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小志(富書專欄作者)
德國有一句諺語:懶惰是生活的死亡。
英國的《每日郵報》曾刊登了一項關於近萬人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
86%的人出現了比其實際年齡大4歲才會出現的健康問題,而懶惰,便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懶惰,就是萬惡之源。
然而,我們真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懶了嗎?
我們平日裡掛在嘴邊的「懶」,大多都是指「不願意動」,殊不知,下面這三種跡象,其實也是一個人懶惰的表現。
性格裡的焦慮、抱怨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我覺得,一個人的抱怨、焦慮,也是痛苦中的一種。
小譚姐在一個人才市場裡做文職工作,每天朝九晚五。
由於長期坐在辦公室裡,曾經體重兩位數的她,活生生變成了胖姑娘。
她嚷嚷著要減肥,卻又總是抱怨工作太忙,沒有時間。
然而每次下班後,她都有大把的時間拿來追劇,當時流行的電視劇與綜藝一期都沒落下。
去年下半年,她們公司開始裁員,這讓她焦慮得下班後連電視劇都看不進去。
突如其來的危機感,滋生出強烈的求勝欲,她每天空閒時,就開始整理以前隨手亂放的文件,有新任務下來的時候,她也變得十分主動和積極。
幸運的是,她最終通過了考核,順利地留了下來。只不過不幸的是,她過了一陣子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狀態。
在工作中,焦慮常常源自在能力上的敷衍,行為上的懶惰。
我們性格裡的抱怨和焦慮,大多都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意,同時又沒能力改變,所以才選擇了逃避和拖延。
心理學上,便把這種採用逃避、消極的方式來面對問題的心理傾向,叫做「惰性心理」。
懶的本質實則是逃避,是性格裡的抱怨焦慮。
所以,我們才常常寧願說自己懶,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懦夫。畢竟,承認自己懶惰,比承認自己無能更容易被自己接受。
就像作家六六說的那樣,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才是你的成功秘訣。
行為上的長期重複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痺自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
就像那位唐山收費站的大媽,本來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但到了36歲被辭退,只能抱怨自己什麼都不會。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指的是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地遇到挫折時,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從而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
然而,比習得性無助更可怕的,是一個人的「習得性懶惰」,當一個人懶惰久了,便會長期陷入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也做不成的狀態。
習得性無助是被動的,外在因素影響佔據大部分,而習得性懶惰卻是主動的,我們剛開始只是想懶一會,結果一不小心,就變得越來越懶。
很多人在假裝勤奮,便是想借用行為上的重複,來緩解生活帶來的重負。久而久之,便變成了「習得性懶惰」。
實際上,即便是做同樣簡單的工作,也總有人能做得不一樣。
之前有看到一個京東客服的故事。
京東客服,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
大多人都會選擇簡簡單單的複製粘貼,畢竟都是拿一樣的工資,少出一點力就如同賺了一筆。
但有個姑娘不一樣,她會用心地寫文案,主動去學習,常常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回覆,為京東的品牌價值服務。
她對待每一位顧客,都充滿著幽默風趣。
終於,後來她一夜成名,給京東帶來了超過百萬的品牌價值,還被劉強東親口褒獎!
生活裡的大多數工作都充滿重複,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持續優化它。
正如周鴻禕說的那樣,
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瑣碎的、點點滴滴的事情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個地方形成足夠的壓強,我們缺少的不是策劃,不是點子,需要的是持之以恆地把一個事情做得非常深入的能力。
真正優秀的人,即使是簡單的重複,也會應該拿出最大的天賦。
精神上的將就湊合
羅曼羅蘭有一句名言: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會讓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記得小學的課文中,有一則《寒號鳥》的寓言故事。
寒號鳥和喜鵲是鄰居。秋天的時候,喜鵲一大早就飛出去尋找樹枝搭建巢穴,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而寒號鳥卻整天躲在狹縫裡睡覺。
喜鵲對它說:「寒號鳥,別睡覺了,天氣這麼好,趕快壘窩吧。」
寒號鳥卻躺在狹縫裡,翻個身對喜鵲說:「你不要吵,太陽這麼好,正好睡覺。」
次日,喜鵲又飛過來對寒號鳥說:「趁著天氣好。趕快壘窩吧。」寒號鳥不聽勸告,伸伸懶腰,又睡覺了。
後來,寒冬來臨,這一晚,喜鵲鳥正躺在溫暖的被窩裡熟睡,而寒號鳥卻哆嗦地睡不著:「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天亮後,喜鵲一如既往地呼叫寒號鳥,可這一次,寒號鳥卻再也沒有給出回應。
寒號鳥死了嗎?
其實並沒有,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是寒號鳥。
放假前老師布置的作業,有的人總是拖到最後一天才開始寫;
老闆安排的工作任務,總是能拖就拖,不到截止時間絕不擔心;
甚至連自己生病了,也是能拖著就拖著,沒到倒下的那一刻,不會主動去檢查;
我們這代年輕人,心態特別老成:
「還早呢,不急。」
「差不多就好。」
「還能將就,就這樣吧。」
「湊合著過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生活裡,有很多人都是寒號鳥,剛開始將就著過日子,終將因日子而將就。其實啊,你的將就湊合,說到底就是懶惰。
英國有句諺語:懶惰是意志薄弱者的隱藏所。
意志薄弱的人,往往身處懶惰而不自知。寒號鳥懶得築巢,我們懶於改變。
最終它死於寒冷,我們「死」於現狀。
卡耐基說,一個懶惰心理的危險,比懶惰的手足,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
一個人精神上的懈怠,才是懶惰最讓人恐怖的緣由。
遠離懶惰,Just do it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一個1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他們的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一萬小時,你選擇錘鍊自己,普通人也可變成天才。但同樣的,一萬小時,你選擇懶過去,天才也可能會變得普通。
懶惰與勤奮之間的差距,其實也是凡人與大師的差距。你今天懶過,或許明天就會難過。
道理我們都懂,計劃也能列出一大堆,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無法讓自己行動。
關於如何實現計劃,克服懶惰,暢銷書《微習慣》的作者史蒂芬·蓋斯曾講到過自己的經歷。
他最開始想按照計劃,每天做30分鐘的伏地挺身,結果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直到有一次,他想,管它呢,隨便做一個也好啊。
於是,在他開始做第一個伏地挺身的時候,改變發生了。做完第一個,他就有了動力做第二個、第三個……
那一段時間裡,他完成自己目標的方法,就是每天只要求自己做一個。
後來,他將這種方法用到閱讀和寫作上,每天只寫50個字,最終寫出了暢銷書《微習慣》。
所以呢,想要克服懶惰,只管按照計劃去做就好了。所有臆想中的困難,都會在行動中瓦解。至於那些阻撓你的想法, 管它呢。
好了,我要表達的都差不多了,就這樣吧。
作者簡介:蔣小志,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擁有著一流夢想二流能力的三流創作者,把雞湯倒掉,雞骨頭給我,肉都留給你們。本文首發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