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研究外文資料庫指南》緒論
來源:世界知識出版社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01
本書旨在對國內館藏或可資利用的世界史研究資料庫,做一嘗試性分類和簡介,它希望起到的作用包括三方面。
其一,作為世界史研究初學者的入門嚮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世界史研究來說,有效利用相關資料庫,不僅可追蹤學科發展前沿,而且可以找到研究所用的基本文獻甚至是研究工具。本工具書不僅簡單介紹有關資料庫的情況,還進一步提供其在國內的館藏情況或網絡連結,以便為查找利用提供線索。這裡所說的世界史「相關」資料庫,其主體當然是有關宏觀世界史、世界史具體問題、國別史的,但也包括中國史,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綜合類的資料庫。這種跨學科的收錄範圍,在編者看來,對世界史研究是必要的。
其二,可作為圖書館採購的某種參考指南。目前,在國家級層面,對外文資源,尤其是資料庫資源的建設已有部分統籌工作。舉其要者,如集中採購人文學科文獻資源的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簡稱CASHL,開世覽文)、集中採購理工科文獻資源的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NSTL)、集中採購外國教材的教育部外國教材中心及其電子教材平臺愛教材(I-Text),以及中國集團採購的ProQuest公司的碩博學位論文全文庫(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PQDT)。但整體看來,外文資料庫資源的採購還是各自為政。且不說類似於Journal Storage(JSTOR)這樣的綜合性西文過刊資料庫,幾乎每家都有購買,就是一些利用範圍相對狹小的專題檔案文獻類資料庫,重複購買的現象也時常發生。本書調研的只是21家單位,雖然尚不全面,但可以為全國統籌、避免重複建設做些前期鋪墊工作。
其三,希望能為高校圖書館數據資源的分類提供借鑑。依據學科或學科群對本單位的資料庫資源進行分類,是圖書館常用的手段之一。但這一分類,在分類數量、類目名稱、類目組合方式、類目標引上存在較大差異。本書希望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借鑑《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龐大的資料庫資源進行劃分。
02
本書調研的圖書館包括:
1.國家級的公共圖書館選取1家(國家圖書館),省市級的公共圖書館選取1家(上海圖書館);
2.社科院系統的圖書館選取1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
3.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36所中,選舉第四輪學科評估世界史結果為B-等以上高校14家(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
4.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中,選取4家有特色的:
(1)擁有世界史國家重點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世界史為A-等的2家(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
(2)語言類高校1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3)外交類高校1家(外交學院圖書館)。
以上合計21家。
以上調研,其內在邏輯是,如果一個高校的總體實力較強而且世界史研究能力突出,那麼其圖書館的世界史研究外文資料庫建設,也會較為豐富。這樣一種邏輯毫無疑問有缺點,但因時間的限制,以及編者發現隨著調研高校的增加,新「發現」的資料庫數量在銳減,所以目前暫時限於這些。此外,由於調研的範圍只是「外文」資料庫,本書忽略了相當數量對世界史大有裨益的中文資料庫,還請使用者加以注意。
除了圖書館館藏的商業資料庫資源(這些資料庫往往只在限定高校的IP內才能使用)外,本書還補充了若干一般網絡的資料庫資源。這些資源往往對研究某些專門問題或國別史有所裨益,可作為商業資料庫的補充。
以上各圖書館自身對相關資料庫的介紹、資料庫開發者所提供的說明材料和廣告詞等,是本書最基本的史料來源。同時,筆者也從前輩學者的著作中摘取若干數據資料。考慮到本書為工具書性質,正文中不再一一註明,徵引文獻可詳見本書附錄四。
03
本書共收集各類資料庫資源1145種。對這些數量龐大的外文資料庫資源進行分類和排序,是本書撰寫過程中的難點之一。
作為中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的分類和排序大致是:
先按語種再按文獻類型:中文或外文,下再分:電子圖書、全文期刊、電子報紙、學位/會議論文、專利/標準、數值事實、索引/文摘、工具類、音視頻(限中文)、特色資源(限中文);
A-Z列表:中文資料庫(A……Z,其他);外文資料庫(A……Z,其他);
