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條最適合徒步的中國古道,見證歷史風雲之旅!

2020-12-19 匯客廰文旅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

沿著它們,張騫曾經出使西域、文成公主遠嫁他鄉、成吉思汗遠徵歐洲大陸…這些道路逶迤過崇山峻岭、大漠黃沙、蒼茫草原。

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歷史與文明。#升級你的旅行體驗#

01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

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

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

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02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線路,它蘊藏著數不盡的文化遺產。

03

夏特古道(夏塔古道)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臺,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

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裡,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

由於古道地質條件複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註:這是一條極具挑戰性的極端路線。

04

秦嶺古道

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

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

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05

太白古道

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

李白、杜甫、韓愈、蘇軾、于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讚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

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蹟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鬥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06

劍門蜀道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

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

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

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誌。

這條古道,一年四季皆宜徒步。

07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全長25千米,是古時聯繫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

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

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是歷史上徽商與浙商交流貿易的重要通道。

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點有:障山大峽谷、胡氏宗祠、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南第一關等。

最好的徒步時間在每年的4、5月份,當時徽杭古道上的映山紅和蘭花競相開放,風景最美,而且氣候溫暖溼潤,不冷不熱,徒步再合適不過了。

08

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自古以來就非常有名,它擁有1300年多年的歷史,從陝西西安(即古長安)開始,途經甘肅、青海,橫貫中國西部,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最後到達西藏的拉薩(古吐蕃邏些)。

全長3000多千米,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以及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唐蕃古道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最引人關注的,還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的這段歷史佳話。

09

陰平古道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

明代將領付友德曾帶兵走過此道,紅軍長徵時,李先念曾帶領紅軍走過此路,後來人民解放軍青川時曾走過此道。

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裡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

如今嶺南已開闢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最適宜春秋季前往。

10

雲臺古道

雲臺古道(修陵官道)是一條早已被廢棄的古代商道,據說這條古道修建於公元908年的宋代,是當時山西通往汴梁都城最近的一條大道。

可以想像,當時這條古道有多麼繁華,在沒有大型工具、機械設備的時候,要想挖開這樣一條山縫,鋪設這樣一條道路要耗費多大的力量。

行走雲臺草甸,一望無際之間,感受一份廣闊的豁達。

在古官道上,道寬大約有3米,青石條鋪的路面,在坡陡處還有防滑的石條坎,路邊還跺有等距離的大石塊防止路基塌陷,路邊還保留著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古驛站。

11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為主幹線,連接著縱橫南北的的各條支線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為其主要組成部分。

遠古的烽煙、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動、築城戍邊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數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兩側。

它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的具體象徵,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足音。

京西古道距今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所蘊涵的厚重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疊聚成輝。

作為一種文化,京西古道愈顯珍奇,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和歷史見證。

12

旌德古道

旌德古道(旌歙古道):位於安徽省旌德縣,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的旌涇、旌績、旌寧、旌太四條縣際驛道,舊時均為石板路。

因地扼宣、徽咽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部分路段已改建成公路,少數廢置未用。

13

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設關始於秦朝,位於距廣東南雄約30公裡梅嶺頂部。

相傳其得名是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而來。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

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這裡多梅樹,故稱「梅嶺」。南雄梅關是南北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

在12月底至次年3月去徒步,可以賞梅花。

14

太行八陘

太行山聳立於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綿延400餘公裡,是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也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太行山有很多條東西向的山谷,著名的有八條,被稱為太行八陘,分別為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和軹關陘。

古代由於人們條件所限,沒辦法修建隧道、盤山公路等,山路多修建在山谷和河邊,所以太行八陘就成為那時重要的軍事和商業通道。

15

甲桑古道

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紀末,第32代贊普朗日松贊從雅礱部落出發,遷移到甲瑪溝時所經之路,它是連接前後藏唯一的、重要的戰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聖雅礱必走的一條道路。

甲桑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條真正的天路:它的徒步線路的起點為松贊幹布出生地拉薩墨竹工卡縣甲瑪鄉,終點是山南地區扎囊縣的桑耶寺。線路長度近100千米,起始海拔3865米,需要翻越海拔5300米的埡口。

甲桑古道沿途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因此在一年的大部分季節裡都適合徒步旅行觀光。不過最佳時節為6至8月。

這15條承載歷史風雲的古道,見證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諸多發展,建議熱愛徒步的朋友們收藏起來!

