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網上看到這麼個段子: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剛出生都是像爸爸或像爺爺,這是生命自我保護的本能,新生兒用自己的長相向爸爸宣布:我是你的孩子,請爸爸負起養育之責!
可是後來好多寶寶越長越像媽媽......
???
因為一段時間後,寶寶發現爸爸根本指望不上,還是媽媽靠譜!
段子歸段子,那麼決定孩子長相、身高、智商和性格的,究竟是爸爸還是媽媽呢?
01
長相
經常聽到有人說「兒子像媽媽,女兒像爸爸」,而且現實中例子確實不少,比如:
(黃多多和黃磊)
(田亮和森碟)
(王祖藍和媽媽)
但也有很多「兒子像爸爸,女兒像媽媽」的例子:
(胡歌和爸爸)
(鍾麗緹和二女兒)
那決定孩子長相的,是不是父母各佔一半呢?
俗話說:「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其實,孩子身上的某些地方,還真的只能是天(基因)註定。
01
膚色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皮膚白的孩子,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乾淨清爽的感覺。
但膚色是由基因決定的。
研究表明,膚色的遺傳度在63%-72%之間。
且膚色的遺傳,一般遵循的是 「相乘後再平均」 的自然法則。
也就是「爸爸+媽媽」÷2。
如果爸媽都黑,那麼孩子不太可能會白。
如果父母兩人一白一黑,那麼孩子大概率取中間值,但也不排除偏向一方的情況。
如果爸媽都白,那麼孩子高概率也是會白的。
02
毛髮
許多孩子剛出生發量稀少、發黃,媽媽們擔心孩子長大後也會一直這樣,就給滿月的嬰兒剃光頭,說把胎毛剃掉後,長出來新的頭髮會更濃密、粗硬。
但實際上毫無道理。
頭髮由毛囊決定,毛囊的數量決定發量,毛囊的大小決定頭髮的粗細。剃光頭,只是削去了毛囊已經加工完成的作品,不會對毛囊本身產生任何改變。
一個人的毛囊,基本上由遺傳決定。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的毛囊就已經不會變了,他的頭髮是粗是細,是黃是黑,是直是卷,都已註定。
但有一項只傳男不傳女——禿頂。
父親禿頂,50%會遺傳給兒子;就連外公禿頂,也會有25%的概率遺傳給外孫。
03
眼睛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雙眼皮,為什麼寶寶是單眼皮呢?
雙眼皮也是遵循遺傳學定律。
父母都是雙眼皮,也是有1/16的概率生出單眼皮的寶寶。而如果父母一方是雙眼皮,一方是單眼皮,寶寶是單眼皮的概率當然也會更高。
如果父母都是單眼皮呢?那麼寶寶有一雙韓式單眼皮的可能性約等於 100% 哦。
大眼睛同理上面所說的雙眼皮,大眼睛也是顯性遺傳,只要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02
身高
「爹矮矮一個,娘挫挫一窩」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在孩子的身高生長上,60%-70%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剩下的30%-40%就受後天因素的影響。
目前被廣泛認可的計算身高的方式如下:
男孩成年終身高(釐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釐米)
女孩成年終身高(釐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7.5(釐米)
其中的「+-7.5cm」 ,其實就是後天的幹預,最多可能影響15cm!