按學科瀏覽:社會科學總論,哲學/宗教/心理,經濟/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學/教育/體育,歷史/地理,軍事,語言/文學/藝術,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計算機/自動化,電子/電氣/電工/電信,動力/機械/能源,水利工程/建築學,材料科學/其他工業技術,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綜合性圖書。
國圖的以上按學科和文獻類型分類的方法,給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很大的參考。本書仿照中圖分類法進行分類。這裡所說「仿照」,是依據各資料庫所載內容的學科分類,大體將其劃分到中圖分類法的各類別中。其中,根據世界史研究之特點,把K類(歷史地理類)單獨作為一編,把其他相關學科作為一編,把跨學科內容的資料庫作為Z類(綜合類),單獨劃為一編。在時段劃分上,「K13中世紀史」下限到1500年左右,近代史則是1500—1900年,現代史為1900年之後,這些時間節點,同中圖分類法所用有所不同。
具有交叉性質的,採取了「前後靠前」「能專則專」「內容取向」三個原則。所謂「前後靠前」,是指內容在時間或國別上,可以劃入不同時段或國別的,則劃入分類法排序靠前的類別中。比如,Thesaurus Linguae Graecae(TLG),收錄了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史詩至拜佔庭帝國1453年的希臘數位化文獻,從時段上來說跨古代和中世紀,但我們將其收錄在「K12古代史」的類別中。又如The Soviet Estimate: U.S. Analysis of the Soviet Union, 1947-1991,既涉及美國情報外交,又涉及蘇聯史,我們將其收在靠前的「K512俄國及蘇聯」類中。
所謂「能專則專」,指能收錄到具體國別或區域的,儘量收錄到相關國家或區域,而不收錄在時段或其他學科類別中。例如,在「K711加拿大」類中,收入了關於加拿大教育的期刊,以及加拿大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這些數字資源,並未劃分到本書第二編的教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中。
所謂「內容取向」,是指在選取數據來源和數據內容哪方面作為分類主要標準時,能選內容,則儘量以內容作為參考。例如,Country Intelligence Reports on Japan (1941-1947),雖然檔案出自美國國家檔案館,但因反映的內容為日本,所以收錄在「K313日本」類中。
總體觀察資料庫的學科分類,會發現「K712美國」類數量龐大,總計260種,略超總量的22.7%。而且在若干其他國別類中,也有很多文獻源自美國。出現這種狀況,最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檔案文獻本身解密較多且相關資料庫開發較多,也因為筆者自己長期做美國外交史研究,對美國的文獻更熟悉一些。
反映同一學科的資料庫,再按文獻類型分。文獻類型的字母代碼見下表。
A | B | C | D | E | F |
圖書 | 期刊 | 學位論文/會議論文 | 報紙 | 檔案 | 統計資料 |
G | H | I | J | Z | |
報告 | 書目/索引/文摘 | 圖片 | 音視頻 | 綜合各類型的文獻、不能劃分到其他各類的文獻 |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文獻是基於現代的出版類型進行分類的,它很難完全體現人類過去所積累的文獻的所有特徵,所以只能是相對性的。比如,檔案在今天往往指代有密級的、生成之時尚不能為一般公眾所查看的文獻,但對於古代史而言,甲骨、碑銘、紙草文書、木板文書等,不管其當時的利用範圍如何,都已是研究那個時代的珍貴「檔案」了。
04
具體到一個資料庫,本書的體例如下:
K13/E01,Medieval Travel Writing,中世紀遊記
關鍵詞:遊記
「AMD [英國亞當•馬修(Adam Mattew Digital)出版社推出的系列資料庫] 歷史與文化珍稀史料資料庫集成」子庫之一。文獻資料源自大英圖書館等全球數十家圖書館與檔案館,時間跨越13—16世紀。提供了中世紀遊記研究十分廣泛的原始手稿收藏,主要包括旅行家們到聖地、印度與中國的內容,涉及中世紀歐洲人的態度與預想,種族問題,經濟,貿易和軍國主義等。收錄有交互式地圖顯示旅行家們的旅行路線以及由著名學者撰寫的引導論文等。
館藏:北大,中山,國圖
1.編號(K13/01):編號標明該資料庫的學科分類(K13中世紀史)、文獻類型分類(E檔案)和同類型的流水號(01)。在附錄一中,編號還起到類似頁碼的作用,以供索引。
2.資料庫名稱:包括原名及其簡稱、譯名。
資料庫名稱一般先是原文照錄。確定名稱有時存在一定困難。一是資料庫開發者,有時會改變資料庫的名稱,從而導致同一資料庫在不同的館藏名稱不同。如美國檔案類資料庫「美國解密檔案在線」(U.S.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line, USDDO),原名為「解密檔案參考系統」(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這種情況下,本書統一採用最新的名稱,同時在簡介中介紹曾用名。二是館藏者有時會根據所購資料庫內容情況,進行重新命名。例如,國家圖書館購買了「珍稀原始典藏檔案」(Archives Unbound, AU)中亞洲的部分專輯,命名為「珍稀原始典藏檔案合集:亞洲」(Archives Unbound Asia)。這種情況,本書或按原資料庫名稱,或按收藏館實際情況命名。三是存在總庫和子庫的情況。凡是能拆出子庫單獨售賣的資料庫,本書則同時分列總庫和各子庫。如AU是由300個多個獨立子庫構成的合集,本書在「K14近代史」中介紹了總庫,子庫則分散在各類別中介紹。另外就是子庫專題性質特別明顯、各館實際按子庫組合購買的,也獨立介紹。如「數位化國家安全檔案」(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DNSA)。
