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2020-12-25 觀看天下趣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軍師,創造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諸葛亮當初是怎麼三氣周瑜的呢?

孔明三氣周瑜

一氣周瑜

《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

二氣周瑜

劉備的夫人死後,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並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周瑜氣得金瘡再次迸裂。這也就是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的由來了。

三氣周瑜

《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等劉備強大後勢必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後,必還荊州為由,但遲遲不攻取,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因為欲攻取西川必須途經荊襄,可是周瑜實則是為了攻取荊州,此計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

原文典故

孔明一氣周瑜

曹操聞之大喜,遂問其計。程昱曰:「東吳倚仗者,周瑜也。丞相就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留華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與劉備為仇敵矣。乘此相併,卻作良圖。」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當日召華歆上臺,重加賞賜,封為大理寺少卿。程昱曰:「丞相在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動心;今聞劉備得了荊州,何以驚耶?」操曰;「劉備人中之龍也,平生未嘗得水;今得荊州,如困龍而入大海。孤安得不動心哉!」即日頒詔,加周瑜為總領南郡太守、程普江夏太守,命使起程。文武盡醉。筵散,操回許都。

使命徑至東吳,周瑜、程普各受其職。瑜自領南郡,更思向日之仇,如何不報?遂上疏與吳侯,令魯肅去取荊州。孫權喚肅曰:「當初汝保荊州來,今日劉備又是我妹夫,遷延不還,等待何時?」肅曰:「文書上明白寫著,得了西川便還。」權叱曰:「只說取川,到今又不動兵,不等老了人!」肅曰:「某願取之。」遂辭下船,投荊州而來。

卻說玄德與孔明在荊州廣聚糧草,調練軍馬,遠近之士多有歸之。忽報魯肅到,玄德問孔明曰:「子敬此來何意?」孔明曰:「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是令俺自相吞併之意也。他使兩處興兵,於中便來取事。今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又要奪荊州之計。」玄德曰:「 如何抵對?」孔明曰:「若肅提起荊州之事,主公放聲大哭。將自哭到悲切之此,亮自出來解勸。」計會已定,遠接魯肅,來到堂上,謙讓坐次。肅曰:「今日皇叔做了東吳女婿,即是魯肅主人,如何敢坐?」玄德曰:「如何太謙?」只念舊交,讓肅坐於側。茶罷,肅開言曰:『今奉吳侯鈞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自信許多時了,未蒙見還。今日既然結了親眷,合宜交付最好。」玄德聞知,掩面大哭。肅大驚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聲不絕。孔明從屏風後出曰:「亮聽之久矣。子敬知吾主人哭的緣故麼?」肅曰:「某實不知。」孔明曰:「有何難見?當初我主人借荊州時,許下取得西州時便還。仔細想來,益州劉璋是我主人兄弟,一般都是漢朝骨肉,若要興兵去取他城池時,恐被萬人唾罵;若要不取,還了荊州,何處安身?若不還時,於舅舅面上不好看。事實兩難,因此淚出痛腸,只得慟哭。」孔明說罷,聳動玄德衷情,真箇捶胸頓足,放聲而哭。魯肅起身勸曰:「皇叔且休煩惱,與孔明從長計議。」孔明曰:「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勿惜一言之勞,將此煩惱情節,懇告尊親,再容幾時。」肅曰:「倘吳侯不從,如之奈何?」孔明曰:「吳侯既以親妹聘嫁皇叔,安得不從乎?望子敬誠為之。」魯肅是個寬仁長者,見玄德哀痛至甚,只得應允。玄德、孔明拜謝。

