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全球首個應用聚光熱利用+碳捕捉技術的水泥生產系統即將...

2020-12-14 騰訊網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據外媒報導,全球主要水泥生產商CEMEX目前正在與瑞士初創企業Synhelion合作,即將向世人展示全球首個使用高溫太陽能技術零排放生產水泥的系統。

作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工學院ETH Zurich一個研究太陽能分支機構所衍生出的企業,Synhelion主要研究利用可產生1500℃高溫的先進聚光熱利用技術來替代工業用熱等應用場景。

目前水泥製造業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合作雙方將首先建設一個1MW規模的試驗系統證明上述創新的太陽能熱能解決方案可以用於替代水泥製造業中所燃燒消耗的化石能源,並助力人類應對該項關鍵氣候挑戰。

CEMEX公司負責人Davide Zampini對此表示:「其實我們研究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該技術具備大幅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潛力,因此Synhelion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首次嘗試碳捕捉+太陽能熱利用組合技術

據悉,Davide Zampini不僅關注太陽能供熱技術,還致力於解決水泥生產製造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石灰石煅燒反應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據其介紹,水泥製造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兩種來源,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化石燃料燃燒過程,剩餘約三分之二則由煅燒反應本身的化學反應所生成。

雖然很多機構都在研究將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應用於水泥生產過程,但CEMEX和Synhelion的項目第一次將碳捕捉過程也納入了研究。

當前很多碳捕捉研究項目是從燃煤電廠排出的煙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因為此時的煙氣已經處在一個沒有空氣的閉環系統中,不會再排放氮氧化物。但由於煤是在空氣中燃燒,而空氣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氣,因此從燃煤電廠煙氣中分離二氧化碳既複雜又昂貴。

但如果CEMEX利用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替代水泥生產過程中被燃燒的化石燃料,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則將不包含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多種副產物,淨化與提取難度也將大大降低。

據Davide Zampini介紹,根據高溫氣相色譜的檢測結果,太陽能熱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廢氣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組成,因此將二氧化碳提取出來非常簡單(水可以冷凝出來,並留下被濃縮的二氧化碳),而提取出的二氧化碳可以作為原料被供應到Synhelion相關項目的同步太陽能燃料合成工廠。【深入了解Synhelion太陽能燃料技術可點擊查詢:基於聚光集熱技術的太陽能航空燃料項目正加速推進,2022年或實現銷售

也可觀看如下視頻深入了解:

來自Synhelion的科研人員Ambrosetti表示,我們目前還在與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和瑞士國際機場合作生產太陽能飛機燃料,我們的系統可以為水泥廠提供熱量,而CEMEX可以為我們提供生產太陽能燃料所需的原材料二氧化碳,而且水泥廠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值得捕捉的高濃度二氧化碳,然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二氧化碳生產合成燃料。

未來或將建設150MW規模的商業化光熱系統

據悉,在水泥生產過程中Synhion所使用的聚光裝置與製造太陽能燃料稍有不同,用於水泥廠的聚光系統仍將保留相同的鏡場、吸熱器和儲熱系統,但去掉了太陽能反應堆(二氧化碳和水等發生反應生成太陽能燃料的裝置)。

按照雙方計劃,1MW的試驗系統將於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據Ambrosetti介紹,雙方最初的設想是建設一個1MW的熱利用系統,將配置2000平方英尺的太陽能定日鏡場。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用於試驗的系統。如果匹配商業化運行的水泥廠,未來將建設150MW以內的商業化熱利用系統。

圖:系統工作原理

Ambrosetti介紹,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傳熱流體——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混合物將在太陽能接收器中被加熱至1500℃以上(氣體將在閉環系統中工作),熱的混合傳熱介質被送入水泥火法處理階段(替代化石燃料供熱),進入迴轉窯和預分解爐,以逆流的方式加熱材料。經過換熱後,一些已經被冷卻至800-1000℃左右的高溫流體被送回接收器再次加熱,而煅燒產生的所有二氧化碳都留在水泥生產系統中並與傳熱流體混合。因此,煅燒產生的多餘二氧化碳會不斷從傳熱流體中被提取出去。

此外,由於水泥廠生產為連續進行,不宜頻繁啟停。這時,儲熱系統將可以用於連續向水泥廠輸送太陽能熱能,另外一旦儲熱流體溫度開始下降,還可以採用電力或氫氣等提供輔助能源,以確保全天候穩定的熱量輸送。

