如何操作呢?

對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大體上是站在了反方的立場上的,感覺這個操作完全沒有必要,確實是只要我們挑選的觀賞魚沒有問題,水體中的少量細菌對於它們根本就無礙。

在此,我也不防悄悄的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我的水缸中飼養的孔雀魚,前幾天我還在裡面洗了一次拖把,它們照樣啥事也沒有。

但是,如果對於體質較為敏感的七彩神仙魚之類的觀賞魚來說,假設它們長期的生活在基本無菌的水質中,比如說多數魚場裡使用的RO水,它們對於水質的處理程度可以精確到微米,在這種環境中,很多細菌根本就進不去,因為它們還沒有濾芯的孔眼大,這個大家可以去查。

那麼在這種水質中長期生活的七彩神仙魚,對於細菌是很感冒的,我們可以在它們入缸之前做一下殺菌處理,如果使用的是以上的純水機做出來的水質,那就沒必要再去殺菌了。

但是,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觀賞魚,在入缸之前,完全沒有必要在魚缸消毒之後,我們再去做一次殺菌處理,這不是觀賞魚活得太仔細了,而是我們魚主人活得太仔細了,要不就是我們對於自己精挑細選的觀賞魚,太沒有信心了。

很多觀賞魚不但是需要和細菌共生,而且在這種環境中本身對於它們的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鍛鍊,如果我們飼養個普通觀賞魚,就去進行如此精細的操作,就很容易把它們飼養成溫室裡的花朵,以後再遇到同樣的問題,它們的發病率就會極高了,這確實並不是什麼好事。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兩缸觀賞魚,之前並沒有白點病,為什麼倒缸後全部爆發白點呢?
    尤其是在新魚入缸、水溫驟降、各種觀賞魚倒缸,以及長期低溫的環境中,絕對要注意觀察。幾乎可以斷定,只要是水溫低於28度以下,大部分魚缸內都可能會有小瓜蟲的存在,只是不爆發罷了我們說如果魚缸長期在28度及以上,即使裡面有小瓜蟲的蟲卵,它們早晚也會拜拜,或者是魚缸內近期曾經下過白點淨,否則的話,無論是水源問題,還是外來觀賞魚攜帶等,魚缸內都有可能存在著小瓜蟲的身影。
  • 為什麼觀賞魚入缸後一趴不起,什麼原因造成它們經常恐懼?
    一、水體太大、觀賞魚的數量太少,會造成觀賞魚的極度恐懼特別是鸚鵡魚、虎魚苗、龍魚苗、七彩的成年魚,這些觀賞魚在魚缸水體過大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有可能瞬間趴缸不起,魚缸哪裡有可以遮蔽它們的障礙區,它們就會趴在那裡,如果魚缸裡啥也沒有,或者藏身處太小,它們就會直接趴在了缸底,比如說體型過大的錦鯉。
  • 對於魚缸的整體水質和觀賞魚的狀態而言,硝化細菌能算個啥?
    魚缸裡沒有魚,直接自來水入缸,有可能需要爆氧,主要問題是為了除氯假設說,我們的魚缸裡之前啥也沒有,提前也沒有進行適當的、有效地困水,就是說直接自來水入缸了,那麼,首先第一點就是,魚缸的缸壁或者缸底可能會殘存大量的氣泡粘附缸壁,這個氣泡有可能是
  • 養觀賞魚的魚缸需要多大?別只看魚的體型做選擇,水體容量也重要
    魚類的種類繁多,其中人們根據他們的體型分成了三類魚:小型魚,中型魚,大型魚,這些魚的體型差距都非常大。所以,他們適應的生長環境也都不同。魚缸大小是影響魚類生長的一大原因,養魚的魚缸還是需要依靠你養的魚的品種,以及魚的密度進行選擇的。那麼,到底多大的魚缸最適合長期飼養觀賞魚呢?
  • 懶人養魚操作:無過濾魚缸開缸攻略,以及觀賞魚品種選擇技巧
    這三樣水族設備對於養魚是有很大幫助的,我極端發言,每一個魚缸其實都應該備上這三樣裝備。但是,如果沒有了過濾,魚缸的生態系統還會不會平衡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一個水體沒有過濾就沒法平衡生態,那麼湖泊早就已經沒有魚可以生還了。不過無過濾的缸開缸過程和有過濾的開缸過程還是有差距的,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無過濾開缸的過程。第一步,造景問題。