宴畢,送肅下船。逕到柴桑,見了周瑜,盡言其事。周瑜頓足曰:「子敬又中諸葛亮之計也!當初劉備依劉表時,常有吞併之意,何況西川劉璋乎?似此推調,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計,使諸葛亮不能出吾計,子敬便當一行。」肅曰:「願聞妙策。」瑜曰:「子敬不必去見吳侯,再去荊州對劉備說,既然吳侯結為親眷,使是一家;若不忍去取西川,我東吳起軍發馬去取。取得西川時,以為嫁資,卻把荊州交還東吳。此計如何?」肅曰:「西川迢遞,取之非易。都督此計,莫非不可?」 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你道我真箇去取西川與他?非也。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且教他不做準備。東吳軍馬收川,路過荊州,劉備必然勞軍,就問他索要錢糧。兵到城下,一鼓平收,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禍。」

魯肅拜辭,再往荊州來。玄德忙與孔明商議。孔明曰:「必是不曾見吳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計又來。但說的話,主人只看我點頭,滿口應承。」計會已畢,接魯肅入。肅曰:「某回見吳侯,把皇叔言語盡情稟了。吳侯甚是稱讚皇叔仁德,遂與諸將商議起兵發馬,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卻換荊州。想念愛親之故,以此為嫁資。但軍馬經過,卻望應付些錢糧。」孔明聽了忙點頭曰:「非親不解其禍,難得吳候好心!」玄德拱手稱謝曰:「此皆是子敬之贈,一言稱謝難盡!」孔明曰:「如雄師到日,即當遠遠犒勞。」魯肅暗喜,自回。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郎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收川,實來取荊州也。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便就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寬心,便收拾窩弩,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喚趙雲聽了計:「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擺布。」玄德大喜,自作準備。

卻說魯肅回見周瑜,說玄德、孔明歡喜一節,準備出城勞軍。瑜大笑曰:「原來今番也中吾計!」便救魯肅訴稟吳侯,差人交割城子,並遣程普引軍接應。周瑜此時箭瘡結了白痂,濃水無出,身軀無事,調遣甘寧為先鋒,自與徐盛、丁奉為第二,凌統、呂蒙為後隊,水陸進兵五萬,望荊州而來。周瑜自在船中,時復歡笑,以為孔明中計。水軍二萬五千人迤邐進發,前軍至夏口。周瑜問:「前面有遠接之人否?」人報皇叔使糜竺來見都督。瑜喚至,問勞軍如何。竺曰:「主公皆準備下應付錢糧,陸續起運。」瑜曰;「皇叔何在?」竺曰:「荊州城門外相等,與都督把盞。」瑜曰:「今為汝家事,勞軍之禮,休得輕易。」糜竺領了言語先回。戰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進。看看至公安,並不見一隻軍船,又無一人遠接,周瑜在那軍中,趲上船隻,離荊州十餘裡,只見江面上靜蕩蕩的。哨探的回報:「荊州城上插兩面白旗,並不見一人之影。」周瑜教船傍岸。瑜上岸乘馬,帶了甘寧、徐盛、丁奉一般軍官,皆上馬隨行,虎賁千餘人,遙望荊州來。到城下,並不見動靜。瑜勒住馬,令前軍叫門。城上守門將軍問曰:「是誰?」吳軍答曰:「是東吳周都督親自在此。」忽一聲梆子響,白旗倒處,兩面紅旗便起,城上軍一齊都豎起槍刀。敵樓上趙子龍出曰:「都督此行,端的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何相罔耶?」子龍答曰:「孔明軍師已知都督『假途滅虢』之計,故留趙雲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乃漢朝皇叔,安忍背義而取川乎?若汝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瑜聞之,勒馬便回。一人打「令」字旗於馬前報曰:「左右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秭歸殺來,黃忠從公安小路殺來,魏延從孱陵小路殺來,四路正不知多少軍馬。喊聲遠近震動百餘裡,皆言要捉周瑜。」 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未知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孔明二氣周瑜

