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都聽到過孩子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上班?尤其媽媽會在孩子幼兒期時常常被孩子問。
很多媽媽就想,是啊,為什麼要上班呢?如果我能陪著孩子就好了。有的甚至陷入自責和無奈的循環無法自拔。
也有大一點的孩子僅僅因為好奇,想要給家長討論這個問題。你們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記得有一次聽到一個爸爸說:不上班怎麼養你。然後一臉求知慾望的兒子立馬慫了,也不再問。
很多家長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能給孩子建立「工作=錢」的概念,但是並不知道為什麼,不這麼說要怎麼說。
到底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不是我今天想說的。我就說說我是怎麼回答孩子這個問題的。
在辭職回歸家庭最初一年雖然也經常會出去工作、做事、學習,但是很少會讓自己太晚回來,沒有工作時都在全心陪伴孩子,尤其是每天晚上一定會陪他讀書。
但是每次去樊登書店主講讀書會都在晚上,會回來的比較晚,有一次孩子用奶奶的手機給我撥過一次電話,我掛掉了。回來的路上爸爸說他在等我。等我回家爸爸已經幫孩子洗完澡等著我。
不過還好,沒有像小時候一樣馬上撲過來連吃飯的機會都不給我。等我吃口東西,捧著我剛從書店借回來的書上床陪他讀繪本,讀到一半他說:
「媽媽,我好喜歡你呀」
「媽媽也好喜歡你呀」
「那你為什麼還要上班呢?」
這時候我腦中飛速運轉,為什麼呢?我說:
「每個人都是需要工作的。」
「那為什麼奶奶、姨奶奶不工作呢」
「嗯,姨奶奶也有工作呀,只是她生病了,需要等病好了才能去工作,而且你看姨奶奶會接一些電話,用電話的形式在做一些工作。而奶奶年輕的時候也做了很多的很辛苦的工作,現在奶奶需要休息了,而且現在奶奶要幫我們照顧你,陪你,這也是奶奶現在做的事情。就像你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在幼兒園工作,學本事。」
「嗯,那我學了本事,長大了,我上中學,大學都能自己去上學了,小學不能」
「是的,小學看情況,比如離得近,比如你上高年級,也許可以自己去。或者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本領足夠你自己去學校不迷路,能躲避危險,不遲到,那時候你跟媽媽說,我們再一起決定。」
這樣,這個話題基本結束,孩子注意力也繼續回到書中來。
讀完書,我抱著他,拍著他的背哄睡,我說:媽媽即使去工作也會早點回來陪你,今天是因為晚上媽媽有事,媽媽也需要學習,所以回來晚了。
他趴在我懷裡恩了一聲,就繼續睡了。
從那之後我也會有很多在家裡工作的時候,他慢慢也就接受了我會有各種形式的工作,知道我說工作時,他自己玩不打擾,有時候也會因為沒有人照顧他而陪我出去工作、約見朋友。
當我們去了解孩子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我們就會知道應該給什麼答案。
因為媽媽晚歸他想媽媽,他認為媽媽不要他了,不喜歡他了。所以他先說:媽媽,我好喜歡你呀。以此來求得我的確認。這句話曾經是我們兩個每天說無數遍的話,睡前必摟在一起真誠的說:媽媽好喜歡你。
因為工作,媽媽不能陪我,我放學回來見不到媽媽。這個是他覺得工作是原罪的初衷。
所以,我先告訴他:工作是必然的。從很小,我就領著他的小手或者抱著他,各種形式說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需要做的事情,爸爸媽媽有我們喜歡的工作,你有你的玩樂的任務、上學的工作,我們都是要工作、要做事的,現在你在幼兒園,將來會是小學、中學、大學、公司工作,我們都在做著自己的事情。
你們也許說孩子能懂這些嗎?說多了不就明白了?難道我們說:為了掙錢養你,為了給你報培訓班,為了給你買玩具,他就懂了?她會說:那我不買玩具了,媽媽你別上班了。
這樣的說法也許他不會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去上班,但他一定會從小就知道上班是為了掙錢。至於其他的樂趣、喜歡、成就感對他來說就沒什麼意義,對待學習也會是一樣,他很難找到一個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