水泥生產碳排放市場潛力巨大

據了解,許多水泥生產地區也擁有良好的太陽能資源,因此上述太陽能解決方案具備大規模複製部署的潛力。僅CEMEX本身就在墨西哥、美國、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等20多個國家設有水泥廠,其中許多國家也有氣候變化相關的限制要求。

Davide Zampini表示:「我們這樣做既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整個行業。不僅在歐洲和加利福尼亞,在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碳排放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相關立法也在關注如何減少排放,所以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認為這項技術僅限於CEMEX,我們相信整個行業都可以應用我們在這裡開發的解決方案。」

目前,總部位於墨西哥的CEMEX已經是水泥行業在減排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已將替代燃料的使用率提高至28%,同時還提高了熱效率,且還在開發並使用低溫熟料和特殊外加劑來提高熟料強度,以及無熟料結合劑。此外,其研發團隊還參與了歐盟資助的廢熱回收、膜技術、氧燃料燃燒等項目,並參與了LEILAC間接熱煅燒和碳捕獲項目。

雖然上述努力都是為了減少碳排放,但毫無疑問,只有與Synhelion合作的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有可能完全消除水泥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還可為後者提供大量生產噴氣燃料等太陽能燃料所需的原材料。

相關焦點

  • 走進全球首個「碳中和」車廠
    「我們工廠將近一半的電能來自這3個大風能發電渦輪機,額定功率達到2兆瓦。」當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沃爾沃集團位於比利時的根特卡車工廠廠區,來自法國的廠長卡麥爾介紹說:「我們在設計這3個發電機時,不僅要考慮它們和天然氣管道的距離、噪音、投射陰影,還要考慮其對自然保護區鳥類遷徙路線的影響。在風力較大的季節,根特工廠還可以將多餘電能售賣給國家綠色電網。」
  •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安徽:二氧化碳能捕捉水泥產業「灰」變「綠」
    全球水泥行業首個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示範項目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 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引發極大擔憂,有沒有可能把工業廢氣回收利用變廢為寶?通過大數據時代新技術與水泥製造的深度融合,運用移動物聯、傳感監測、三維仿真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海螺建成了我國首個全流程水泥智能工廠。項目投運後,每年可減少用電約578萬度,節約標煤4680噸,降低柴油消耗61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
  • 阿德萊德:這樣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
    原標題:阿德萊德:這樣打造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   作為澳大利亞最環保的城市,阿德萊德(Adelaide)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打造全球首個「零碳」城市。
  • 安徽:二氧化碳能捕捉 水泥產業「灰」變「綠」
    安徽海螺集團在世界水泥行業首開先河,建成了萬噸級以上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範項目,年可回收二氧化碳5萬噸。12月8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蕪湖的海螺集團白馬山水泥廠,探訪國內首個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項目由海螺集團與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研發,投資5500餘萬元,從2018年10月22日開始運營。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碳中和」!(附碳中和概念股)
    重磅會議提到: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放眼全球,疫情下,中國傲立世界之巔;同時指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首提「需求側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歐盟「碳中和大陸」背景下的冶金技術革命
    如果加徵碳邊境稅,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幾個東南亞國家都可能面臨國內產品成本上漲的風險,也將成為金屬產品出口受影響最大的一批國家。標準普爾全球普氏公司認為,全球主要的金屬生產地區可能會在5年內開始在境內徵收碳排放稅。  同時,歐盟委員會將設立「公正轉型基金」,旨在籌集500億歐元基金,用於幫助煉油廠和鋼鐵廠等重工業減少汙染物排放。
  • 聚光科技受邀參加水生態技術推介會 小型水站系統獲水利部重點推廣
    12月4日,由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遼寧省水利廳共同主辦,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遼寧推廣工作站、遼寧省水利學會承辦的「水生態修復技術推介會」在遼寧瀋陽成功舉辦。遼寧省水利廳機關各部門及廳直各單位,遼寧省各市及瀋撫示範區水利系統,有關技術支撐單位的領導、專家和技術骨幹等200多人到會觀摩交流。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這是繼「2030年碳達峰」中期目標後,我國提出的首個遠期碳減排承諾,對于堅定國內低碳轉型決心、強化全球氣候治理信心有積極作用。(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ID:zgdlqygl 作者:袁家海 張浩楠)2060年碳中和目標對我國是一個巨大挑戰。
  • 李元哲:發展中的太陽能熱利用
