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招的「光刻工藝工程師」工作內容卻是晶片封裝?

2021-02-14 蜀山熊貓

近期,一個華為去年開始就在招聘的職位突然之間火了起來,那就是光刻工藝工程師,以及一系列的職位:薄膜工藝工程師, 刻蝕工藝工程師。。。

晃眼一看,華為這是要自起爐灶搞晶片製造了啊?其實這種揣測比起後面那個「拉各部門骨幹放下手裡的本職工作從頭學(還有人說是加入助威團監軍?),24小時輪班,2年搞定5nm光刻機」的傳聞來真不算啥。

因為從字面看,同樣的職位在晶圓製造廠以及封裝廠裡其實都有,不仔細看職位介紹,內行都不一定能分清楚。

「1.負責先進封裝2.5D/3D&Mems工藝研發;2.負責TSV工藝流程設計,在線研發;3.負責深SI刻蝕,減薄,SI表面處理工藝研發。。。」

但仔細看一下,先進封裝,2.5D/3D&Mems,TSV,深SI刻蝕,減薄,表面處理。。。這些關鍵字眼無不表明其對應的是封裝,確切說是先進的晶圓級封裝。

網上寫封裝的資料其實很多,但比較的專業。由於自己平常的工作也會涉及到產品的一些封裝設計,所以決定打算拋開那些體系,從一個設計公司從業者的角度切入,以系統設計的演進為線索,來聊一聊下晶片封裝。

聊的順序是這樣的:

系統(SOC, SIP)

封裝

三種光刻機(前道,後道,面板光刻機)

相信看完後,下次再有人想套路你,你第一時間就會識破並給予有理有據的「暴擊」。

系統

封裝的發展進程其實就是電子系統的演化過程,進一步說就是電子系統以及它們之間連線的縮進過程。這也是我一來就說系統的原因。

以大家熟悉的計算機為例,它的組成經歷了:

1. 電晶體時代:

電子零部件(全電子元器件)堆在一個甚至幾個房間裡,由粗線連接;

電晶體計算機

2. 集成電路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點便是集成電路的出現,各種電子元器件集成到一塊矽片上,變成一個專用的集成電路路ASIC:CPU, GPU, 運算放大器,ADC, DAC,USB晶片。。通過PCB印刷電路板的組裝形成系統,以前得幾個房間才能塞得下的電子零部件,如今在一塊PCB板上就能放下。

PC主板

3. 系統級晶片(SOC與SIP)時代:

也就是將PCB板上專用集成電路(ASIC) IP化,微縮進了一塊裸片中(SOC, 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 或 以多晶片的形式封裝在一個管殼之中(SIP, System 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

SOC:

將各ASIC IP模塊化,在同一個製程裡做到同一塊矽片之上。

比如下面這顆高通845晶片組,將上一個時代還是一顆顆獨立晶片的CPU,GPU,ISP, WIFI, Memory,DSP等IP化,做到了同一顆裸片上,並與其他不能集成到同一個製程的一些專用晶片(ASIC),如集成了MEMS的觸控晶片,高性能音頻編解碼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等用一個小PCB版整合起來,形成一套電子系統,以獲得最佳的能耗比。

高通845晶片組

SIP

由於同等情況下,高性能意味著高頻率,高頻率會帶來更高的噪聲和功耗發熱,對於高性能多媒體終端應用而言,SOC加PCB板的形式,是對能耗比及集成度兼顧得最好的方式。

但對於一些對於性能要求較低,而對低功耗要求更高的應用場景,比如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則可以降低應用處理器SOC,電源管理晶片,觸控晶片,射頻天線,傳感器(MEMS)的性能標準,使得其噪聲串擾,高功率發熱等滿足集成到同一個管殼中的條件,通過封裝組成一個電子系統,也就是系統級封裝(SIP, System in Package) 。

當然,從方便性及傳輸性能上看所有的部件做到一個裸片上固然很好,但其問題是所有的部件都需要使用同一製程,也就是7nm的SOC,那麼裡邊所有的各功能模塊都得使用7nm, 而一些比如天線,射頻模塊,傳感器,電源管理晶片等部件,能發揮其最佳性能的並不是在7nm,而是在55nm,90nm,乃至更早的0.18um,0.35um的製程之上,不合適還強行綁一起過日子的成本實在太高。

比如蘋果手錶3裡的S3晶片,它就將不同廠家,不同製程的晶片都做到了一個大管殼中,組成了一個集成度非常高的系統。7nm的應用處理器+22nm製程的Memory+28nm的射頻晶片+130nm的傳感器晶片,電源管理晶片…

