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個話題一直是我們每天都能聽到的話,很多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一種是寄希望於創業脫離現有階級,第二種是脫離現階段經濟的窘境!
其實我很討厭創業這個說法,我更喜歡理解為賺錢這個詞。賺錢跟能力整合有關係,跟學歷這些關係不是很大,這是我出社會這幾年感受尤其深的一點。
先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吧,藝術生工業設計專業,學校屬於211,學校專業排名在我們這個行業也算赫赫有名,當時是以高分考入這個系。
我兩次創業,大一到大四期間寒暑假在家開機構,二個月我們能掙二十幾萬,當時這個收入算相當可以了,所以我大學費用基本屬於自費,自己在大學也經常出去旅遊,算過得比較瀟灑的,但當時的思維也是比較局限,就想著在本專業搞出點名堂,開設計公司,學歷高一點的人其實一開始如果創業就會陷入一個死局,那就是必須在本行業搞出點名堂,實際上賺錢這個事情,別想的太複雜,學校裡教的東西,都是本行業最低端的知識,如果想往上走,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打磨。
我第一次創業邏輯,我們當時是自己招學生,什麼都幹,發傳單,學校演講,介紹關係,去學校上課都幹了很多次,學生生源也是一個一個招收過來的,但是學費什麼的確實是太低,只能維持,當時也算是機緣巧合,我以前的一個專業老師聯繫我,說把學生送到他們的高考藝術培訓班,跟我返點,75%的返點,一個學生3萬的學費,你想這個返點有多高,我們當時為了維護和學校老師的關係,跟學校老師也談合作讓他們參與分點,具體的比例分配就不說了,所以每年的利潤都很高,每送一次,就會給我們高額的返點。覺得賺錢不要太容易,其實一直幹這個,我現在也能過得很好,但是後來畢業了,就沒有繼續,不想浪費自己的4年的專業學習,其次這個事情本身也不是一個很高尚的事情,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幼稚,有錢也不掙!我們的市場後來就被一個同行給搶了,現在在老家買車買房,一年60w隨便掙!後來去了一家設計公司上班,剛開始一個月拿2800塊錢工資,後面才慢慢的提高上來。
第二次還是做培訓機構,我以前一個老朋友川美的,是我第一次創業的合伙人,畢業後他去了一家知名美術培訓機構當老師,一年後邀請我再次創業,因為上班上的憋屈,直接辭職就不幹了,我們自己做了一家美術培訓機構,但是沒有延續以前的做法。
我們從低齡兒童教育開始做,兩個人投資了50多萬,盤了個500平方的場地,所有課程,薪酬體系,裝修設計都是我們自己幹,想著能重複以前的榮光,但是事實給我們狠狠一擊,在城市裡做市場跟在家那種關係市場完全不一樣,我們定價120一節課,最後實際66塊錢,都比其他機構高,我們每個禮拜去發傳單,去宣傳,去推廣,去做活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足夠的學生,9個月才做到收支平衡,後來也有盈利,但是盈利率非常低,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非常大,課程質量非常好,現在很多家長跟我聊天還會說想跟著我們學習,懷念我們以前。18年我家做生意被騙了一套房子和資產200w,我就不太想做了,就退出了機構,朋友說我退出,他也不做了,就放棄了這家公司。
總結這兩次創業,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看法,我在裡面吸取了大量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1:創業的商業邏輯很重要
第一次創業,其實我們就是在一個高利潤的行業裡面拿中介費,只要去疏通關係,理清邏輯,匹配相應的資源就可以賺到錢,而且屬於極低成本的賺錢,收益率非常高,幾萬以內的成本,我覺得都不是搞成本投入,屬於基本投入,如果說零成本投入的行業,我這麼跟你說吧,基本沒有。
第二次創業,我們就是實打實的做機構,口碑,質量,宣傳,推廣都做的比較勤快,但是依然在這個市場競爭中沒有佔據到足夠的優勢,我個人理解是商業邏輯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就想錯了,把收取課程費用當做我們的主要收入,想著圍繞這點去打開市場,做一家品牌教育。如果我現在的邏輯,做法就完全不一樣,那就是走加盟,學生數量走量,靠加盟去獲利,這才是一個商人的做法。
我在退出的時候,一個做財稅的人跟我說「你們這個挺可惜的,努力所有的人都看得到,產品雖然好,但是沒有足夠的收入去維持你們,做教育,跟賺錢是不掛鈎的,教育十年才能看到收益,賺錢什麼時候都可以賺錢」我醍醐灌頂!從中我不知道你們悟到了什麼!
