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經營絕不是僅僅一套系統軟體,一定是系統+運營的雙輪驅動,附著於系統之上的運營,使骨骼之上有了血肉,使客戶經營有溫度有生命。
本文節選自友泰商服CEO趙大瑋先生在2020分子烏鎮保險科技大會的精彩分享,題目為:網絡科技時代的保險銷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
」
尊敬的老朋友們、新朋友們好,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網絡科技時代的保險銷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由悟道、辯法、行術、結語四個部分組成:
悟道,疫情帶給我們的一個好處是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嘗試用不同的邏輯思考,從歸納法到演繹法,不僅對於我們從事的工作,對於生活和人生也有很大的意義。
辯法,從商業本質出發,來看保險這個行業這門生意,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換種思考邏輯,有沒有可能抓住一些不變的東西,尤其是保險的銷售,有沒有不變的邏輯點。
行術,道、法之後必然是術,在網絡科技的力量加持下,保險銷售中那些不變的邏輯點,怎麼系統化、標準化、數據化、智能化。
結語,我所認知的行業發展所需要的一些要素,特別是從業者之間的合作共贏,必將使行業繁榮興旺
其實就是從人文到科技,也呼應本次論壇的主題,人文與科技之光,保險行業有人文有科技。
其實人生一直在悟道的路上,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通常人類對事物的認知有兩種邏輯形式,歸納法是對感性經驗的歸納,演繹法是對理性思維的演繹。兩種邏輯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分別是99%和1%,為什麼大家習慣於使用歸納法?因為演繹法太燒腦,而人類天生喜歡把問題簡單化,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所以人們默認使用歸納法。歸納方法是從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客觀存在出來,比如昨天太陽從東方升起,今天太陽也從東方升起,那麼明天太陽也會從東方升起。
但是歸納法有個大bug,那就是在於你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新的例子,只需要一個特例,就可以打破所有之前的認知,就是「黑天鵝」事件。那有沒有一種理性的方式,去尋找和建立新的邏輯路徑?這個方式就是演繹法,基於一個正確的假設(公式或公理),然後經過嚴格的演繹邏輯推演得出結論,歸納法即使前提正確,也不能保證結論一定正確。演繹法如果前提的正確的,那麼結論一定正確。可是憑什麼說這個前提是正確的?前提必須是另外一個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所導出來的一個結論。如何保證更高鏈條演繹前提的確定性呢?那麼只有一個辦法,它的前提是另外一個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的結論......
演繹法的鏈條不能無限倒推,必須最終有一個自然確定的元起點。它必須天然真實,可作為推理的基石,故稱之為:第一性原理。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第一性原理」。最佳的解讀者我認為是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他對「第一性原理」的解讀是:「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二十年前,膠捲照相機是很時髦的,照相機的誕生,是基於人類對於留存美好瞬間的需要,但是生產照相機,不斷改良照相機,就是基於這一個目的,並不是為了生產相機和膠捲而生產,圍繞相機和膠捲,再怎麼技術創新與迭代,也僅僅是細小的迭代發展。誰又知道還有什麼手段可以更方便更高效的留存美好瞬間?電子相機,手機,眼鏡?如果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邏輯,就會給自己更廣闊的空間,再結合技術、資源,有可能產生跨越式、非連續性的創新。所以對於企業做戰略的第一問題應該是:當下所依賴的路徑本身是否正在或者即將發生改變?所以對於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如何發現新的路徑將變的至關重要。
我們看一個保險銷售的思考樣例,便於理解兩種思維的差異,我們做個險銷售都說要一日三訪一日三訪,但是有人想過為什麼要一日三訪嗎?小劉業績做的好他一日三訪了,小王業績好他也一日三訪了,因此一日三訪就是做好業績的要求,這就是歸納法的思考邏輯,那麼業績跟一日三訪有多大關係呢?我們來看,銷售保險的流程圖中,觸達客戶的環節,有那麼多中路徑,拜訪、電話、微信等等,當面拜訪只是諸多路徑的一種,開拓微信和電話觸達的方式行不行?這就是演繹法的思維,以終為始,去發現新的路徑。
