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張伯禮、陳薇……他們是光彩熠熠的「人民英雄」,更是萬千中小學生心中的「偶像」。9月1日,他們齊聚銀屏,為全國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與往年相比,這「第一課」顯得尤為特殊。因為這些「老師們」剛剛披荊斬棘,從疫情戰場上「得勝歸來」。他們談得失、講收穫、論成長,在他們的講述中,這「第一課」有笑有淚,新的學年也在這樣充滿希望的氛圍中揚帆起航了。
一節擲地有聲的思政課
相比往年,《開學第一課》無疑是特殊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徐川從三個方面談到「第一課」的特殊性:「特殊是因為授課的方式,這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堂課,這是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堂課,這是小課堂與大課堂相結合的一堂課;特殊是因為授課的老師,他們是現實中的醫生,也是屏幕中的老師,他們是現實中的凡人,也是戰鬥中的英雄;特殊是因為授課的時效,課堂回望了過去,講述著當下,更是照應著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時的課,更是一生的課,受眾不只是學生,更是我們所有人。其實,想想看,2020年本身就是一堂課,這堂課裡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我們自己,也有全世界,我們要從課堂中走出,汲取更大的力量,走好我們的新徵程,譜寫我們的新篇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師工作部部長、研究員劉金蘭認為,《開學第一課》是一次擲地有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也是對全國青少年們的一次心靈洗滌。在這個特殊的課堂上,衝鋒在抗疫一線的英雄戰士,深情講述他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動人故事,「擔當」「團結」「科學」三個篇章背後體現的濃濃的愛國情讓一張張揚起的稚嫩臉龐寫滿感動與崇敬。
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
在這節課上,張文宏醫生談到「身體比成績」重要,這引發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王烽說:「這個道理很多人知道但很少人能實踐,張醫生在這個場合面對公眾說出,對師生的教育觀念有啟發和糾偏的作用。」他認為,「剛剛經歷了居家學習,將疫情作為開學第一課,對中小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題材,既體現了國家的力量,也體現了醫務人員的職業責任、個人奉獻精神。節目中有很多飽含人情味的故事,比如快遞小哥接送醫生的一個鏡頭,雖然是很簡單的描寫,但也全面體現了國家、單位、個人的力量相互配合取得抗疫階段性勝利的過程,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是一次勵志教育。」
遼寧教育學院民辦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慧英認為,《開學第一課》是一節完美的生命教育課。「這節課傳遞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對生命最深刻的詮釋,也是對國家力量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解讀。當疫情發生時,把生命的意義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人眾志成城,竭盡全力守護每一個病患的生命。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武漢人民一樣,包括每個孩子,都為這場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一線和後方,因為我們對生命的敬重,對民族的熱愛,才有了國家力量的凝聚。這堂課上得格外生動,格外深刻,格外溫暖。」
專家們相信,這堂課給予所有人愛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
一堂深入的科學知識課
除了思想上的啟迪,專家們指出,這節課也是一堂深入的科學知識課。
北京亦莊實驗中學教師常晟記得,在「科學」板塊中,陳薇院士針對少年兒童的心智、年齡特點,加強了科學知識的普及。「課上,陳薇院士的話語擲地有聲,『除了勝利,別無選擇』,這讓我想到,歷史賦予新時代的青年『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追求未曾改變。我們要教導學生永葆心念蒼生的情懷,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確立兼濟天下的志向,給生命以溫暖,為理想而躬行!」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認為,《開學第一課》以科學精神為師生家長提振信心。「剛剛開學,不少家長和學生可能面臨疫情不確定性、從居家學習到返校學習的不適應帶來的忐忑,而節目給大家傳遞了兩種信心。首先,新學期的校園是安全的,整體環境是安全的;其次,節目也傳遞了對黨的力量、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信心。我們國家在這次抗疫的過程中體現出人民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了保護生命可以按下經濟發展的『暫停鍵』。」羅濱說。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開學第一課》開啟了嶄新學年的新篇章。(本報記者 姚曉丹 周世祥 唐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