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7:48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朱將雲 顧開清 記者 張帆
新建成的浙能鎮海電廠搬遷改造項目全景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顧開清 攝
12月10日下午,浙能鎮海電廠燃煤機組搬遷改造項目(上大壓小)2號機組通過168小時連續滿負荷試運行後正式移交生產,至此,該項目兩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建成投入運行,預計每年可輸送約66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
鎮電搬遷改造項目經過「騰籠換鳥」的華麗蛻變,給浙江帶來的是一座智能型電廠,這對浙江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促進浙江清潔化排放等循環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鎮電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建成的是2臺12.5萬千瓦燃油機組、4臺21.5萬千瓦燃煤機組,這些機組的運行對浙江的經濟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隨著社會對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這些機組的運行已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清潔化、低碳化的能源轉型迫在眉睫。面對設備老化、煤價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2003年12月7日,鎮電率先拆除了150米高的大煙囪,關停了兩臺小機組。
2020年8月31日,浙能鎮海電廠遷建改造項目2號機組完成汽輪機扣缸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金昊 攝
2016年4月,鎮電搬遷改造項目獲浙江省發改委核准,從甬江畔異地搬遷到大海邊,項目以「先建後拆」原則,在鎮海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泥螺山圍墾區內,先行建設兩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排放燃煤發電機組,後關停現有4臺21.5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這個方案的成功實施,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約245噸,氮氧化物約364噸,煙塵約282噸,節能減排降耗效果顯著。該項目動態總投資約53.48億元人民幣,建成後將作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能源動力保障,主要承擔寧波國家級重大石化產業基地的供電和供熱任務。
2020年年初,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鎮電搬遷改造項目面臨工期滯後、設備供貨滯後、運輸困難、價格上漲、復工手續嚴繁、人員返崗阻力大、聚集風險高等多重困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的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疫情復工復產和搶項目穩投資要求,業主單位浙能鎮海發電公司緊盯工程項目不放手,及時出臺應對措施,積極謀劃,多方聯動,科學施行分階段復工,促使工程有序向前推進。
據了解,鎮電搬遷改造項目2號機組在168小時試運期間,設備運行平穩,發電量11132萬千瓦時,自動投入率、保護投入率均達到100%。
1607593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