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
沒喝酒,也被測出酒駕! 真有這樣的事嗎? 網上流傳的因為吃了某些食物而「被酒駕」, 是真的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鎮江民生頻道記者凌星星與鎮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京口大隊副大隊長張久召、民警邵浩然走進實驗室,一一揭開真相…… 小貼士 飲酒與醉酒駕駛標準
1 桂圓
實驗中,記者凌星星吃了7顆桂圓,如果這時開車,她會被測出來「酒駕」嗎?
經京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張久召使用酒精測試儀檢測,吃了7顆桂圓後的體內血液酒精「含量」達到38mg/100ml,「酒駕」!
2 藿香正氣水
民警邵浩然喝了2瓶藿香正氣水,測試結果又是什麼樣的呢?真像網傳的那樣「被酒駕」嗎?
測試結果顯示,飲用藿香正氣水不會導致「被酒駕」!
3 可樂
網傳喝可樂容易「被酒駕」,是真的嗎?記者凌星星喝了大半瓶可樂,測試結果為體內的酒精含量為零。
4 豆腐乳
實驗中,民警邵浩然吃了四分之一小塊的豆腐乳,測試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體內血液酒精「含量」高達188mg/100ml,是醉駕標準80mg/100ml的兩倍多!
5 荔枝
記者凌星星先吃了2顆荔枝,隨即交警對記者進行了酒精測試,果然如網傳所說,記者被檢測出體內血液酒精「含量」為30mg/100ml,「酒駕」!
隨後記者又吃了6顆荔枝,此時體內酒精「含量」已達56mg/100ml,接近酒駕標準的三倍。
看到這裡,許多人會有這樣的擔心:明明我沒有飲酒,這樣的「被酒駕」豈不是太冤枉了?別急!如果您真是「被酒駕」,交警蜀黍很快就可以分辨出來。
1 稍等片刻再進行測試
5分鐘後,食用7顆桂圓的體內血液酒精「含」量由38mg/100ml變為0mg/100ml!
同樣是等待了5分鐘後,再次進行測試時,食用了四分之一小塊豆腐乳的民警邵浩然體內血液的酒精「含量」很快從188mg/100ml降為15mg/100ml,未達到酒駕標準20mg/100ml。
食用8顆荔枝後,等待了3分鐘,記者體內血液酒精「含量」由56mg/100ml變為8mg/100ml,遠未達到酒駕的標準!
2 申請採血檢測酒精含量
即使等待了一段時間,測試結果依然是酒駕也不用怕,畢竟判定醉駕的依據是「血液檢測」,所以,你向交警蜀黍申請進行採血檢測就可以了。 當然,一般喝酒後8至24小時經抽血檢驗都能檢測出來。所以,如果駕駛員真喝了酒,想通過謊稱吃荔枝、豆腐乳等食物來掩飾,也是不可能矇混過關的。
經常有人在後臺問小編,交警蜀黍在檢查時,駕駛人為了掩蓋自己飲酒或者醉酒駕駛的事實,百般抗拒或藏匿來逃避血液檢測;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氣酒精含量檢驗或者抽取血樣前又飲酒的,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小編想說,凡是你能想出來的辦法,警察蜀黍早想到了,趁早死了這份心吧!
2013年12月18日,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逃避血液檢測的情形做了專門的規定:
◆犯罪嫌疑人經呼氣酒精含量檢驗達到醉酒標準,在抽取血樣之前脫逃的,可以以呼氣酒精含量檢驗結果作為認定其醉酒的依據。
◆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機關依法檢查時,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氣酒精含量檢驗或者抽取血樣前又飲酒,經檢驗其血液酒精含量達到醉酒標準的,應當認定為醉酒。
哪些東西 使用或食用後容易「被酒駕」呢?
除了我們這次做實驗的桂圓、荔枝、豆腐乳等食物外,小編梳理了一下,還有蛋黃派、部分口氣清新劑及漱口水等一些日用品也會導致「被酒駕」。
什麼原因 會讓這些食物成為酒駕的「黑手」?
小編向醫生諮詢了這一情況,原來像桂圓、荔枝這類水果一般冷藏得時間較長,在這過程中會發酵,產生少量的酒精,所以食用後容易檢測出酒精含量。
而豆腐乳、蛋黃派這類食物,口氣清新劑、漱口水等一些日用品,查閱成分說明可以看出,它們均含有酒精(乙醇),「被酒駕」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場在售的藿香正氣水,有的配料裡含有酒精成分,有的則不含。如含有酒精,飲用後,也會查出「被酒駕」。
本次實驗中,選用的藿香正氣水不含酒精,所以未在實驗者體內檢測出酒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