【匯客廰文旅】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相關焦點

  • 攜手共進,砥礪前行丨一扇門七周年慶之徽杭古道徒步團建活動
    徽杭古道,位於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古道始建於唐,已歷經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是一條集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亦是一條見證了徽商歷史文化的神奇「徽商之路」。
  • 登頂三尖之巔,徒步徽杭古道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去爬山因為山在那裡去徒步最喜悅的心情也在即使氣喘籲籲、汗水揮灑便是用虐之後暢笑的明媚見證了整個春天的繁華展現在眼前的山嶽和田園畫卷唯美和諧令人心曠神怡我登頂三尖之巔徽杭古道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始建於唐代,已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
  • 盛夏徒步何處去?深山古道清涼路
    古道或隱身於荊棘荒草中,或起伏于田疇樹林裡,或穿越懸崖峭壁間,過溝跨澗,翻山越嶺,蜿蜒曲折。徒步古道,眾多遺蹟不時映入眼帘,使人倍感歷史的厚重與滄桑。這也許就是古道帶給許多徒步愛好者的特有魅力。初級版古道 尋訪沿途遺蹟古道在許多徒步愛好者眼中,分為「初級版、進階版」兩類,其中初級版路程短、路途平坦,很適合孩子和老人徒步。紹興適合初級徒步者的古道不少,最受推崇的當屬位於上虞區長塘鎮的諸葛山古道。
  • 皖浙邊界這條古道,媲美「茶馬古道」,有千年歷史,風景秀美
    華東有很多戶外徒步路線,其中最有名的一條,也是戶外界入門級路線,就是徽杭古道,這條華東戶外NO.1的徒步路線,自皖南績溪縣逍遙鄉起,經遙遙嶺(江南第一關)、馬頭嶺、雪堂嶺而達浙西臨安縣馬嘯鄉止,全長20餘公裡,沿途山勢險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巖,南北夾峙,中有逍遙溪水婉蜒其間。
  • 近千名徒步愛好者多維度感受古道風韻
    南方日報訊 (記者/唐音 通訊員/曹旖 林遙軒)演繹軍民魚水情的紅色情景舞《大紅棗兒送親人》,充滿運動活力的曳步舞《中國精神》,描繪五穀豐登美好畫卷的舞蹈《滿載而歸》,深化護林環保宣傳的音樂小品《搬家》……近日,2020「五彩古道·環保同行」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在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以一場看點十足的
  • 陶宴嶺古道,號稱古紹興的茶馬古道,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70%以上為山地和丘陵地帶,特殊的山地特徵,可想而知,古時的山區交通並非十分便利。山裡的村民們為了疏通交通,依山開鑿了眾多山道,甚至有些山道成為官道,成為眾多山區縣鄉通往城市的交通及經濟紐帶。
  • 新疆旅遊攻略(46)-新疆旅遊景區景點關鍵字-新疆古道(徒步古道)
    ,到15-16世紀逐漸被海上交通所替代。6、車師古道(他地道)車師古道跨越天山南北,是一條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道,西域早期重要的交通幹線,也是我國氣候垂直帶和植被垂直帶最有代表性的一條路線。車師古道東接絲路東段至長安,西接碎葉路至中亞,北接回鶻路至蒙古高原,南接西州路至柳中,為絲路交通往來的咽喉要塞。車師古道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漢代,是吐魯番乃至新疆歷史最悠久的古道之一。自漢唐以來,車師古道是連接絲路中道與北道的捷徑,將車師後國與前國溝通,故稱車師古道,唐代稱「他地道」。
  • 江華瀟賀古道:千年古道見證民族融合
    紅網時刻1月7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王輝)瀟賀古道是2000多年前的「國道」,地處湘桂粵三省交界邊陲,是歷史上溝通內地與嶺南諸道中最重要的一條通道。這裡是秦皇漢武徵伐嶺南的軍事要道,也是瑤族千年遷徙的南嶺民族走廊。在江華縣內多個鄉村,還能看到不少保存完好的古道印跡。
  • 浙江最美杜鵑花古道,沒有之一!這條史詩級徒步賞花線路,五一假期...
    4月底到5月杜鵑花最烈的那周,這裡就變成一片「火海」。高坪鄉境內處處是梯田,特別是石坪村和聖塘村。在高坪人的小生態裡,播種、耕作、收穫依然是生活最穩妥的節奏。綿延千年的傳統勞作方式,肩挑人扛,手播慢耕,很多時候成為美院學生的寫生素材。
  • 千人「健行」千年古道!乳源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12月12日,2020「五彩古道·環保同行」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燃情啟動。近千名徒步愛好者齊聚在大橋這一古道名鎮,領略醉美風光、感受歷史脈絡、探訪紅色遺蹟,共同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五彩旅程。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八條古道,第1條全長八千多公裡,影響兩千多年
    中國是一個文明從未中斷的古國,所以,在中國有很多帶「古」字的玩意。比如古董、古鎮、古人等等。當然,還有古道。第一條就是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我國歷史上的西漢。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絲綢之路起於中國的長安,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全長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心文明溝通的重要通道,連接人類兩大文明,促進人類向前發展。而且歷史持續2000多年,一直到今天。
