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被抱到爸爸媽媽懷裡,新手爸爸媽媽總是看也看不夠,抱也抱不累的感覺。看著粉粉嫩嫩、柔柔弱弱的小嬰兒,曾經生產所遭受的各種苦痛都煙消雲散,滿心滿眼都只有這個小嬰兒在哭、在笑、在鬧……幸福之情滿滿溢出,所以才說醫院裡唯有婦產科會常常傳來歡快的笑聲。
不過,從新生寶寶的外貌體徵是很容易判斷出他是否健全;但是還有很多媽媽會在內心深處更擔心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是否正常,因為這是目前看不到、也無法檢測出來的。只能通過家長在家中的密切觀察,才能窺見一斑。
所以,當媽媽把寶寶接回家裡,如果發現寶寶有這4個方面的問題,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哦!
【睡眠時間過長,不易醒】
新生寶寶正處於吃吃睡睡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就是吃飽了就睡、睡足了就鬧、鬧到吃的就繼續滿足的睡,中間間或睜開眼睛茫然的看一看,玩一玩。
正常狀態下,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一晝夜內所需的睡眠時間大約為18-20小時。每天大約只有3-4小時處於清醒狀態,正可謂是「吃飽了就睡」的狀態。當寶寶到了2-3個月大的時候,每天需要睡16-18小時;而到了5-9個月寶寶寶仍然需要睡15-16小時;滿周歲的時候大概需睡14-15小時。
如果寶寶睡眠時間過長,或一直處於睡眠的狀態,而且不容易被喚醒,媽媽最好立即帶寶寶到醫院去檢查一下,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百天後寶寶的頭還豎不起來】
寶寶的頭能夠豎起來是寶寶成長中很重要的一步,尤其是百天之後,倘若有些寶寶的頭還豎不起來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裡或向外,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及時給寶寶做一些抬頭的訓練。
如果依舊沒有效果,要立即帶去醫院檢查,詢問醫生原因,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寶寶的哭聲明顯異常】
剛出生的寶寶,表達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哭。醒了哭、餓了哭、拉了哭、尿了也哭,甚至實在無聊了也會時不時的嚎啕兩聲,刷刷自己的存在感。這些都是寶寶正常的狀態,媽媽不必大驚小怪。
但是有的寶寶卻會因為受刺激到而哭的時間很長,但有的時候卻需要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寶寶哭聲尖銳,有的或哭聲細小無力;還有部分寶寶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這時爸爸媽媽就要謹慎對待了,因為這種哭聲中,可能會隱含著寶寶的健康信號。
1、如果寶寶突然高聲地尖叫、無回聲、起聲急而消聲快。這樣的哭聲結合其他症狀如搖頭、眼神發直、凝視、嗜睡、煩躁、發熱、抽搐等,可能是有顱腦疾病如化膿性腦膜炎。
2、如果寶寶突然不哭也不響,過分安靜,也屬異常現象。因為有的新生兒病重而哭不動,更應重視去細心觀察,耐心找出原因。
【寶寶經常表情呆滯且吮吸能力差】
寶寶其實是個表情帝,隨著寶寶越長越大這個特徵就會越有體現。不過針對小寶寶來講,愉快而滿足的笑,則是他的第一個表情。比如在某一天看到媽媽或者熟悉的家人,寶寶的臉上可能會忽然出現由衷的笑容。特別是在媽媽哺乳的時候,不經意間一低頭,就會和寶寶純真的眼睛不期而遇,寶寶一邊大口大口的吮吸著母乳,一邊細細的盯著媽媽看,和媽媽的眼神相遇後就會燦爛一笑,這最容易打動媽媽內心的柔軟,有木有?
但是有些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寶寶在面容體態上會有異常表現。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梁、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而患腦積水的孩子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兒頭顱又特別小等。
還有些寶寶比較晚才學會咀嚼,吃固體食物時,容易發生吞咽障礙和嘔吐等現象。智力障礙的寶寶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是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這樣就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到寶寶半歲時添加輔食以後,咀嚼晚餵養困難,吃固體食物不易咽下並且致使嘔吐。
如果發現寶寶在表情和吮吸能力上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媽媽就要及時詢問醫生。
除卻這些之外,媽媽還要關注一下寶寶成長中的大動作發展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與實際成長月齡是否吻合。尤其是寶寶的大動作發育,如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
我們平時所說的「二抬、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立、周歲走」,就是根據多數寶寶的成長發育而總結出來的。但是這種規律並非是絕對的,不是說寶寶三月齡還不會翻身就一定有問題,只要寶寶其他方面發展都不錯,眼睛總是亮晶晶、神清氣爽的小模樣,就不會有問題。
但是如果寶寶發育的比較正常兒童落後3個月或以上的話,有的寶寶甚至2周歲了還走不穩不說話等等,這都表明寶寶的發育有可能出現異常。
所有的寶寶都是經過一番弱肉強食的鬥爭才來到我們的世界,所以作為媽媽既不要過於緊張,有點風吹草動就把自己嚇得不要不要的;但也不能太過於大而化之,一切都覺得無所謂或者正常,怎麼看自己家的寶都是最棒的寶,從而忽略了寶寶可能會出現或已經出現的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