Apple Watch S3

Apple Watch SIP

所以,晶片通過SIP組成系統,其性價比肯定比SOC更好,同時也可以獲得比PCB連接更好的傳輸性能。這也是業界突破7nm之後,開始轉向大力發展先進封裝的一個重要動機。

SIP的出現的時間其實很早,管殼裡各晶片的連接方式也對應著傳統封裝與先進封裝的區別。

下圖內部晶片與管殼以及其他晶片互聯時,都是通過一條條很明顯的金屬引線(也就是所謂的bonding線)實現連接,這種形式叫引線鍵合(Wire-bonding)。

傳統封裝

而下圖這個則沒有明顯的引線 (包括之前的蘋果S3晶片的解剖圖),晶片之間通過TSV(Through Silicon Via, 矽通孔層)層以及基板(substrate)實現連接。這個TSV層是矽片或者是一些有機材料,內部通過RDL(Redistribution layer,再分布層)進行連接,它們取代了以前的鍵合線,完成PAD與基板的連接。

可以認為,TSV晶圓的製備屬於製造的後道金屬流程的延伸,所以一般都是由工藝廠來做,對他們而言,這只是舉手之勞 。

下面這種擺法也稱為2.5D封裝,裡邊晶片的擺放包含了平面(2D)以及3D堆疊(主要是Memory存儲器)的方式。

晶圓級封裝

如下圖,同樣的memory堆疊,右邊這個沒有像左側一樣使用引線鍵合,每一層晶片間有穿孔實現的連接,與PCB基板的連接也是通過球狀物體的實現的點連接,而不是線連接。這個點連接使用的是Flip-chip技術,也就是倒裝技術。這種也稱為3D封裝,完全垂直堆疊。

引線鍵合技術VS TSV連接技術

先進的2.5D及3D 混合封裝形式

也就是說,封裝的先進與否其實和管殼裡的晶片/裸片有沒有堆疊沒有太大關係,而與晶片們的連接方式有關係,如果全部是依靠引線鍵合那就是傳統封裝。

而這個TSV 以及 倒裝Flip-chip則是先進封裝的基礎技術!

先進封裝

製造——封裝——測試

製造出來的整塊晶圓(wafer)經過劃片,成為一塊塊的裸片(die),然後通過封裝(Package Assembly)封進管殼裡。穿上了衣服的裸片,才可以叫做晶片(Chip)。

顯然,封裝則針對的是管殼內的連接及密封技術。

封裝技術發展到今天,基本可以認為先進封裝=晶圓級封裝,能不能做晶圓級封裝,也是封裝廠技術水平的分水嶺。國內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都具備晶圓級封裝的能力。

為什麼叫晶圓級封裝呢,不是劃好的裸片與裸片之間的連接嗎?因為有TSV技術的引入。

以美國安靠(Amkor)介紹的TSV製備為例:

1.在矽片表面附上一層電介質重複鈍化的聚合物薄膜;

2.在聚合物薄膜內採用成相技術製作過孔(TSV),並按工藝廠後道金屬化工序(澱積,光刻,刻蝕,清洗。。)完成RDL的製備, 通過它實現與晶片PAD的連接。

TSV&RDL 製備

晶片與TSV晶圓的組裝

到這,大家應該明白為啥TSV的製備會使用到晶圓製造的各道工序了吧,澱積,薄膜製備,光刻,刻蝕,清洗,離子注入等等。。。

至於華為招聘的那幾個職位的介紹,想必已經難不住看到這裡的各位了。

如之前提過的,TSV晶圓的製備依然是由晶圓廠完成,而封裝廠的工作重心一般是對TSV晶圓的加工之上:

對TSV成孔的300mm晶圓對晶圓進行減薄(2.5D會打薄到100um,3D結構會打薄到50um),讓TSV露頭;

背面 (BS) 金屬化流程(如RDL),完成 TSV 互連。

TSV露頭和背面金屬化工藝流程一般被稱為「中段製程」(MEOL)

美國Amkor 晶圓級封裝流程

最後,覆蓋到倒裝(Flip-chip)的基板上面。

倒裝工序

所以,代工廠要做晶圓級封裝,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一些晶圓廠的確也開始涉足先進封裝領域,不過先進封裝不是封裝的全部,傳統封裝的需求依然很旺盛,晶圓廠沒必要對封裝廠「趕盡殺絕」,何況封裝廠還有晶圓廠所沒有的規模化優勢,二者現在還是處於緊密的合作關係。