    2018年11月29日,由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委會(籌)聯合主辦,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承辦的第八屆太陽能熱利用科學技術研究生論壇(簡稱論壇)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澤生報告廳舉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楊旭東教授主持了論壇。
  • 聚光科技首批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調撥派往前線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據聚光科技官方消息,1月29日,聚光科技攜旗下子公司譜育科技,緊急召回相關人員,從研發、生產、技術應用等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的應急保障,助力疫情監測防控。圖片來源:聚光科技據悉,截止1月29日,由譜育科技製造的首批近百套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相關技術人員也已緊急奔赴全國各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查的應急監測工作。
  • 綜合分析: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路徑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繼「2030年碳達峰」中期目標後,我國提出的首個遠期碳減排承諾,對于堅定國內低碳轉型決心、強化全球氣候治理信心有積極作用。
  • CSPPLAZA首期光熱發電專業培訓班即將開班
    SolEngCo公司是專業的光熱發電技術諮詢服務機構,由國際光熱發電先驅者Georg Brakmann和Miroslav Dolejsi聯合創建,在光熱發電領域,SolEngCo在全球總計擁有超過50個太陽能聚光項目的工程諮詢和服務業績
  • 虛擬動點OptiTrack運動捕捉系統具有全球業界頂尖水平
    OptiTrack——北京虛擬動點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是一款基於紅外光學的高性能運動捕捉系統,品牌發展歷時二十餘年,自研的運動捕捉技術及空間定位和骨骼跟蹤算法,穩定、高效、易用,是目前全球業界頂尖水平,多年來深受行業用戶青睞。
  • 聚光科技創始人王健:「生命科學是聚光的下一個風口」
    作為中國高端分析儀器領軍企業,聚光科技成立近20年裡,累計投入研發費用20億元,已在光譜、色譜、質譜等方面開發出20餘項技術平臺,成功應用於工業、環保、實驗室和臨床醫藥等30多個細分領域。該公司連續5年入選「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2019年進入「中國專利500強」榜單。「超越日系,衝進全球前十!」對於聚光科技未來5至10年的規劃,王健非常自信。
  • 一文詳細了解「碳中和」
    「碳中和」意味著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產生與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實際生產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即使電力行業實現了全額可再生能源,但其他行業很難做到生產過程的零排放(包括可再生能源製造過程),還有其他例如水泥生產的導致碳排放等。「碳中和」的概念就是可以通過擁有等量碳匯或者國外的碳減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淨碳排放接近零。
  • 「碳中和大陸」背景下,歐盟有哪些技術難題待破解?
    、蒂森克虜伯的Carbon2Chem碳捕捉技術。  四是輔助工藝方向,包括鹼性水電解(AEL)、質子交換膜電解(PEMEL)、吸附強化水煤氣變換(SEWGS)等制氫技術和真空變壓吸附、胺洗滌、甲醇洗滌、低溫分離等碳捕捉技術。
  • 岱仕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個集成動作捕捉和力反饋功能為一體的Dexmo手套
    繼2014年首次公開其力反饋手套的設計雛形後,經過五十多代的版本迭代,Dexta Robotics(岱仕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個集成動作捕捉和力反饋功能為一體的Dexmo手套。 Dexmo 的生產流程 「VR/MR技術發展至今,給人們帶來的沉浸感主要停留在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由於力反饋這一技術難題,觸覺的交互始終很匱乏。現有技術在觸碰到虛擬物體時,往往只能靠單點的震動反饋來『提示』用戶,既不能阻止手指活動,也不能讓用戶感受到真實的力,在觸覺反饋上產生了和現實世界的巨大差異。」
  • 「碳中和大陸」背景下 歐盟有哪些技術難題待破解?
    、蒂森克虜伯的Carbon2Chem碳捕捉技術。四是輔助工藝方向,包括鹼性水電解(AEL)、質子交換膜電解(PEMEL)、吸附強化水煤氣變換(SEWGS)等制氫技術和真空變壓吸附、胺洗滌、甲醇洗滌、低溫分離等碳捕捉技術。
  • 中聯水泥打造世界水泥「夢工廠」
    水泥工廠實現「智能夢」 打造傳統工業的「智能世界」,雖是全球水泥行業人內心深處的夢想,但因為缺少成功案例,顯得有些遙不可及,而中聯水泥的探索讓水泥廠實現了「智能夢」。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中,中國建材集團所屬泰安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智能工廠項目,成為水泥行業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上榜項目。
  • 2011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 聚光科技中科美倫登榜
    近日,全球著名財經媒體《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1中國潛力企業榜,公布了200家優秀的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名單。此次調查以企業增長性指標、回報率指標、盈利性指標和規模指標為考評依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榮登榜單第七名,這是聚光科技連續四年入選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彰顯了公司的快速成長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