劉備取了荊州之地後,周瑜要魯肅去討說法,劉備狡辯道荊州被是劉表的地盤,如今劉表雖然死了,可是他兒子還活著,我作叔叔的輔佐侄子取回自己的地盤怎麼不行?這聽起來似乎有理,但不久劉表之子劉琦死了。魯肅再去討時,孔明又一席強辯,說什麼劉備是皇族,本就該有土地,何況劉備還是劉表的族弟,這是弟承兄業,劉備在赤壁之戰中也曾盡力之類的話。令魯肅這個老實人不知道如何應答。到最後,終於說荊州算暫時借東吳的,但要取了西川再換,還立下文書。此時劉備夫人去世,周瑜便鼓動孫權用嫁妹(孫尚香)之計將劉備賺往東吳而謀殺之,繼而奪取荊州,但不想此計被諸葛亮識破,便將計就計讓劉備與吳侯之妹成了親。當歲末年終,玄德依孔明之計攜夫人幾經周折離開東吳時,周瑜親自帶兵追趕,卻被雲長、黃忠、魏延等將追得無路可走,蜀國岸上軍士齊聲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氣得再次金瘡迸裂。

孔明三氣周瑜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沒有絲毫取川的跡象,此時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態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於是周瑜再遣魯肅去討荊州。孔明再次狡辯一番,為自己找理由。周瑜設下「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幾路人馬殺來,都言道「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再次迸裂,昏沉將死,臨終作書與孫權薦魯肅代己之職,同時,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後大叫幾聲,便不治身亡。

