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恰逢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成立十周年,高金DBA五期班的同學們在畢業之際集體捐贈一百萬元,為母校獻上了一份賀禮。本次捐贈以「博士堂」冠名高金的1006教室,並會以「博士堂」之名舉行一系列論壇,將其打造為學院的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臺。高金一直有著充滿活力的校友文化,而校友對學院的回饋不僅能夠切實地提升高金的凝聚力,也是高金校友力量的有力體現。
本期捐贈人風採,我們採訪了六位來自DBA五期班的同學作為捐贈代表,談談他們與高金的故事。
「金融黃埔」未來可期
王歡 | 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比其他領域,作為一位金融行業的圈內人,王歡認為自己對高金在業內地位的認知會更為清晰。王歡與高金最早的接觸源於一位任職於高金MBA CDC部門的同學,他應這位同學的邀請,作為業內人員與高金MBA的同學們進行交流和建立聯繫。當時雖然還沒有到高金讀書,他對學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情」基礎很穩固。當他打算提升自己的時候,高金自然成為了首選。
王歡上了高金近20位教授的課,感覺每一個教授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和專才。張春院長將公司金融從方法論上升到了思維的層面;李文連教授的統計學課程的學術水平非常高;朱洪泉教授則通過體系架構,令同學們很快掌握了論文寫作的技巧。王歡說:「今年是高金十周年,放眼全球,短短十年,一個商學院能夠走到今天的高度是一個奇蹟。『金融黃埔』一路走來,離不開老師,同學,包括校友們的共同努力。」無論是五期和四期、六期的學長、學弟學妹之間的「DBA開講」,還是貫穿整個項目的「DBA家宴」,都是高金團結融洽的校友文化的集中體現。「母校和校友本來就是一種共生共榮的關係,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也好,西方大學的回饋傳統也好,其實都是出自感恩母校的初心。希望學弟學妹們把握好在高金讀書的機會,為我們共同的『金融黃埔』的良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回饋是為了心中的大義
陳 惠 | 江蘇融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惠一直從事創投方面的工作。在他看來,創投領域對於人才職業素養的內涵和外延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比較依賴學術和理論的支持。通過考察,他了解到高金的學術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所以選擇來高金讀DBA。
陳惠認為,無論從師資力量、課程安排,還是研究平臺、研討交流等方面來看,高金都不愧其「中國的世界級金融學院」的定位。「張春院長、嚴弘院長還有很多教授的專業水平和學術造詣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十分融洽,相互走訪、相互學習是我們班級的特色。」
在陳惠看來,高金DBA五期班的同學們心中天生就有一份大義。早在開班之初,大家已經在思考能夠為母校做點什麼:「畢竟高金的發展非常迅速,身為其中的一員,我們也都與有榮焉。」為母校捐贈博士堂不僅是一份愛心,對於五期班同學來說也是向心力的象徵,更是給學弟學妹鼓勵與期許。「祝願學弟學妹們能夠秉承高金鋒利的思維與強烈的使命感,未來在事業上取得更好的發展,也希望高金能夠為金融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型人才!」
反哺母校是責任和義務
儲小青 | 北京金誠同達(上海)
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儲小青與高金的結緣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在讀ASU的EMBA時,顧彬教授和貝克偉教授都給我們上過課,沈偉教授則是我們EMBA項目的主任,幾位教授都和我們聊到高金有這樣一個DBA項目。」後來他到ASU遊學的時候,正好遇到去美國參加畢業典禮的高金和ASU合辦的DBA項目同學。大家在一起參加活動,共進晚餐,讓他對高金有了進一步了解,「可以說在進入高金之前,我和高金之間的關係紐帶就已經建立了」。
高金的三年對於儲小青是人生重要的重塑階段。教授們在學術和理論上給予了他很大幫助:「貝克偉教授是我的導師,他的課題方向與我在讀EMBA時一脈相承,令我從會到通、再到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還有李文連老師,他的很多觀點給我帶來極大的觸動。」同學之間的友情是儲小青在高金的另一個收穫,他們一起學習、交流、成長、進步;一起去武夷山遊學,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憶。
在他看來,母校和校友是一個榮辱與共的關係。「我們既是利益共同體,也有溫情與羈絆。」儲小青認識到,在國外無論是公辦還是私立的學校,都有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於校友對學校的捐贈。他希望高金未來可以通過校友的捐贈,實現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在資金方面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用飽含感恩的捐贈為高金「加油」
黃大容 | 上海麥子資產管理