如果你現在想創業,我覺得你先想好你的商業邏輯,你通過什麼來做到最大的盈利點,產品當然要打磨,是要一個好產品,但是光靠賣產品,短期內看不到收益,你是否能堅持下去,我們是一個普通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像成功人士一樣堅持下去,我們需要生活,需要看的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2:前期不要做重資產創業
我多次在自己的文章裡寫過,現在不要做重資產創業,是非常危險的,不管你信不信,初創最火的幾個重資產創業就是奶茶店,培訓中心,炸雞店,餐飲店,成功了還好說,沒成功,你投入多少,你虧損多少,本身也不是你所熟悉的領域和行業,不要陷入市場競爭的死循環裡面。跟這個時代不吻合,我們不缺產品,缺的是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的人,你初創的公司,不要想著去建供應鏈,建倉庫,建系統,根本不需要,租個場地就開幹。
3:行業選擇很重要
不同行業的利潤率不一樣,我們僅從普遍意義上來說,做高利潤的行業,高頻次的行業收益是絕對要大的,不管你怎麼槓。房地產中介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行業,前期很多人在其中掙到了錢,如果你做其他銷售,也就是打工的工資,因為房地產行業本身屬於一個高利潤行業,單個產品出一單,就是別人出十單,二十單。
我們前期選擇項目和選擇行業的時候,多去考慮高利潤的行業,出單頻次可能不高,但是堅持下去的意義也比低利潤的來的更有價值,創業本身也需要時間去打磨,你想暴富,趁早打消這個念頭!現在前期創業想去做一些重資產的行業,我也勸你收手,有些隱性成本是你看不到。
現在的主流趨勢是在網際網路市場上去找客戶,合適的產品匹配合適的人,你就能掙到錢。你想低成本就只能這麼做。
4:機會
我向來不是一個機會主義者,直到前幾年看到做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同學,也是我大哥,我這個號稱高學歷的人,徹底服氣了,一年收入幾百萬,一個初中畢業生年紀輕輕就基本實現了財富自由!機會在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關鍵看你怎麼去發掘這個機會,當你看明白是個機會的時候,要抓住,總有人勸你這個不該那個不該的。
就像我第一次一樣,我們團隊猶豫過要不要做,最終還是把握住了。這個市場上不缺好項目,總有人賺到錢,有人沒賺到錢,都是很正常的,一個單一的項目,別人也只是給你一個機會,前提是你是否認可它的商業邏輯,怎麼做,怎麼提升,需要你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割韭菜的項目就算了!自己作為一個創業者,最起碼的判斷還是要有。
5:經驗
經驗這個話題,其實很難說,團隊管理,活動策劃,銷售技巧,尋找客戶,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在前期決定要創業的時候,要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你的圈子,你的能力是否能支持你去做這件事情,或者你是否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去實現你的目標,沒有任何一個創業的人是等著天上掉錢下來的,你需要不斷地磨練你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才能真正理解一個好項目關鍵性的內涵。通過底層邏輯思維去分析,判斷。
6:學習能力
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市場是經常變動的,以前在貼吧,現在在抖音,每個階段性,產品的思路和邏輯都不是一個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平臺,所要掌握的知識不一,初級創業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時刻在這個時代的前沿,如果把所有創業者比作賽場上的運動員,持續學習的人,就能跑的快一點,在這個市場上獲取的利潤空間就越大。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請問你做好準備沒有?創業不是投錢等著暴富,也不是在幻想中得到某種精神刺激,需要你腳踏實地,一個字就是先「幹」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