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下帷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季
學校如何選擇?
志願如何填報?
各位小夥伴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各個學院的具體情況呢?
昨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智能與電子工程學院,了解了學院極具競爭力的特色實驗室與豐碩的科研成果。今天,東小軟要為大家推薦的是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如何在多領域、多平臺、多角度、多風格的設計之路上砥礪前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學院簡介
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成立於2004年,該學院面向動漫遊戲、影視製作、視覺設計、虛擬實境等領域,相繼設立了動畫、影視攝影與製作、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共5個本科專業。目前,學院在校生2000餘人,教師80餘人。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該學院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單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動畫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在2013年獲批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動畫專業在2012年獲批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重點支持專業,在2014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名列第3位,在2017年獲批遼寧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截至目前,該學院已建成校級精品課3門、混合式教學改革試點課程20餘門、省級教育實踐基地1個、省級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新媒體藝術互動體驗展館科普基地1個,主持獲批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並且培養校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此外,近三年學生參加學科專業競賽獲得國家級、省級及以上獎項600餘項,獲獎學生達2000餘人次,並湧現出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典範。
學科競賽獲獎
辦學優勢
學院明確提出以工作室引領TOPCARES教學改革,全面實施「TOPCARES+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推進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該學院建設了大量的專業實驗室/工作室,包括藝創空間、公共空間藝術實驗室、手工藝術實驗室、二維動畫實驗室、影視特效實驗室、微電影實驗室、數字校色實驗室、數碼演播廳、攝影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數字印刷實驗室、裝飾畫定製實驗室、3D列印創客實驗室、虛擬實境創客實驗室、東軟雲觀移動新媒體創客實驗室、後期合成實驗室、插畫漫畫工作室、遊戲設計工作室、先後設計工作室、3D動畫工作室、聯合弄創意設計工作室、天地長弘影視工作室、晶銳影視工作室、IF Studio工作室、V2D工作室、V3D工作室、UCD設計工作室等,並建設了大連市微電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大連市虛擬實境創新設計與應用研發重點實驗室1個;同時與30多家企業共建了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其中數字藝術實踐教育基地在2012年被評為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此外,該學院還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大學和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定期開展包括各類長短期出國留學和交流實習項目等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廣大學子提升國際化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平臺。
微電影工作室
繆偲產品設計工作室
動畫陶藝工作室
互動媒體工作室
數字媒體藝術3D列印實驗室
數字媒體藝術3D列印實驗室
數字媒體藝術3D列印實驗室
影視工作室
辦學特色
立足學校的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先進的TOPCARES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構建了先進完善的專業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環境;
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TOPCARES+工作室教學模式,相關成果曾獲得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一等獎;
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調藝術與技術的有機融合,建設了一支行業特色明顯、跨學科複合型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中60%以上的教師具有2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
緊緊依託於數字內容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以社會需求為依據,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企業頂崗實習、項目工作室、「3+1」等多種培養形式,因材施教,體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外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突出國際化培養特色。
各專業就業率高,畢業生發展前景好。2016年到2019年,該學院各專業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左右。通過麥可思公司近三年對我校「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報告」可以看出,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歷屆畢業生就業主觀評價較好,師生交流程度提升較快,校友整體認同感較強,在同類院校中具有較強的優勢。這些優勢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首先是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行業接軌,能很快適應企業的運行需求;其次是通過綜合素質教育的培養,讓學生對企業更有認同感、有危機意識並能夠清楚自己的定位;再次是通過學校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目的的選擇行業和企業,對個人後續的職涯規劃更加清晰,對自身的職業定位有了更加充足的認識和提高。
第七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三等獎
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各系聯合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多支橫向和縱向科研團隊,一共申請縱向項目70餘項,其中90%均為省部級項目,申請橫向項目140餘項,其中85%為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項目。近5年,學院教師一共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40%均在發表於EI、SSCI及核心期刊等高水平刊物中。在成果方面,教師共獲批軟體著作權46項,獲批專利53項。此外,學院教師還獲得科技獎勵80餘項。為促進科研團隊間的溝通與協作,院系邀請行業專家、科研骨幹教師和各創業校友開展相關方向科研講座,一共100餘場。
數字藝術與設計學院科研成果
谷友偉《印象大連》結合AR技術的成果,大連電視臺等採訪
動畫系優秀學生作品
視覺傳達設計優秀學生作品 雲岡時刻
數字媒體技術系優秀學生作品
數字媒體藝術-GGAC全球遊戲動漫美術概念大賽 校園組評委特別獎
影視攝影與製作系優秀學生作品 冬捕
未來展望
圍繞數字創意產業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與愛奇藝,新浪,騰訊,東軟等眾多知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實現企業與學生之間有針對性的雙向選擇,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多實習、就業機會。
繼續深化TOPCARES改革創新,密切跟蹤和認真梳理專業和產業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工具、新產品、新應用」,並將其融入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外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突出國際化培養特色。
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人才競爭力,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創業平臺。同時幫助更多的學生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精彩活動
新年晚會彩排
學生國際交流
邀請企業專家開展全國高校動漫遊設計大賽宣傳講座
「舞林盟主」大賽
運動會花車表演
「校園原創時裝秀」服裝設計大賽
運動會團體「九連冠」
數字春天文化藝術節
金色之秋文化藝術節
學雷鋒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