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研究天文學,一定非常同情一個天體,那個天體叫冥王星。
讀書時地理書上的九大行星裡,這顆看上去很遙遠的星球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除了遠,冥王星繞著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大約240年左右,地球是一年,還忽近忽遠,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圓形軌道,由於它的軌道是橢圓它離太陽最近時候大約44億公裡甚至比海王星還近,最遠時候大約要73億公裡。所以冥冥之中,我們是沒有辦法在一起的。
忽近忽遠的你,好像也不太可能規律地看清。而且冥冥之中,運行軌跡,質量體積和大家不一樣的你,在經歷過大悲大喜之後,終於被人扔出了原有的階級。
冥王星自1930年以來都在九大行星之一, 那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以為它比地球大,所以將它命名為大行星。後來發現它比月球都小,2006年9月7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它降為矮行星。
為了讓冥王星永遠在矮行星裡待著,天文學家提出了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質量太小,引力不夠無法清理掉它在運行中的其他小天體。孤獨而弱小,不走尋常路的你一下子就失去了和大家的聯繫。
由於不被人理解和疼愛,你有著最冷漠的心靈和最不一樣的性格。冥王星表面溫度低至零下225攝氏度,是太陽系已知最冷的區域。科學家猜測冥王星可能擁有一個地下海洋,冰面厚度是地殼的一半,生物無法生存。
你不僅長得詭異,還有不被人理解的靈魂。
諸如我們熟悉的地球海拔越高溫度越低而你不一樣,你的大氣溫度比地面溫度高。當然你會像地球一樣降雪不過你是降甲烷,而我們熟知的溫室氣體組成部分甲烷在你那裡就是形成霜凍的原因。
所有的理論和客觀存在,在你那裡都要被推翻。
是的,本來就和充滿溫暖和生機的地球就不是一路人。
遺憾的是,唯一知道你的那個探測器還有科學家已經飛出了太陽系。
由於新視野號探測器也只是偶然發現了冥王星,所以在飛越冥王星以後,探測器就朝著太陽系外側的 柯伊伯帶飛去,從此奔向更廣袤星際,上面還有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骨灰還有45萬名網友為給你歌唱的籤名CD。原來你曾經也被萬人敬仰。
冥冥之中,大家是相似的
也許你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已經孤獨慣了的你突然也被大家記住了,並幫你找到了你的某個意義上的靈魂伴侶,地球,你心心念的地球,那個美麗的地球。
2020年10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冥王星。該研究的作者提出,冥王星東部地區存在一些雪頂,與陸地上的高山景觀驚人的相似——有冰山了。
有冰山意味著可成為地球備選的可能。美國宇航局10多年前就發現了火星上有冰山。此後地球人熱衷於研究如何登火星,現在大家終於開始把視線轉移到神秘的你。
你有冰山,你有霧霾,你能下雪,你還有巨厚的大氣層,雖然所有東西都和地球是反的,但是,起碼你們有了那麼一點聯繫。
那些我們以為的必然其實都是偶然
世界是物質在有規律的運動,而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都在自己的軌道裡絕對地走著,不偏不倚,一直通到下一個未來,這就是宿命論。
但是,在茫茫宇宙,有很多時間斷面,每一個時間斷面記載著每個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絕對質量,而這些都由前一個時間斷面的粒子決定。也就是說,所有的存在都是存在的延續。
可是如果一直推到150萬年前大爆炸之奇點,就可以認為可以推斷存在另一個奇點。所以宇宙的產生來自於偶然的大爆炸。我們信仰的科學,其實來源於不科學。
一切都已經決定好,一切都還未知。因而有了不確定性原理,我們有著既定軌跡的未來,我們也不知道它將要通向何方。
又或者世界本是一場虛無,你我本是不存在的存在?
量子力學中物質世界是虛無的,所有的物質沒有意識的主動觀察都不算數。物質只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物質的釋放,愛因斯坦的E=m(c平方)說明了物質無中生有的原理。
能量與質量是等同的狀態,就如同水與冰,在不斷轉變互相替換,反離子,虛粒子在瞬間產生又瞬間消失,我們意識覺察到它時,才出現穩定的粒子狀態,當主觀意識不在主導自性體性時,就是空,空不是絕對的空,而是不生不滅。
還記得薛丁格的貓嗎?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放一隻貓在有少量放射物質的盒子裡,放射性物質將會有一半的概率衰變放出毒氣殺死貓,而又有一半的概率不衰變,貓還活著。
你以為貓死了,可貓還活著;你以為貓活著,其實貓已經死了。而又或者,貓既沒有活著也沒有死去,全憑人們的想像。
所以如果離開意識觀察,那麼物質世界就是一種混沌狀態,而地球就是由微粒加真空構成,如果去掉真空,也許就沒多少了。放眼宇宙,天體可以萎縮成中子星,抽掉真空後,剩下中子;然後慢慢變成黑洞,於是存在成為了不存在。
《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說的就是人的能量其實就是在平衡人的作為。所以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須加強自己的修為和德行,為的就是真實世界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會被看不見的道控制。
量子物理學中的1、0的狀態還有「1「0」」的疊加說的就是物質和意識相互證明。
如今人類的認知從科學到哲學,並且在超心理學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類自身就好比心靈控制器件等超心理學研究紛紛出現,那些曾經以為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場景也逐漸被人接受。
我們努力追求科學的最後,才發現其實所有的科學都是來源於人體本身的超能力,而未實現的科學,也就是我們未開發的潛力。
我們以為的科學到最後都變成了哲學,哲學的後面都是科學。你以為的幻覺其實都是真實的,你看到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念頭。
我們所有的決定其實都可以被推翻,所有的客觀其實都是主觀。
不孤獨的冥王星證明了另一個地球依然可能存在。孤獨的老子在修煉中竟然呼應到了遙遠的科學。我們所有的絕對其實都只是一個層面的相對。你的苦,你的憂換一個角度可能是樂和喜。
你所謂的失去也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得到,所有的美麗與醜惡都只是被命名為美麗和醜惡,那些你內心所感知的疼痛其實也是一種自身的能量。所有物質皆可以被控制,所有意識都可以自生自滅。
那些你以為已經無法改變的靜止,也許只是運動中的一個瞬間。那些存在,其實也就是一群不存在組成的。萬事皆有道,眾道都無畏。
所有的悖論其實都是真理,複雜的最後可能只剩下簡單或者簡單到沒有。
一切都有因,一切都無因,那你還糾結什麼呢?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Natur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assey-Abernathy A. From oxytocin to healt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tr rs53576, emo- tional st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dapt Human Behav Physiol 2017; 3(3):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