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1月25日訊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2018年11月25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論研討會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肖群忠在發言時表示,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社會的提倡和法律的後盾,堅持崇德向善,重塑民族重德精神刻不容緩。
肖群忠以「兩彈一星」功臣們長期隱姓埋名為祖國提升硬實力做貢獻為例,指出他們這種敬業崇德的行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而很多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了突出成績,也在於他們有敬業美德。
「肯替別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肖群忠解釋說,近年來,食品安全、以次充好等社會誠信之德缺失的事件,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值數。「重建社會道德秩序,弘揚傳統美德,是保障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措施。」他還引徵《大學》「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仁者壽、德者福」,這幾句話,指出道德的修養與堅守不僅有利於精神的高貴,而且還有利於身體健康。
基於崇德向善的重要意義,肖群忠提出,要長期不懈堅持正面宣傳引導,樹先進典型,傳播正能量。道德楷模表彰、「最美人物」報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等道德善舉要繼續發掘,強化宣傳,使社會道德逐步回曖。「還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用法制保障道德的光大。對道德榜樣的表彰不能流於一般的宣傳,而且要通過制度、法律給予他們以更為恆常穩定的精神與物質獎勵。」
肖群忠認為,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社會的提倡和法律的後盾。要把道德培育工作深入到民眾的各個年齡段,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正確而堅定的道德判斷與選擇能力,見義勇為的擔當意識和意志力。他說,加強道德責任感和道德實踐能力培育,才能夠真正把道德落到實處。「對於最近發生的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有評論說,這是中國人在以生命的代價為自己的道德失落買單,孔夫子也曾說過『見義不為無勇也』,試想,如果當時有人阻止,就不會造成如此沉重結局。可見,堅持崇德向善,重塑民族重德精神已經刻不容緩。」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李玲 賈鑫 劉海寧 劉桂秋
[責任編輯:楊凡、梁延菊、劉桂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