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ID:impen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長大以後,我們開始穿梭這個世界,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不覺中,進了長大的繭房。
長大以後,世界看起來離我們更近了,但是我們離自己也更遠了。小時候,我們愛自己,喜歡周圍的一切,長大以後,我們假裝喜歡周圍的一切,唯獨不喜歡深夜的自己。
我們長大了。熟悉了在城市五環外的痛哭流涕,也接受了與20後年輕人的落差,只是不知道,多年後,她們看著我們這些90後們,是否早已遺忘了我們的悲慘歲月。
1.我們困在了系統裡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度刷屏我們的朋友圈。外賣小哥每一次接單送單,都是被系統計算好告訴的,接什麼樣的單,去哪取單,取什麼單,送到哪,怎麼走,時間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若是超時了一分鐘,系統也會告訴你面臨什麼處罰。
這便是數位化的系統世界。外賣小哥被系統吸收成了運行節點,每一次接單送單,都是系統自動算出來的最優解,不會給多你一分鐘的配送時間。即使這次配送時間給多了,聰明的系統下次一定會把這個時間扣出來。
當然了,超時也是不被允許的。系統只會不斷優化配送時間,外賣小哥完全失去了主動性。所以,外賣小哥的三公裡配送時間,從2016年的平均時限一小時,到2017年的45分鐘,再到2018年的38分鐘。這就是數位化系統和我們的真實關係。
數位化必然是大趨勢,銳不可當。但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因數位化系統變得更強更有核心競爭力,也有很多人卻沒有受到數位化系統帶來的紅利,反而深受其害,甚至被系統無情的替代掉。
關鍵因素還是我們自己。你是對事負責,還是對人負責。對事負責,我們做好事情就行了,數位化系統為退化能力提供了方便,因為我們會因數位化系統的便利性而沾沾自喜,越做做少,直到發現,自己已經被系統替代了。
對人負責,你要關心人的喜怒哀樂,數位化系統只是你的一件工具,系統是在反哺你的能力。你永遠都在對人負責,也就意味著你不能停止思考,需要永遠變化,升級對人的服務。
數位化使人困在了系統裡,在數位化不發達的過去,我們又是否經常也會困在系統裡。後來想想,我們成長的過程,仿佛就是在搭建自己的人生系統,困在自己的系統裡還是持續升級自己的系統,這也取決於我們自己。
2.我們的世界更小了
從出生的一無所知,到進入學校吸收知識,再進入社會晃蕩多年,再到某日的進入墓地終結一生。又何嘗不是在編織著自己的人生系統。有人會被自己鎖死在自己的系統裡,直到自己的世界有一天塌陷了。
而造成這種結果有兩個最為關鍵因素:身份和經驗。我們行走世界都有自己的身份,公司的某崗位員工,全職媽媽,網紅主播,某專業大學生,這個身份也是我們的系統,我們是按照這個系統的穩定性前進,還是打破系統的穩定性和最優化傾向,也決定了我們是不是被困在自己的人生系統裡。
例如,我之前給大學生做職業規劃,經常會說,先忘記你的專業,你的大學才算真正開始了。以某專業定義大學生,本身就是把自己困在了自己親手製造的系統裡。四年之後,我們自己的系統越來越小,甚至和社會大系統不兼容,漸漸也就被拋棄了。職場的某崗位員工,同樣道理。
對於經驗,隨著年齡增長,經驗也會增長,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成長。有人二十多歲,實質早已死亡。因為不再學習不再成長。有人八十歲高齡,卻是二十多歲的人生。因為始終保持一顆學習心態。
所以年齡不一定代表經驗,其次,某人經驗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客觀看待外界的經驗,而不是盲目的闖進別人的系統裡,困在其中還不自知。更重要的是,於己,也不要被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鍛造的系統束縛,人很容易躺在經驗系統的蜜罐裡。
而最近的感受是,儘量少分享經驗。我每次給別人分享經驗的時候,都很忐忑不安。生怕害了別人,也讓自己俞陷入有經驗的系統裡,不能前行。
有人陷入自己的人生系統,越走越窄;就有人跨越系統的困境,升級了自己的系統,最終突破自己的職業發展天花板。差距的歸根結底便是羅胖演講中所說的:背靠系統,面對人。這個人也是內心的自己。
我們長大了,仿佛知道了很多。然而,知道的越多,未知的邊界就越大,自己的那點世界也就越小。長大以後,與世界相比,我們的世界只會變得越來越小了,直到回歸到出發的內心原點,最終實現內在小世界和外部大世界的系統融洽和平衡。
長大以後,希望不困於己,不困於世界。希望未知的邊界越來越大,自己的小世界也更有價值和意義。成大以後,希望接納自己,一直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