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小」一詞起源於北京方言,指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
張雲雷2001年加入德雲社,2005年因倒倉離開德雲社,那麼在2001-2005年這段時間,和張雲雷共同在德雲社學習和成長的小夥伴,都可以稱為張雲雷的髮小。
在2005年以前加入德雲社的,只能是郭德綱的雲字科弟子,其中嶽雲鵬、李雲傑、孔雲龍和燒餅都是2004年進入德雲社,和張雲雷有大約一年時間共同成長的經歷,但是李雲傑年長張雲雷11歲,嶽雲鵬年長張雲雷7歲,孔雲龍年長張雲雷6歲,年齡差距有點大了,一般大孩子不太願意和比自己小五六歲的孩子一起玩,所以李雲傑、嶽雲鵬和孔雲龍應該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張雲雷發小;只有燒餅年長張雲雷1歲,年紀相當,算是髮小吧。
其他的雲字科弟子來的更晚一些,比如欒雲平、李雲天都是2005年來的,閆雲達、陶雲聖2007年才來的。鶴字科來的最早的杜鶴來是2005年來的,其次是曹鶴陽、馬鶴琪2006年來的。
漏網之魚是何雲偉和曹雲金,這二位來的時間比較早,其中曹雲金是2002年來的,何雲偉是2001年來的,在同輩人中和張雲雷同時學藝的時間最長,特別是曹雲金和張雲雷、燒餅等人都是吃住在郭德綱家裡,共同生活的時間比較長。
但是何雲偉年長張雲雷年長張雲雷11歲,曹雲金年長張雲雷6歲,估計也不怎麼和張雲雷一起玩,所以也稱不上發小。
那麼,嚴格說來,德雲社裡真正能稱得上張雲雷發小的只有燒餅一人而已,而且只是同吃同住了一年,所以這個發小還得加一個引號才行。
正因為大部分師兄弟都比張雲雷大,大家對他多有照顧倒是肯定的,其中張雲雷親口講過,孔雲龍小時候幫他打過架,他在北京流浪的時候偷偷去德雲社找孔雲龍借過錢,所以他一直記得三哥的好,現在逮著機會就捧三哥,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