喜歡小編的關注一下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在下面評論,評論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所以,周瑜在諸葛亮面前更是容易被氣著,甚至到最後,也是因為諸葛亮而被氣死。總有萬般無奈,但英年早逝,只留下「遙想公瑾當年……」的感慨! 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首先,第一氣。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背景是赤壁大戰之後,孫權和劉備兩方勢力為爭奪荊州的主導權產生的一系列軍事、外交上的爭端,本質是為了爭奪長江以南地域或部分地域的主導權。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事實還是小說故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演義作品中的一段經典故事,生動地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一氣周瑜,周瑜和諸葛亮商定,如果周瑜不能攻下曹任佔領的南郡,劉備再攻。周瑜第一次落網受了傷,打敗了曹兵。諸葛亮乘機攻佔了南郡等地。他不但沒有違約,還奪取了領土,一石二鳥!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一氣周瑜:赤壁大戰後,曹操大敗,周瑜率軍攻打南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周瑜本人還中了箭,使用詐死之計,才擊敗曹軍,等到周瑜率軍到達時,沒想到諸葛亮趁周瑜與曹軍對戰時,派出關羽、張飛、趙雲提前佔領了南郡,周瑜聽說後大怒,大叫一聲,導致箭傷迸裂,還口吐鮮血,這是第一氣。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動畫故事 | 《三國演義》系列——「三氣周瑜」
    《三氣周瑜》 每天18:00 小太陽人給你講 故 事 《第一動畫樂園》
  • 諸葛亮三氣周瑜,啟示人們,氣大傷身、氣大難養家,更誤國
    是周瑜臨終的遺言,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在他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和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周瑜與諸葛亮自一認識,就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給嚇著了。他每走一步,都會被諸葛亮識破、看透,並予以破解。所以在周瑜的判斷中,以後對江東威脅最大的不是曹操,因為在周瑜的眼裡曹操是不足為懼的。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 【成語故事】三氣周瑜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中的精粹,是鑑古知今、修養自我的源泉和寶庫,每個成語都有其出處和典故,每個成語都是一個個精彩傳奇的故事。本公眾號為廣大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提供各種成語故事,對精彩的成語進行詳細的精讀,也有很多真實的感悟,以期能夠跟朋友們分享學習心得和人生感悟,增強學習的效果和趣味性。請大家多多支持,有好的成語故事可以推薦給我們,也可以直接加我們微信探討成語學習的方法。
  •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是否有三氣周瑜?周瑜又真的是氣量狹隘嗎?
    《三國演義》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表現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過程,說是周瑜氣量狹隘,肝火太旺,三次輸在諸葛亮之手,最後落了個活活被氣死的下場。「一氣周瑜」的故事,見《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
  •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究竟是誰的功勞,諸葛亮?周瑜?還是龐統?
    赤壁之戰但是從三國演義來看,火燒赤壁非常精彩,包含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比如蔣幹盜書、群英會蔣幹中計、周瑜反間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苦肉計、闞澤詐降計、龐統連環計、周瑜火攻計、諸葛亮借東風,把這些故事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三國演義版赤壁之戰。
  • 周瑜為何會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作者羅貫中有一點「偏心」,他總是吹捧劉備陣營的人,用各種各樣的故事渲染他們的才幹和能力,可對曹操陣營的人,他又各種抹黑,即使好的方面也一筆帶過。在羅貫中看來,劉備是《三國演義》的主角,為了襯託主角的光環,即使是抹黑其他配角也在所不惜。
  • 《三國演義》造成的三大冤案,被戲耍的蔣幹排第二,第一不是周瑜
    但是這些其實都還算好的,真正憋屈的要數下面這三位,真是一個比一個冤啊,硬是把白的寫成了黑的,純粹就是為了襯託小說主角而已,來看看都有誰吧:TOP、3 周瑜小說《三國演義》裡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
  • 《三國演義》中是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同把業創
    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善於用火攻,一生中指揮大小戰鬥無數最著名的經典故事有,火燒博望坡,三氣周瑜,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火燒藤家軍,七擒孟獲,空城計,失街亭揮淚斬馬謖,收姜維,五丈原等等。。。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臥龍鳳雛得一著可安天下。
  • 《三國演義》系列——「周瑜打黃蓋」
    小太陽人的故事樂園 周瑜打黃蓋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小太陽人哥哥將和星寶星、月寶夢夢一起,繼續為寶貝們帶來《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故事——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可以提升周瑜的形象?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是描寫了孫權、曹操、劉備在自己謀士的幫助下,三分天下的故事。周瑜 影視劇版:東漢末年孫權身旁的一位謀士,在真實的歷史上他是一個有著大將之風的人物,而且胸襟也十分的開闊,並非《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周瑜,老是妒忌諸葛亮的才華。
  • 《三國演義》當中杜撰的故事有哪些?華佗根本沒見到過關羽
    在三國演義當中,確實有不少杜撰的,以下幾個最為經典《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在《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後來被用來作為三十六計當中的一種,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三國演義當中,當時曹睿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而此時的街亭為諸葛亮的弟子馬謖駐守,而馬謖自持自己深諳兵法,沒有聽諸葛亮勸告而導致失敗。被曹魏擊敗,此時的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又深知司馬懿生性多疑,但需沉著冷靜,隧大開城門,派出幾名老兵在門前掃路,而自己在城樓上悠閒彈琴唱曲。
  • 孫策、周瑜英年早逝,郭嘉和諸葛亮分別是他們生命終結的最後推手
    孫策與周瑜是三國時期東吳最為傑出的人士,孫策乃是漢末割據江東的一方諸侯,周瑜是江東水軍大都督。孫策與周瑜幼年相知,周瑜文武具備、風流雅致,孫策少年英豪,胸懷天下。同時兩個人分別娶了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有連襟之情,總角之好,可以說周瑜是孫策的股肱之友。但是就是這樣兩個青年俊傑,卻都是英年早逝,而且兩個人的死都和三國的兩位名士有關。這兩位名士分別是曹操第一謀士郭嘉,劉備的第一軍師諸葛亮。
  • 2019年語文名著複習知識點之《三國演義》
    2、《三國演義》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人。   3、《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_____   4、《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_____,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_____等。
  • 古今第一接近完美的儒將——周瑜(為周瑜正名)
    「周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詞相信都不陌生,出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羞辱周瑜所說的話,並且活活把周瑜給氣死了,周瑜在臨死前還說出「既生瑜,何生亮」,說完溘然長逝。在三國演義,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諸葛亮三氣周瑜把他給氣死。歷史真相真的是如此嗎?在三國演義中對周瑜是有一個極大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