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記者 宋海峰
中國江西網訊 人間三月,鶯飛草長,百花吐豔,辛勤的蜜蜂忙著飛往它們喜歡的地方採花釀蜜。贛鄱廣袤原野上,出現了群蜂翩躚、蜂農忙碌的喜人景象。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我省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將蜂業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抓,建設現代蜂業生產體系,發展綠色蜂業生產。目前,全省90%的縣(市、區)養蜂,全省擁有蜂群數量70萬群。去年,全省蜂蜜產量、蜂業產值均居全國前列。
初步形成了產業化運作模式
我省是全國首批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63.1%,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蜜粉源數量和野生蜜粉資源等諸多優勢。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黃圖強說:「我省加大了蜂業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力度,大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蜂業隊伍,傾力培育養蜂大戶、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蜂業服務機構。」
各地補齊現代蜂業生產體系短板,推動蜂業良種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提升。目前,全省養蜂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00多家,初步形成了產業化運作模式,全省蜂業組織化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南昌同心紫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走集蜜蜂養殖、產品研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新路,產品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瑞金市蜂業協會會員覆蓋17個鄉鎮1000多戶蜂農,蜂群增加到2.6萬群,年產蜂蜜600噸,產值達6300萬元。蜂產品保健、美食、美容、蜂療等深加工產品生產如火如荼,培育出了10多個知名蜂產品品牌。
養蜂產業實現整體性重塑
我省推動養蜂產業由「單一」功能向蜜蜂科普研發、生產銷售、蜜蜂文化傳播、療養度假、運動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特色產業轉變,持續促進三產融合,延長養蜂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
在全國「中華蜜蜂之鄉」、國家級中華蜜蜂保種場所在地的上饒縣,江西省益精蜂業有限公司投入2.63億元,打造「中蜂文化體驗園」,建設完善了萬畝蜜源基地、蜜蜂文化長廊,每年吸引大量遊客慕名而來。今年以來,各地正在建設一批特色中蜂文化休閒產業,使農村變景區,產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奔小康。
同時,我省大力推進智慧蜂業。在石城縣康皇蜂業有限公司,員工們使用電腦接單。公司負責人說:「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蜂農在網際網路上學習科技知識、了解市場信息,主動調整生產結構,加快與市場接軌。」去年,該公司「復人春蜜園」的荷花粉銷量在淘寶網居第一,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較上網前銷售額翻了兩倍多。省養蜂研究所所長葉武光介紹,各地抓住我省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示範省的機遇,運用PPP模式推進智慧蜂業,打造江西蜂產品電商新模式。
產業扶貧加速鄉村振興
「真沒想到,養蜂會給我們『換腦子』,帶來這麼大的利潤!」瑞金市貧困村葉坪鄉黃沙村的幾位貧困戶激動不已。去年,小小蜜蜂為他們村掙了280萬元,53戶蜂農戶均增收5.6萬元。
農民只有「換腦子」才能甩掉窮帽子。省養蜂研究所與省科協等相關單位舉辦養蜂技術培訓班,向貧困戶傳授新理念和綠色蜜蜂飼養操作、蜂王培育、人工分蜂、蜂病防治方法等新技術。省養蜂研究所建立了「江西蜂業人」微信群,以微信、電話等形式,提供蜂業技術諮詢服務,為蜂農技術交流提供平臺。更令貧困戶高興的是,省養蜂研究所對接蜂業合作社、企業及扶貧脫貧養蜂戶,建立養蜂技術服務體系,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換腦子」催生新觀念,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活力。石城縣將蜜蜂授粉技術應用於蓮花授粉後,改變了人工授粉的落後狀態。去年,全縣6萬畝蓮花通過蜜蜂授粉,蓮籽增產900噸,增收3600萬元,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