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共圓學子夢,同行小康路。9月11日,江蘇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5周年暨2020年「圓夢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舉行。省委副書記任振鶴參加。 任振鶴在充分肯定我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實施以來取得的成績後指出,希望工程承載著黨和政府對青少年的無限關愛,託舉著千千萬萬家庭的美好願景,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也是一項接續推進、持續發展的春天事業。他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聚力圓夢」作為應盡之責,積極主動作為,加強支持引導,推動資源整合,聚力構築捐資助學的「愛心長城」,特別是團省委、省扶貧辦、省慈善總會作為「圓夢行動」的實施主體,要牢牢扭住提升公益效能這個目標,靠前服務,精準發力,做到資助對象更聚焦、助學方式更靈活,為青年學子營造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社會各界要把「助力圓夢」作為德善之舉,大力弘揚友愛互助、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積極踴躍捐資助學,在青年學子成長的關鍵處、緊要時拉一把、扶一程,用實際行動為他們求學圓夢撐起一片藍天。青年學子要把「自力圓夢」作為成才之本,將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轉化為刻苦學習的不竭動力,轉化為戰勝困難的進取精神,轉化為感恩社會的實際行動,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用學習充實自我,以知識改變人生,讓真情接續傳遞,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會上為今年受助大學新生代表發放了助學金,表彰了「圓夢行動」15周年傑出貢獻單位和個人,頒發了2020年先進集體獎、愛心奉獻獎及品牌傳播獎。
據了解,「圓夢行動」實施15年以來,累計募集助學資金1.95億元,幫助5.9萬名大一新生解決了從「家門」到「校門」的燃眉之急,用大愛情懷為青年學子築起了溫暖港灣、照亮了求學道路。 一個承諾整整堅持15年,資助數千名貧困大學生。說起初心,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捐助者代表、宏大建設集團董事長韓亮表示,自己出身蘇北農村家庭,從僅有百元錢開始創業,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支持,這也讓他認識到知識對於有夢想的人多麼重要,「實現企業價值,也要實現社會價值,人生才更有價值。」 韓亮說,能看到一批批孩子圓夢大學,學業事業有成,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最大動力。
希望工程捐助人羅行健、顧哲元是一對祖孫。羅行健是一名退休老教師,她和孫子有一個愛的約定,從2014年出生那年,小哲元每年的壓歲錢都將捐給希望工程「圓夢行動」,「這個約定一直持續到顧哲元20歲,那時,應該讓他自己來做公益了!」 愛心企業家方坤分享時表示,自己出生於安徽農民家庭,因為家庭貧困姐弟相繼輟學,十六歲到工地打工覺得讀書真好。「在能力範圍內能幫就幫,有些事情真的不能等!」十年來,他一共捐助了80多位學子。問及令他印象深刻的學子,方坤表示,有一位圓夢學子小劉,本科畢業於南大,後來又去港大深造,畢業後在深圳外資企業工作,現在年薪150萬,改變了家庭的命運。「就在7月份他來南京,我們聚了下,他說,圓夢行動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會將這份愛傳遞下去,多幫助一些孩子。」
今年「圓夢行動」募資3000萬,建立「圓夢」資料庫關注學子發展
活動現場,為2020年度受助大學新生代表發放了助學金,表彰了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5周年傑出貢獻單位和個人,頒發了2020年「圓夢行動」先進集體獎、愛心奉獻獎及品牌傳播獎。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團省委緊扣省委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在往年主要資助家庭困難本科新生的基礎上,將資助重點聚焦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解決寒門學子從「家門」到「校門」的燃眉之急。 團省委聯合省扶貧辦分批摸排全省9131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考生本、專科達線錄取情況,組織省市縣鄉四級團幹部「人人聯繫、個個對接」貧困學子,這意味著,每一級團組織、每一位團幹部都要為「圓夢學子」盡一份責任。同時依託線上平臺同步建立「圓夢」資料庫,落實「一人一檔」,全面掌握受助對象基本信息,紮實開展申報審核及資助發放工作,杜絕出現「因學返貧」現象。
為應對疫情影響的不利形勢,團省委堅持線上線下齊發力,積極拓寬募資渠道,著力優化募捐方式,構建起「一起做好事」的希望工程生態圈,社會參與和募資規模實現了雙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各級團組織共募集助學資金3105萬元。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首次依託自主開發的「蘇青益籌」網絡公益平臺,開展線上募捐圓夢資金,8.5萬名愛心人士線上捐資861.6多萬元,人均捐款100元左右,其中100元以下的捐款近6.7萬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動員。 團省委書記司勇在2020年「圓夢行動」工作匯報中介紹,青年學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決不是一次入學資助所能涵蓋的。下一步,全省各級團組織將堅持資助+發展,打造圓夢行動升級版,做好圓夢行動的下半篇文章,推動對資助學生的持續跟蹤服務,「我們建立了『圓夢』資料庫,正在主動與省內外錄取高校的團組織聯繫,將持續關注他們入學後的學習生活困難,協助他們爭取各類助學金和勤工儉學機會。利用寒暑假返鄉機會,在大學生機關實習、「三下鄉」社會實踐、愛心暑託班公益崗位等方面,多給貧困學子提供開拓眼界、實踐鍛鍊的機會。針對入學後在校表現突出的貧困學生,優先推薦進入各級「青馬」班,重點培養一批知疾苦、感黨恩、有夢想的青年政治人才,讓圓夢行動產生更多的溢出效應。」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認真灌溉,「童享陽光」項目現場推介
當天活動上,江蘇希望工程公益大使、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現場推介了我省希望工程另一項重點公益項目——「童享陽光」公益計劃。 「這位小朋友叫小豪,三歲時父親因犯罪入獄,母親離家出走。小豪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十分艱苦。小豪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太喜歡與人交流。」惠若琪展示了小豪生活環境的照片後說,像這樣特殊的孩子在我們身邊還有不少,他們有著相似的不幸:他們有家,卻因父母殘疾、服刑、疾病、失蹤等原因,成了「事實孤兒」。這些孩子,缺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的是陪伴、是關愛。
團省委針對「事實孤兒」這一特殊青少年群體,在廣泛摸排的基礎上,建立首批4967名「事實孤兒資料庫」,推出「童享陽光」公益計劃,將落實「一對一結對、月常態走訪、季集中關愛」等三項制度,開展「提供一份關愛金、上好一堂心理課、贈送一張小課桌、舉辦一批暑託班」等四項服務,將關愛精準送到每一名「事實孤兒」身邊,幫助他們在充滿關愛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為倡導公益理念、集聚關愛力量,構建服務全省青少年發展的公益大平臺,活動現場,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相關單位發起成立了成立江蘇希望工程公益聯盟。未來,聯盟的成員單位將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引領行業隊伍、調動各方資源,積極參與公益服務項目,共同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 交匯點記者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