當然,這些年還發展出了更為先進的chiplet,這個更是把不同製程的晶片IP化了,直接放到了晶圓製造的後道金屬工序中進行「封裝」,這個已經不屬於封裝的範疇,一旦普及對於封裝廠的打擊可能更大。不過它還面臨很多的限制,比如接口的標準化等,目前看可能還比較「小眾」,在IDM體系中推進比較容易。

TSV晶圓的從設計到製備,其方案是需要設計委託方,晶圓代工廠,封裝廠來共同制定的,對於資金比較雄厚的設計公司,招大量的封裝工程師,修建先進封裝的試驗線(1um乃至0.5um級的試驗線,投入其實還好。)自己來設計及驗證封裝方案,好了後再交由晶圓廠及封裝廠量產,這樣的效率肯定比外包高很多,並不過分。這是這個職位命名,的確容易產生歧義罷了,所以一般會區分開。

(今日頭條:蜀山熊貓 原創)

光刻機

最後還是再說下光刻機,很多人就是被"光刻「這兩個字給帶偏的,有些人更是偏得沒譜了。

很多人對於光刻機都有一個混淆的認識,那就是半導體鏈條中,只有晶片也就是晶圓製造階段才會用到光刻機,封裝怎麼會用到光刻機呢?

原因是他們對於晶片封裝的認識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覺得封裝不就是把「製造出來的晶片塞進塑料/陶瓷/金屬管殼,然後用金屬線連上,最後密封刻字就成了一顆晶片。」這麼個過程嗎,有啥技術含量?所以完全沒想到封裝竟然還會用到光刻機。

然而隨著先進封裝的普及,光刻,澱積,刻蝕,清洗等製造裡的常見工序,也成為了封裝的關鍵技術節點。對於1um, 2um級的加工自然是需要用到精細步驟的。

光刻機的分類,不嚴謹的說,可以認為是按解析度劃分的,分為三種類型(前道,後道,面板):

晶圓製造的光刻機,也稱為前道光刻機,解析度最高可到納米級,比如22nm, 28nm,90nm,130nm。。。大家常聊的ASML的13.5nmEUV光刻機, 193nmDUV光刻機就屬於此類。

封裝光刻機,也稱為後道光刻機,解析度是微米級:1um, 2um。。所以光源不需要用到EUV,DUV,鏡組設計也相對比較簡單,售價相對便宜。這也是上海微電子設備的光刻機做國產替代的主要領域。

上海微電子設備的500系列封裝光刻機

面板(FPD)光刻機,用於顯示面板上的發光元器件及陣列的製造,其解析度比封裝光刻機要求略高些,其技術含量的衡量主要是在可加工的面板尺寸上,對應的也就是所謂的五代面板,六代面板之分。。。尺寸越大,代數越高,加工難度越大,技術含量越高。不過咱們在這個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還需要努力,這塊的主要是被尼康和佳能所壟斷。

面板斷代依據

最後

回答一個問題:做先進晶圓級封裝,為什麼傳統封裝光刻機就夠了?

之前說過系統演進的過程,也是電子零部件之間連線微縮的過程:

在傳統封裝中,一顆裸片封裝到管殼中,一般是銅線,但銅線很粗,要想達到最細又可靠,得使用金線(略奢侈了)進行連接,其標準直徑一般是25um~32um;

而PCB板級互連,上面走線的極限直徑則是75um ;

系統級晶片, 晶圓級封裝會用到金屬RDL(Redistribution Layer),RDL一般是銅鋁合金線,儘管屬於製造工藝範疇,但其最小寬度也不會到納米級,比如在臺積電在28nm製程的時候,RDL的最小寬度是2um;而在其7nm/6nm製程中,RDL的最小寬度也只是到了1.8um。如下圖所示,TSV的開孔在應用最為複雜的情況下,也是微米級的開孔。

TSV加工尺寸

以上,從傳統到先進,封裝用線的解析度都是微米級的,所以根本用不到EUV,DUV,採購價格便宜,解析度在1um~2um區域的封裝光刻機足矣。

大家應該明白了華為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薄膜工藝工程師」。。。但其工作內容卻為什麼是封裝工作了吧?