  • 十一親子徒步 穿越千年美景,來上青古道竹海聽風
    沒有景區的喧鬧,只有千古騷客文人的絕唱帶著寶貝徒步青石板上,回顧歷史揭開蘭若寺神秘的面紗,追其蹤跡還能重溫電影故事的各種情節十一小長假相約而來走這一趟帶點仙風道骨的古旅有千種理由,都是成立的原因很簡單:1、每個人都有一個能量聚集和釋放的過程,猶如呼吸,在一呼一吸之中狀態正常,生命才會正常;2、徒步倡導的是健康綠色有氧的生活理念,有助於孩子身體的成長發育;3、在徒步過程中遇到的艱難,教會孩子不放棄,增強意志力,團隊意識的培養;4、在青山綠水中走路,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釋放,更有利於親子溝通。
  • 新聞資料:見證一甲子歷史風雲的臺北圓山大飯店
    新聞資料:見證一甲子歷史風雲的臺北圓山大飯店 2008年11月02日 17: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二日電 題:見證一甲子歷史風雲的臺北圓山大飯店  中新社記者 於晶波 黃少華  十一月三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乘包機從北京直飛臺灣桃園機場,展開具歷史指標意義的寶島行。
  • 白領都喜歡徒步?江浙滬最美top5徒步古道排名「江浙滬玩什麼」
    如今的白領因為久坐辦公室,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久坐綜合症,最常見的就是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還有些小肚子隱隱的兜不住!加之復工之前,因為疫情在家蹲守了那麼久,體重也是擋也擋不住的上漲著。一看五一之後的天氣預報,氣溫居然已經30度了!
  • 纏繞浙閩山間的千年古道,真正的好山好水,遺世獨立!
    清漾村歷史上曾出了8個尚書,83個進士,還是毛澤東祖居地,實為一方人才輩出的文才風流之地。祖祠前是一片荷花池,清波裡,總是聚集著一群紅魚;仙霞古道從前穿過,悠悠古韻下儘是拋去凡塵的寧靜與安詳。作為中國早期青花瓷的發祥地之一,窯火生輝下的三卿口村,有著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窯址。昔日龍窯裡出產的青白瓷品,便由此經仙霞古道,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
  • 民盟績溪二支部開展古道徒步考察活動
    12月12日,為助力績溪鄉村振興,探索區域文旅之路,民盟績溪二支部利用休息日組織盟員開展徒步考察活動,由臨溪石榴村出發,徒步至歙縣白楊村,對徽商古道的文旅業發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徽商古道是一條通往江浙的經商、生活往來古道,分屬績溪和歙縣,績溪段名為「雪巖商道」,歙縣段名為「白臨古道」。「白臨古道」風景優美,經當地政府開發管理,鋪滿青石板的古道修繕完好,古道邊設有多處歇腳亭,山嶺上安裝了自來水,有村民清掃維護路段,為旅行者提供了舒適的徒步旅遊環境。
  • 無錫藏著一條狀元古道,新晉徒步旅遊路線,人少、景好、新鮮感足
    胡埭藏著一條「狀元古道」!新晉徒步旅遊路線!起點為張野村,途徑孟灣、小茶場、康花曲、狀元山、照天灣、知青點、中灣生態林、湖山水庫,出口為中灣村,往返全長10公裡。胡埭張野村胡埭文體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敏帶路,記者跟她走上了這條狀元古道。
  • 崤函古道:橫貫東西的「中原鎖鑰」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李世民的《入潼關》一詩形象描繪了當時溝通長安、洛陽兩京的崤函古道的景象。崤函古道見證了數千年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傳承,更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關鍵詞:崤函古道;洛陽;遺址;長安;黃河;崤山;函谷關;學者;交通;教授 作者簡介: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 北京推出21條紅色旅遊線路 結合山水自然歷史古蹟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日前北京市旅遊委在奧林匹克公園啟動了「行攝山水自然、追尋紅色印記」的活動,向海內外遊客推出了21條經典紅色旅遊路線。比如,輝煌之旅這條徒步線路中的盧溝橋和宛平城,它們不僅是中國建築史上的藝術品、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而且是抗日戰爭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宛平城於1965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景區所在的豐臺區政府重點打造這一文化歷史名城,以特色購物、餐飲為龍頭,突出文化特色,帶動休閒、娛樂繁榮,從而打造京西集「歷史人文、生態景觀、休閒娛樂」於一身的旅遊新景觀,促進周邊經濟發展。
  • 指南丨中國這10條經典徒步路線 你都走過幾條
    徒步天堂:格聶真的非常適合徒步,全程徒步距離適中,整個線路起伏不大,坡度平緩,視野開闊,溪流和草甸讓人心曠神怡,營地都在雪山之下,只要一拉開帳篷就能看見雪山,真的可以堪稱徒步者的天堂。最古老的白教寺廟:格聶山下的冷谷寺,是1164年修建的最古老的白教寺廟,寺院位于格聶山和海拔5807米的肖扎山峽谷之中,建寺歷史悠久,由藏傳佛教第一世噶瑪巴都松欽巴創建,,其寺址地形獨特,建築風格獨具特色,且寺廟珍藏的文物眾多,相傳2900年前釋迦佛曾讚嘆格聶聖山為殊勝的清淨修禪之聖地,各地藏民前來朝聖者甚多。祈今生,修來世,因信仰相聚在這古老寧靜寺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