不過,《發展心理學》裡也指出:
人類身高特徵受多對等位基因的影響,至今沒有人能準確地知道有多少等位基因影響身高特質。
不能期望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得出結論。
中國現在許多00後的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均身高都比他們父輩在同齡時高出一大截,主要原因就是營養跟上來了。
但總之,做好後天幹預,孩子身高是一定能夠長高的,包括以下四點:
01 保證健康飲食習慣
多吃富含蛋白質、鈣、磷、鎂及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每天早晚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多吃肉類、魚蝦等海產品,多吃水果、堅果、穀物等。
少吃漢堡、披薩、薯條等油炸、油膩食品,少喝碳酸飲料,給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02 保證足夠的戶外運動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所以戶外運動可促進骨骼的發育,加快骨骼的生長。
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進行跳高、跳遠、單槓、籃球、羽毛球、遊泳等運動項目,每天至少保證1個小時的戶外運動。
03 保證充足睡眠
另外,科學家們發現,晚上10點後,是人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時期,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充足的睡眠是長高的重要途徑,要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04 保持愉悅的心情
情緒低落會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孩子長期處於被批評、責罵,父母爭吵的環境中,會嚴重影響長個。
想要孩子長高,父母要減少焦慮,減少爭吵,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創造長高的良好條件。
最後,父母要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體檢,監測孩子的身高發育狀況,及早進行人為幹預,千萬別錯過了孩子骨齡發育黃金期。
03
智商
有人說:孩子智力受媽媽遺傳的影響更大。
還有「爹蠢蠢一個,娘蠢蠢一窩」這樣的諺語。
大家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認為「智力基因」主要分布在X染色體上,而只有媽媽的染色體中含有X染色體,所以將孩子智力的主要影響歸於媽媽。
然而,經科學證實,決定智力的基因不止分布在X染色體上,人類每條染色體上都存在導致智力低下的位點。
另外,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Behavior Genetics)的研究顯示(通過對父親與孩子、母親與孩子之間智力進行關聯分析):
媽媽和孩子的智商關聯繫數以及爸爸和孩子的智商關聯繫數的都在0.4左右。(相關係數越接近1,說明相關性越強)
也就是說,父母雙方和孩子的智商都有關,並且相關程度類似,不存在哪一方的智力在遺傳上佔據了明顯主導。
所以「孩子智力受媽媽遺傳的影響更大」的說法並不準確。
俗話說:遺傳決定了你的天花板,後天決定了你能不能夠到天花板。
我們完全可以靠後天來拯救,這堪憂的智商。
如果想要孩子更聰明,拋開先天的遺傳影響,不妨多從後天因素著手,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積極、更有利於智力發展的外界環境。
拯救智商其實還是得靠家庭,父母兩人缺一不可。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
母子間的穩定情緒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幫助。
因此,媽媽們請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再罵孩子是「笨蛋」了。
你的情緒越穩定,他的智商就會越完全。
另外,美國耶魯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成果稱:
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而且成績好,事業成功率高。
爸爸對孩子的智商影響很大,而且這種影響甚至能持續到兒女42歲。
孩子的智商不僅僅靠父母兩人的遺傳因子,更靠平日的相處與陪伴。
04
性格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
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孩子一出生就帶著自己的性格特徵,而且每個孩子都不同。
真正造成「性格像爸爸」的原因是:
在親子相處時,爸爸能傳授給女兒更多生活上的重要教訓和經驗。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因此孩子才會越來越像爸爸。
但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會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後天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將會最終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平常就脾氣暴躁、喜怒不定,孩子深受其害,便也很容易變得愛發脾氣愛動怒。
而父母平常為人謙和、禮貌至上,那麼孩子就會深受影響,為人處世都彬彬有禮。
也就是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是父母施加影響的好時機。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樂觀開朗,那麼就要用你的行為和方式去影響孩子,學做一個樂觀開朗的父母。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學會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不要因為自我喜好而強行調整,而要在接納的基礎上相互影響。
比如,你的孩子比較內向,而你更喜歡活潑外放的孩子,這時,就需要積極的去發現和感受「內向孩子」性格中的優勢,因為任何一種性格都是各有利弊,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隨著孩子慢慢地成長,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範圍的擴大,他的性格逐漸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加深。
在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性格為混合型,性格再開朗的孩子也有內向的時候,而開朗的孩子在處理事情時也會有冷靜內斂的一面。
其實,我們根本去沒必要糾結或是考慮孩子是否有遺傳,或是跟誰比較像。
遺傳讓孩子保留了父母的一些特徵,而成長則讓孩子成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
況且,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真的不能只看五官,知乎上有一篇討論長相的帖子,最熱的一條是說,有些人五官分開來看不好看,但合在一起就是很舒服,為什麼?因為五官本身的組合是死的,但人的靈動和氣質是活的。我深以為然。娃就算現在不好看,將來長開了,比例協調了,依然會讓人覺得很可愛很有魅力啊!
父母要做的就是四個字:靜靜等待。
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從來都不是遺傳,而是後天成長。心理學研究認為:父愛的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對女兒。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爸爸們加油啦!千萬別缺席娃的成長啊,科學都證明,你們真的很重要!
最後咱們來調研一下:#你家娃遺傳了誰的長相?#留言區一起聊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