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在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新華社西安8月15日電(記者周永穗 張博文)王宋源手捧陝西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來到父母跟前。古樸的布紋紙上是學校教授現場用毛筆書寫的姓名、專業和報到時間。一家人指染墨香,把這看作是一份珍貴的入學禮。
陝西師範大學2020年手寫錄取通知書日前正式開筆,學校十餘位退休教授、在職教師、校友代表等書法愛好者為約4500名新錄取的本科生送上帶有墨香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家住西安市的王宋源被陝西師範大學錄取,成為該校漢語言文學專業2020級公費師範生。作為幸運兒,她被邀請到書寫錄取通知書的現場,見證自己這份獨一無二的通知書的誕生。
王宋源同學收到錄取通知書。 新華社記者 周永穗攝
「通知書拿在手裡有種沉甸甸的厚重感,老師親筆書寫的毛筆字是對我們新生的一種激勵。」王宋源說。
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黨懷興介紹,學校自2007年開始用毛筆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至今已有14個年頭。通知書採用折式的打開方式,封泥印的設計,剪紙剪影等圖案體現了陝西獨有的歷史文化印記。
符有堂教授已有85歲高齡,他從2007年開始參與書寫,至今已堅持了十四載。他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每份錄取通知書都意義重大,我把每一份都當作作品來對待,以此傳承文化。」
曾是陝西師範大學學生的楊國慶如今成為母校的一名教師,和自己當年的老師一同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他感慨萬分。「文化傳承是潛移默化的,現在我把給新生們寫字當作是一份見面禮,這就是一個薪火相傳的過程。」他說。
老教授在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除了手寫錄取通知書外,陝西師範大學還將書法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場考試,鼓勵和督促學生將漢字寫好。
「漢字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載體,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希望踏入大學生活的莘莘學子能夠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黨懷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