由於自己並非專業做封裝的,難免會有紕漏,敬請封裝同行斧正。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華為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真的要自研光刻機?
    近日,有媒體爆料,華為方面已經開始自建晶片晶圓廠,華為方面已經正式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要求全職、不限經驗,工作地點在東莞松山湖eqVednc有微博網友截圖表示:「華為太難了,擁有最強的國產晶片設計團隊海思還不行,還要琢磨研究光刻相關技術...國內產業鏈在這些方面幫不上華為,華為只能自己來了
  • 華為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開始自建晶片工廠?
    近日網上流傳出了關於華為要自建晶片工廠的傳聞,這則消息被傳得有鼻子有眼。其實華為自己建設晶片工廠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如今的華為被制約最慘的確實就是晶片生產的問題。根據新的禁令,華為任何採用了美技術或者美設備的企業在沒有得到許可的前提下,都不能為華為提供任何的服務,而華為的晶片一直都都是臺積電在代工,由其是高端晶片。
  • 華為公開招聘「光刻工程師」,或將自研晶片製造技術
    華為公開招聘「光刻工程師」,或將自研晶片製造技術最近,在美國新政的影響下,臺積電宣布在9月14日之後沒有繼續向華為供貨的計劃。消息傳出後,網上一片譁然。畢竟,臺積電是華為最大的晶片製造廠之一,華為的高端麒麟核心基本上是由臺積電製造的。如果臺積電「切斷」對華為的晶片供應,華為的高端晶片將面臨「斷供」的尷尬局面。
  • 華為緊急開始自救,招聘光刻機工程師刻不容緩!
    但是還是受到了禁令的限制,不得不在美國和華為之間做出選擇。不久前有消息傳出,臺積電正式向美國提出了繼續為華為代工的申請,這也讓不少國人對臺積電有了期待,但是沒想到才過了幾天時間,臺積電就給國人潑了一盆冷水。臺積電正式宣布,將在9月14日後就不會繼續為華為代工,這就表示臺積電還是繞不開美國禁令內容,只能選擇放棄華為。
  • 華為正公開招聘「光刻工程師」 或進軍晶片製造技術
    華為在遭受美國第二輪制裁後,直接被切斷了自研晶片供應鏈,臺積電已經確認9月14日後不再為華為供應晶片。如果華為在庫存晶片消耗完之前找到解決辦法,那麼華為大部分業務都將會受到致命影響。此時此刻,說是華為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並不為過。
  • 臺積電正式宣布,光刻機如何超越?美工程師:一個零件調整了十年
    在早期,半導體鼻祖企業都是IDM模式,所謂IDM模式也就是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體,比如三星、德州儀器等。但是後面,隨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最難的不再是晶片設計,而是晶片製造。要把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電晶體集成在不到拇指大的晶片中,不是全球頂尖的設備和技術根本無法做到。
  • 實地探訪華為「最強備胎」:火熱量產14nm,光刻機成轉正攔路虎
    2、《IT時報》記者實地走訪上海中芯國際,14nm晶片火熱量產,7nm工藝研發多時,但礙於高端光刻機缺位,研發進展滯緩。但就像中芯國際頭頂的光暈,二期產線火熱建設,此次事件被認為是中芯國際「轉正」的最好時機。
  • 華為+中科院攻關EUV光刻機?ASML華裔工程師:天方夜譚
    雖然,國內的上海微電子(SMEE)已經有90nm光刻機,並且傳聞28nm光刻機明年就能推出。但是,其與ASML的EUV光刻機仍差距巨大。而在此之前,業內就已有傳聞稱華為正在研發更為先進的EUV光刻機,而中科院在光刻機的關鍵技術和器件領域早已有相關布局。
  • 上海微電子投訴華為,國產光刻機路在何方?
    也就是說,只要美國規定的緩衝期一過,臺積電將被迫停止與華為的一切合作。而目前,華為很多高端系列的手機晶片都是採用7nm或5nm的工藝製程,如果這些晶片供應不足,華為手機或面臨失去性能優勢的風險。為了儘快走出晶片製造的困境,華為終於正式出手了!
  • 臺積電包攬全球50%光刻機,未來的高端晶片製造與大陸無關?
    這座研發中心將會擁有一條先進的生產線,同時配套以8000名工程師;為配合2nm工藝的研發,臺積電還被爆料一口氣購買了2臺光刻機。臺積電預測他們已安裝了全世界約50%的激活光刻機機器。據外媒的初步預計,公司2020年全年資本支出將進一步提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
  • 華為看到「曙光」,中科院攻克5nm工藝難題,繞過荷蘭光刻機