  • 觀賞魚爛尾咋辦?別急著給魚缸下藥,先要知道造成爛尾的這些原因
    觀賞魚爛尾可以說是養魚非常常見的情況了,爛尾可大可小,如果及時發現並處理,其實很容易就解決問題,而如果拖到後期,基本也無力回天。今天我們來聊聊觀賞魚爛尾都有哪些原因,以及如何應對。首先,我們可以把爛尾歸為外因和內因。
  • 原來我們一直都做錯了。觀賞魚入缸只過溫不過水的原因,一次說透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交流養魚經驗,分享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謝謝!前不久我發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觀賞魚入缸,遭到一些魚友的質疑。大概意思是說你這魚怎麼不過水就直接入缸了,過溫過水都是最基本的常識,你都不懂嗎?
  • 如何讓觀賞魚告訴我們,我們的魚缸水質,到底是好還是壞?
    很簡單,就是我們的觀賞魚適應了魚缸裡的某一種水質之後,我們所要做到的就是一個有效維持,而不是大幅度改動,這就叫做水質穩定,這是飼養所有觀賞魚的第一要務,不管它是龍魚、七彩還是魟魚、金魚和錦鯉。濾棉上都全部是紅色的磚灰,這缸小魚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土了,但是這個魚缸的水質依然可以維持,它們也照樣沒有問題,只不過恢復的時間更慢了而已。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它們還是能夠正常的生長,狀態上依然沒有問題,這個當然是有點過了,不過也足以說明了一些問題吧?
  • 使用小魚缸飼養點小型觀賞魚,過濾系統過於強大,反而不好
    是因為有一位魚友,就是使用到的這樣的小魚缸,飼養了幾條三角燈、紅綠燈之類的小型觀賞魚,然後,反覆折騰魚缸過濾,魚缸內總是氨氮超標,最後導致整缸魚的死亡。既不能加闖缸魚,也沒有時間去開缸,最後反而上了三五層過濾,再加一個反氣舉,不為別的,就是強大的水流加上濾材殘渣,這個魚缸的水質就完蛋了我們說,凡是採用這種小魚缸,飼養這些小型觀賞魚的,大部分都是新手,不可能去正八經的開缸,也不可能很好的養水。
  • 魚缸裡有幾條魚都看不清楚,還在詢問,觀賞魚到底患了什麼疾病?
    觀賞魚疾病和水質雖然互為因果,但最終的原因,大部分還是在水質我們說,觀賞魚的疾病與水質是互為因果的。也就是說,只要觀賞魚過度壓抑或者有病,這個魚缸水質就有可能渾濁不清,尤其是剛剛購買的觀賞魚,一次性入缸的數量過多。
  • 怎樣的魚缸才算是完整,來看看魚缸裡觀賞魚和細菌的關係,很微妙
    魚缸中分為三種主要生命體:魚,植物,細菌。這三種生物其實再互相的供養對方,如果這三類中少了一種生物也只能是藻類。但是藻類少了的話就不算是一個正常的,完整的生態系統。我們先了解一下他們三種生物是如何被帶入魚缸,並且是如何供養對方的。開缸的時候我們最先需要養水,養水這段過程最先產生的是有益菌。
  • 觀賞魚老蹭魚缸是什麼問題?兩種可能,後一種值得我們注意
    在養魚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觀賞魚時不時就蹭一下底砂,然後底砂上面的髒東西全部都漂浮起來。這種行為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蹭缸」。魚類蹭缸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奇怪的現象。很多魚一生來就具備了鑽沙蹭缸的技能。但是一些魚友還是很疑惑,為啥魚那麼喜歡蹭缸?這期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觀賞魚蹭缸的種種原因。