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三年前,黃大容在實際的工作中感覺到自己迫切需要一些理論性的指導,所以萌生了進一步深造的想法。在她看來,在國內DBA的課程中,交大的師資力量十分強大,包括課程體系、同學資質等各方面都十分理想;再加上她在上海工作與生活,選擇高金顯得如此「水到渠成」——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黃大容認為,高金的教授們不僅很專業,而且知識十分淵博。「他們會給我們推薦一些前沿的書籍,或是來自世界頂尖學府的課程教材,讓我們從中構建起理論框架,並且很自然地從理論升華到實踐。」此外,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十分融洽,「大家在小組做課題的時候都會主動分享自己擅長的領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通過在高金的學習,黃大容對市場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我已經從沉澱了十年的體系中抽離出來,將公司由原來的網貸業務,轉向一個為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提供各種服務的綜合性機構。」母校對黃大容的幫助是無法量化的,她和同學們也渴望用綿薄之力去支持母校的發展,希望高金未來在學術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紮實穩健,助力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並為學弟學妹們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期待母校的下一個十年
李真聖 | 光大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可能沒有多少學生在讀書之前就能夠先認識老師,但我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還沒有來高金之前,因為在ASU讀EMBA的緣故,李真聖已經認識了好幾位高金教授,了解到高金師資力量配置得非常好,既有國外頂尖的學者,又有非常「接地氣」的中國老師。正是基於這種認知,他在EMBA畢業後,果斷又報讀了高金的DBA。
李真聖認為,高金DBA項目的師資配比是世界級的,有很多「大神」級別的學者。例如顧彬教授,他既學信息科學又學金融,雙學科的交叉能給同學們帶來不同角度的啟發。同學是高金給予李真聖的另一份財富,「愛在一起,好在一起,學在一起」不僅是班級口號,也是他們日常相處的真實寫照。「大家的互動非常多,做參訪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把最好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那份真誠真的很令人感動。」
在五期班,捐贈母校的念頭由來已久,他們希望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學院,並且把這種回饋傳承下去。就像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的:「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高金成立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十年的積累已經為下一步的厚積薄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希望能夠在下一個十年看到更優秀的高金,同時也希望儘自己的力量,更好地幫助母校。」
感恩是回饋最大的動力
王洋 |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所、
上海中科辰新微信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格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作為一名工科生,王洋在高金完成了一個稱得上是「從無到有,脫胎換骨」般的自我重塑。雖然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之後,他非常幸運地趕上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節點,但隨之而來的是他很快便在企業管理中遇到了很多知識體系的問題,暴露了自己在金融方面的「短板」。於是,在對國內商學院進行考察後,他選擇了與自己訴求完全一致的高金。
「初到高金,由於之前沒有金融體系或是管理方面的知識,張安民教授、朱洪泉教授等很多老師都在我身上傾注了更多心血,令我至今感激不已。」王洋身邊的同學雖然有60後、70後和80後,但是大家在相處時都沒有感覺到年齡的差距,每個人對事物的溝通都非常平等,「能夠擁有這些優秀,熱情,真誠的同學,令我感覺來到高金真的是『不虛此行』」。
在王洋的理解中,校友和母校屬於最親密的母子關係,孩子對母親的反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是抱著解讀現在、洞察未來的訴求來到高金,然後通過學習,能夠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自己的夢想。」王洋表示,無論捐贈也好,為母校做一些事也好,其實都是貫徹了「昨日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傲」的信念。他希望學弟學妹們也能對高金抱有感恩,學有所成,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