本書收錄的資料庫名稱語種有西文(英、法、德、西班牙文等)、俄文、日文、韓文、中文5種。西文的,是先錄原文,再錄譯文。俄文、日文、韓文,如有英文翻譯,則先錄英文,再錄原文或譯文。譯文多數是該資料庫原公司提供,少量由編者翻譯。部分資料庫原公司沒有譯文標題也不好翻譯的,則只錄原文。
關鍵詞根據資料庫內容選取,數量1—6個。由於在資料庫分類時,已經考慮了學科或國別內容,為節省篇幅起見,省略了與學科或國別內容重合的關鍵詞。比如,上述「K13/E01, Medieval Travel Writing,中世紀遊記」,第一關鍵詞應為「中世紀」,第二為「遊記」,但考慮到K13本身已體現了中世紀的內容,所以不再重複列舉。由於部分庫只選一個關鍵詞,就可能造成表面上未列關鍵詞的情況,例如「K5/A01, Early European Books, 1450-1700(EEB),早期歐洲圖書,1450—1700年」。實際上,正文詞條中的「關鍵詞」欄,可以認為是第二、第三等關鍵詞。但在後面的索引中,實際上是把第一關鍵詞也囊括進去的。
內容簡介部分,介紹資料庫的開發機構、曾用名和收藏的主要內容。如果系總庫,則會大致說明總庫的基本情況。如果系子庫,則交代它和總庫的關係。資料庫語言為英語以外語種的,有時也會介紹語言情況。
館藏或連結是利用資料庫的兩種方式。國家圖書館購買的資料庫,部分可以在館外通過國圖讀者帳號遠程登錄、設置代理伺服器等方式,實現館外訪問。此類資料庫,介紹館藏時會標明「國圖(可館外)」。其他的資料庫館藏,則一般在該館區域網內,或者本機構人員通過所在機構專門的VPN才能訪問。少量未正式購買但國內曾試用的資料庫,會單獨以某館「曾試用」標識。少數幾個分子庫介紹的總庫,如AU、DNSA、「珍貴歷史檔案資料庫」(ProQuest History Vault, PHV)等,考慮到完整性,雖然其少量子庫國內沒有購買,也予以介紹。連結則是針對公開的網絡資源。
館藏調研時有兩個困難。一是現在資料庫內容豐富,某一館可能只能購買本單位所需要的子庫、模塊或專題。例如,HeinOnline法律資料庫有60餘個子庫,國內北大館藏較多,但也只購買了28個子庫。這類情況,因為子庫已無法拆分,所以各單位購置的具體情況,只能由使用者查閱。
二是資料庫開發者或者代理商,經常會圍繞某些專題,把以往單獨的、零散的資料庫,組建成某種專題系列資料庫。開發者中比較典型的如Gale公司,它把部分報紙期刊類的庫組成Gale NewsVault,又把以檔案為主的300餘個子庫組成AU,然後又把這兩個庫和它其他偏重原始檔案文獻的子庫組合起來,形成了Gale Scholar超大型資料庫。ProQuest公司曾把它的部分產品組成「ProQuest國際研究專題資源」(北大曾試用),其中包括英國研究(內有U.K. Parliamentary Papers, 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 The Cecil Papers, Queen Victoria's Journals, U.K. & Ireland Database, British Periodicals等7個子庫)和其他地區研究(內有 Latin America & Iberia Database, Continental Europe Database, East & Central Europe Database, Middle East & Africa Database, Australia & New Zealand Database, India Database, Turkey Database, East & South Asia Database等8個子庫)。代理商也會組合其所代理的產品,形成大型專題資料庫。如國內知名代理商現代信息(CINFO),把其代理的亞當•馬修出版社的60多個資料庫,組成了「AMD歷史與文化珍稀史料資料庫集成」。雖然組合資料庫的機構有所不同,但基本出發點都是考慮市場需求,把總庫打包出售。但是隨著數據資源的不斷開發,某一總庫中的子庫數量在不斷擴大,館藏方因購置時經費和當時子庫數量的限制,導致幾乎不可能有機構能館藏某一大型資料庫全部子庫的情況。考慮到此種資料庫的子庫可以單獨購買,所以我們介紹館藏時,以子庫為單位進行介紹,同時在介紹總庫時,標明某一館所購買的子庫數量。
本書後附「關鍵詞索引(拼音序)」「資料庫列表(字母序)」「部分資料庫子庫情況」「調研圖書館及參考書目」等附錄,供讀者參考利用。
*摘自《世界史研究外文資料庫指南》。
世界史研究外文資料庫指南
姚百慧 編
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ISBN:978-7-5012-6239-7
定價:78元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世界史研究外文資料庫指南》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