  • 只要觀賞魚不死,硝化細菌就會永存,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過?
    觀賞魚入缸初期死亡,牽扯的因素有很多: 在此,我再次鄭重聲明,觀賞魚入缸初期的死亡現象,牽扯的因素有很多。 我們之所以看到入缸後的觀賞魚半死不活,未必就是在我們魚缸裡中的毒,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
  • 終於發現了飼養觀賞魚最懶的方法,絕對能夠把觀賞魚養的很好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自從在自媒體上和魚友們分享觀賞魚飼養經驗以來,養魚老道就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自己家裡的魚缸是越來越多了。看上去這個魚缸的水質也是很好,只是缸壁有點蒙塵,我又購買了十條小的清道夫,暫時還未入缸單獨隔離飼養著,等到入缸之後,缸壁的問題一解決,那麼魚缸的水質看起來就會更好了。
  • 到底是魚缸裡的觀賞魚需要氧氣多,還是硝化細菌需要氧氣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希望老道談談魚缸內的氧氣供應,對於飼養觀賞魚的好處和壞處,還有怎樣能讓魚缸內充氧的聲音小點?一位魚友提出了上述的問題,就是關於魚缸裡供氧的設置,以及設備噪音如何解決的問題。還有的魚友問到了,我們到底是應該在魚缸裡供氧還是在過濾系統中供氧呢?
  • 哪些觀賞魚可以裸缸飼養、不必造景?可以選擇的品種有很多
    而很多新魚友,在剛開始養魚的過程中,並不願意直接造景飼養觀賞魚,尤其是一些新購買的那種帶蓋的三合一上濾魚缸、下濾魚缸,在其中造景會很麻煩,不如沒有缸蓋的超白缸造景那麼省事,所以說,還是選擇裸缸飼養為好。同時,經常不斷的有新魚友前來詢問,哪些觀賞魚容易飼養?
  • 把這些專用名詞,從魚缸裡忽略掉吧,觀賞魚活的時間還能長點
    不要把這些所謂的理論和專業名詞看的多麼複雜,我們要去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或許它們只是一個極為簡單的操作過程的代名詞而已。開缸就是一個給魚缸消毒養水的過程罷了,就我們飼養的那點通貨觀賞魚,它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興師動眾的,古人也不懂得如何開缸,不是也一樣的飼養金魚?魚缸裡需要放置闖缸魚嗎?
  • 這兩種藥物,針對觀賞魚的體表疾病問題,療效還是很好的
    這種方法只適合小水體單獨操作,絕對不可以整缸、長時間浸泡,那可是和醃魚沒有什麼兩樣的,因此一般來說,這個方法老魚友都不愛讓新魚友們去使用,也不會輕易告訴新魚友的。大部分整缸浸泡的用鹽量,都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左右,至於說什麼濃度治療什麼魚病,這個其實不可能有固定答案的,基本在上述範圍徘徊,與溫度、水體大小、水質和觀賞魚的疾病輕重,以及個魚的耐受度都有一定關聯。
  • 養了一段時間觀賞魚的魚缸裡,有必要再放硝化細菌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魚友給我提出了這麼個問題,魚缸裡的魚養了一個多月了,怎麼放硝化細菌?問的我有點蒙,答案倒是很簡單,往濾材上倒啊,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原因就在於魚缸裡有魚,並且已經養了很長時間了,為什麼還要放硝化細菌呢?
  • 用開水燙魚缸過濾棉,怕是並不能徹底預防觀賞魚寄生蟲
    原來,這位朋友認為——只要每個月用開水燙了過濾棉,魚缸裡就有不應該有寄生蟲了。道理似乎也說得通,蟲子嘛,肯定會隨著水流落在過濾棉上,然後水體裡的蟲子和蟲卵都會被隔離在濾棉上。在每次洗棉的過程中,只要用開水燙一下,蟲子和蟲卵全部都會陣亡,自然就沒有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