    目前如何擺脫美國的限制,給華為的麒麟晶片生產尋找一條出路,對華為來說迫在眉睫。近日好消息傳出,中科院攻克5nm工藝難題,或可以繞過荷蘭光刻機,這讓華為看到了「曙光」!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光刻機的作用,最簡單來說,它就是製造晶片的機器設備,臺積電之所以能夠生產出5nm晶片,先進的光刻機是發揮著主要作用。目前晶片生產商們大多都採用的荷蘭光刻機,因為該設備製造難度非常大,所以全球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製造,而荷蘭ASML就是這方面的霸主,是全球唯一能夠達到7nm精度光刻機的廠商。
  • 光刻機是國產晶片的「痛中痛」,中國何時可以摘取這顆明珠?
    卡喉嚨的,不一定是魚刺,還可以是晶片。晶片技術以納米計算,比魚刺小得多,威力卻高出幾百倍。時隔一年,美國再次打壓華為,也說明中國科技離全面趕超還有一定距離。以後,晶片代工廠給華為生產晶片,只要涉及美國技術和設備,就必須經美國同意。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晶片製造關鍵之一——光刻膠 晶片生產過程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裝。其中晶片製造是最硬核的一個步驟,涉及到各種頂尖的技術,設備和材料等等。 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影響晶片製造的效果。
  • 華為要被卡脖子,光刻機行業壟斷程度有多高?國產品牌出路?
    來源:高禾投資臺積電所提供給華為的晶片,規格方面要求極高,需要極紫外光刻機(EUV光刻機)的支持,在中國大陸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做出EUV光刻機的企業。華為現在正在瘋狂尋找光刻工藝工程師,試圖自主研發光刻機,否則,華為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 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跳槽!2020年中國光刻機產業鏈!
    倍年薪招攬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有100名以上的資深工程師和經理跳槽! 之前,中國臺灣有3000多名晶片工程師流失到中國大陸。「臺積電流失上百人可能不會馬上受到影響,但一些規模較小的晶片公司若流失幾十人,可能會崩潰,」一位晶片行業高管表示。 「所有亞洲國家、地區,都需要想出留住人才的方法,因為中國大陸可以利用龐大的資本市場、補貼和豐厚的待遇來吸引人才。」
  • 高端晶片被西方國家壟斷的背後,光刻機的研發才是難題
    常用的光刻機是掩膜對準光刻,而一般的光刻工藝要經歷矽片表面清洗烘乾、塗底、旋塗光刻膠、軟烘、對準曝光、後烘、顯影、硬烘、刻蝕等工序。光刻機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可以製造什麼級別工藝的晶片,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而在今年,蘋果三星與華為都已經開始準備研製新的5nm的手機晶片了。
  • 晶片中電晶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晶片內部製造工藝詳解
    晶片製造的整個過程包括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製造、測試等。 2、晶圓塗層 晶圓塗層可以抵抗氧化和溫度,其材料是一種光致抗蝕劑。 3、晶圓光刻顯影、蝕刻 首先,在晶圓(或基板)表面塗覆一層光刻膠並乾燥。乾燥的晶片被轉移到光刻機上。通過掩模,光將掩模上的圖案投射到晶圓表面的光刻膠上,實現曝光和化學發光反應。
  • 「光刻機」中國晶片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中,在抵制華為聲音較大的歐洲,華為獲得18個5G商業合同,中東地區9個。在亞太地區3個,全球發貨超過2.5萬個基站北京時間5月15日,川普政府本周五採取了行動,將阻止全球晶片製造商向華為出貨半導體晶片,毫無疑問這對中國晶片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項政策為什麼對中國晶片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呢?
  • 造一臺光刻機到底有多難?市場一直被荷蘭壟斷,技術難度堪比登天
    海思麒麟是華為自主研發的晶片,從很多搭載該晶片的華為手機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驚豔的表現。因此,從中可以看出手機晶片對於手機產業來說十分重要。我國每年向海外進口的晶片數量就佔據了全球晶片產量的三分之一,晶片尚且如此重要,製造晶片的光刻機對手機產業的發展就更是重中之重了。
  • 中芯獨缺EUV光刻機,官方喊話荷蘭,國產晶片能否迎來新臺階?
    如今,晶片行業已經來到5nm節點,DUV光刻機已經難以勝任,需要用到目前最頂尖的EUV光刻機。 然而,ASML對向我國出口EUV光刻機一事,卻遲遲不鬆口,制約了國產晶片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