辯法,我們以為是「我」在做決策,其實是我的「心智模式」在做決策。我腦子裡面的思維模型很多,我怎麼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我如何去發現並創建正確的思維模型呢?我們想想,如果你的思維模式是正確的,通過刻意練習長到你的大腦去,對你起到極大的好處;但如果你的思維模式是錯誤,有害的,長到大腦裡面去,那對你的害處也是一樣的大。
商業行為的本質是什麼?我覺得如果從第一性原理出發考慮,就是買賣,所有的商業行為都脫不開低價買高價賣的本質。那麼保險作為一種商業形態,我們看看它的買賣,保險公司買人才、買技術等等,賣保險產品,跟其他商業模式相比,保險公司還有死差,一般商業是靠費查,利差也有,唯獨保險還有死差,確實是個天才的生意;保險營銷員從保險公司拿貨,然後把保險產品賣出去,類似以前村裡的賒銷,佣金就是利潤差價,只不過保險是被強監管的,保險產品不能打折,不能返傭,不能違規銷售,等等。保險的買賣,是反人性的,同時保險也是特別好的一個生意,拿個險來說,即使你一無所有沒關係,只要勤奮,加一點智慧,不需要任何投入,只要買幾身西服,其他成本都公司和團隊長提供了,就可以完成個人收入的提升,還帶去保障給客戶
但,天上不會掉餡餅對吧,賣保險真的挺不容易,下午時間大家放鬆一下,看個有意思的對比,彩票與保險,很像吧,都是基於概率設計出來的,都堪稱天才的商業模式,但是為啥彩票就不愁賣呢,我曾經有段時間天天在網上買彩票,一注2塊錢,中不中也沒有關係,大家看看這些對比項,是不是答案就在裡面,尤其是彩票的客戶成功做的多好,500萬大獎得主帶著各種動物頭套,投注站也拉橫幅放鞭炮,咱們保險的客戶成功呢,恭賀某某死亡獲得多少賠付,某某得大病了得到多少賠付,也不合適,反而是網絡互助這方面做的不錯。
賣保險為什麼難,因為保險產品反人性,難賣是邏輯上的必然,拆解到實踐,我們看看保險要賣出去有多少必要條件,大家看這個對比圖,一個是電商網站賣貨,一個是保險官網賣保險,一個是個人營銷員賣保險,難度是層層遞進,看看賣保險需要解決好多少的先決條件,客戶信任度,商品認同感,需求迫切感,自主選擇能力,財務承受能力,不像買一個杯子一次幾塊幾十塊錢花了就花了,不喜歡了也沒啥損失,可買份壽險一年幾千幾萬要交十幾年幾十年,怎麼可能以電商的思維去賣保險呢?
因此,保險依靠人的力量是必要的,尤其長期人身險,但是科技的價值在於對人的支持上,可以讓人的角色不斷的演化、進化,讓有些事情變得簡單。
怎麼實現支持,道和法講完了,肯定要看看怎麼落地,還需要術來落地,如何行動起來,把邏輯思想變為現實。
我們看看保險銷售這個事兒,保險公司的經營,如果以出單為核心,前面是客戶,後面是服務,上面是產品,下邊是投資,大家都關注出單,冰山下的部分,沒人會說,但是大家看到的出單成功,都已經是結果了,客戶經營的好才是真功夫。保險公司的數據我覺得是沒價值的,因為就是一堆保單數據,已經是結果了,過程都在每次和客戶溝通中,這些數據是沒有的,不像電商購物,從進入網站第一步,先點了什麼再點了什麼最後買了什麼,整個過程是可以追蹤和分析的,而保險公司是沒有這個過程記錄追蹤的,在客戶經營上還是很粗獷的。
知易行難,即使網際網路行業,在客戶經營的漏鬥模型,也面臨著重要的迭代升級,從傳統增長模型,AARRR,到增長黑客RARRA,保險行業的用戶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客戶經營,更為複雜,大家看這是我們運營團隊的流程圖,實際比這個還複雜。
還好.com時代,給了我們一份大禮,COM,從CRM到COM,網絡科技的加持使客戶經營迭代到新的階段,更加動態化,數位化,多樣化,智能化,我們看CRM到COM的升級,信息與數據整理,交互方式,信息傳遞,信息關聯度,營銷策略,在線連結,等等,都不一樣了。
具體到系統設計層面,列舉一些基礎模塊的設計思路,比如IP打造、獲客等等,我特別強調一下,客戶經營絕不是僅僅一套系統軟體,一定是系統+運營的雙輪驅動,附著於系統之上的運營,使骨骼之上有了血肉,使客戶經營有溫度有生命,大家看在每個系統後面,都有活動運營、內容運營、增長運營、社群運營、用戶運營等等眾多動作。
結語,今天的分享到了尾聲,結束之際,我有一個補充,一個期望:
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思維模式,第一性原理也好,作為演繹法的一種,也有兩個缺陷,第一個,假如我們處在路徑三,從錯誤出發,層層推演,找到最終的問題原因所在,就能解決問題了嗎,如果恰恰創新存在於路徑一呢?第二,第一性原理的很大問題在於認知的寬度,如果創新存在於我們的未知?我們怎麼去發現第二第三路徑呢。因此,不斷拓寬認識邊界,專業分工合作共贏,是非常必要的,這是行業持續增長的催化劑。
我們友泰商服的經營理念,TFIDS,是在董事長段求平先生對我們的16字期許下,「堅定目標、化繁為簡、一點突破、持續創新」,以第一性原理的歸納法思維總結出來的,借勢而為,聚焦,力出一孔,把智慧智能化,只有把我們過往成功的經驗,就是智慧,以智能化的方式抽取出來,才能複製到更多的個體中去,用數位化更好的洞察客戶,形成畫像,最終與行業共享共創共榮,這也是用友集團一貫的理念,我們期望與行業共同成長。
歸根結底,我們是一群分子,利他即利己,謝謝大家,特別謝謝大會的組織者與所有工作人員,謝謝!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分子實驗室。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